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和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参加了在德国的教师师资培训项目。在两周时间内,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基本要点,思考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能有一定提升和帮助。
  【关键词】双元制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2015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項目编号:2015B1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14-02
  为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018年8月,我参加了由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德国教师师资培训项目。在德国两周的时间内,我们拜访了德国职业学校、企业、政府机构,倾听了德国职业学校校长、专业负责人关于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等相关内容精彩的讲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研究和思考,希望对我们职业教育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1.“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2.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学生和企业学习的目的性强
  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强化合作企业的广泛参与
  我们学校职业教育今后更应该强化与企业的联合,实施产教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法律保证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义务,所以企业对介入职业教育实训不是十分积极。在这方面,学校寻找到有一定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例如定单式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3.理实一体化的教室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达到我们经常提到的“做中学”“学中做”,在我们参观的职业学校中,德国学校的专业学习教室很大一部分都是一半是教学场地,一半是实训场地,实训场地摆满了企业捐赠的设备,每个实训室的门上都贴有进入实训室的着装标准和要求,门后贴有图文并茂的救护措施,每台机器上都标有操作机器的穿戴和着装要求,而反观我们的教室,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今后我们更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三、对我们职业教育几点思考和建议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很多值得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通过建立教师与企业联系机制,提高教师职教水平
  在我们参观的职业学校,一方面学校和合作企业不定期会召开业务质询、培训会议,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教师定期参加企业训练与职业实践机制,确保教师职业工作过程的水平的提高。内容上,以就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上,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在大型企业和发展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和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请到学校授课、讲座、聘为兼职教师等,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2.课堂上多种形式教具的使用,会给学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们参观的学校及我们接受培训的教学场所,除了我们常用的黑板、电脑及投影设备外,还有很多人性化的或者利于组织教学的设备和工具。教学场所人性化的配备,如:教室里的洗手盆、衣架;实训室里的医药箱、耳塞等。有利于组织教学的设备,如:可随意组合的桌子、带轮子的教师演示台、带十字标记的黑板、老师上课的工具箱、可随意粘贴卡片的板子、可折叠展开的黑板等,这些小小的教具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功能,但是却可能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培训我感同身受。我想如果多给老师提供机会参加这种类似的培训,即可以让老师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又能让他们转变观念,主动地去考虑如何调动课堂,如何改变课堂。如果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由被动变革变成主动改变,我们的教学改革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作者简介:
  金涛(1971-),男,湖北武汉人, 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