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艺术教育和学习的前景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李开复的最新书籍,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未来艺术教育和学习的前景,并分析总结得出未来教师的职业分流与职能分化的转变,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对未来艺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在“AI+”时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数据跟踪与智能分析,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做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不断向终身学习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人工智能  李开复  艺术教育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智慧感知下的教育APP认知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GX-286阶段性成果;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G18232;重庆邮电大学特色示范课堂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S1819。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22-01
  人工智能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其正在医学、农业、银行、工业等很多行业中大量地应用,在教育中的应用则刚刚开始。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如何应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会给教育带来哪些益处和问题呢?由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撰写的《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一书,为我们做了这个问题的解答。这本书读后引发我对未来艺术教育与学习的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纵览全书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
  该书研究问题具有前沿性。人工智能在金融、工业、医疗、艺术等很多行业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才刚刚起步,所以,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的价值重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具有前沿性。书中探讨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分析总结给出“深度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论。让读者站在时代前沿深入浅出的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内涵,同时,对于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革做了分析,能够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形成初步了解,对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希望。
  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
  文化发展出版社;第1版(2017年5月1日)
  该书案例详实,可读性强,既有说服力,又简单易懂。例如前所未有的自动驾驶正在重构我们头腦中的出行地图和人类生活图景,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翻译、写作、绘画等人文和艺术领域进行大胆的尝试。我们能够看到智慧金融、智慧生活、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各种案例。自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我们能看到众多艺术领域也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介入,例如机器之心公众号推出过来自康奈尔大学和AdobeResearch的研究者提出:利用深度学习理论,提出two-pass算法轻松实现快速无痕P图[机器之心公众号]。今天,与计算机绘图使用的风格迁移技术类似,深度学习一样可以在音乐领域帮助计算机更好地模拟大师的作曲风格。
  另外该书探讨了一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当人工智能时代成为必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被AI取代?书中给我们总结了一条规律:“5秒钟准则”,即“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书中例举了传统股票交易员、汽车驾驶、信息报道这些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完成的工作将会被取单,反之,“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例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常识,基于人自身的情感(爱、恨、热情、冷漠等)与他人互动的能力……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学习的技能。”因此,我们的艺术教育行业应该如何培养不被AI替代的人才?或者说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当前的艺术教育,让教学这件事变得高效而且有趣?同时能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密涅瓦大学”使用的“沉浸式全球化体验”(GlobalImmersion)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清华大学创办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的“姚班”?这些也许都是人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关于教育所做的探索,例如,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吴恩达自从开设“机器学习”系列课程大受欢迎之后,又推出了著名的“深度学习”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推广,将深度学习的理论做了理论到实践的进一步探索。这些案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人们思考的答案。
  展望未来,我们已经从“互联网+”的时代进入到了“AI+”时代,该如何在AI时代开展艺术教育与学习呢?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实践中学、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人与人之间、人与机之间的协作学习关系,这些学习方法都有一个最终的源动力——那就是兴趣。这里的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体验上的最高层次的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或教育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在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的自由,体现最大的价值,并从中得到幸福感。因此,作为教师的角色也应该有所转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数据跟踪与智能分析,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做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内容的提供者,或许更多的是教学的组织者或教学技术工程师,同时,教学的过程也不局限于在校学习,对于社会人的再培训与再教育体系的关注才能推动教育可持续化发展,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我们无需担忧和惧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所要做的,应当是尽早认清AI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变革的规律,更好地拥抱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肖雪梅;夏光富.高校艺术教育问题研究——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6-06-10
  [2]时燕妮;石映辉;吴砥.面向未来教育的新能力发展:ICT素养内涵、演化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8-03-10
  [3]龚炜博.以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浅析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影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2-28
  作者简介:
  熊美姝(1980-),女,硕士,讲师,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