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改革在持续推行,改革对各学科教学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各学科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成绩提高。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纲要实施教学。本文以《国家财政》一课为例,针对核心素养要求的内容,提出强化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国家财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37-02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体包括:政治认同的培育、科学精神的培育、法治意识的培育、公共参与的培育。要通过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标,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提出的要求。高中生接近成年,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且在高中教育结束后将要进入大学进行具体专业知识的学习,在高中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素养,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很重要,甚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理想树立和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政治课堂教育很重要,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树立教育信心和教学目标,利用自身专业素养的工作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脚点实施教学[1]。在此将以《国家财政》一课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教学过程如何着眼核心素养培育,如何实施教学,如何达到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贯彻教学纲要,强化政治认同
  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及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理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政治格局,因此高中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并充分理解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学习。学生正确政治思想的树立有赖于教师正确的引导教育,如在《国际财政》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财政”,明确我国财政制度内容、意义、特点,认识我国进行财政预算审计的意义及财政的用处,并掌握我国的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收支过程中政府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纲要设计课堂活动,如在学习政府职能后,通过图像展示近两年我国的财政状况,引导学生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并结合知识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科学分配财政支出出谋划策。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制度的优点和特点,并借助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知识增强其政治认同素养。教师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国家和政府性质职能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达到我国政治核心素养培育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要求,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知识实践能力,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法治意识
  我国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理念,并强调通过持续推行、加大力度来建设法治国家。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需具备强烈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因此高中政治教育要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促使学生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在有关财政学习内容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财政立法相关内容无论处于什么地位,相关人员在进行财政工作、处理财政问题时都要有法律根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发挥其工作能力。
  市场经济背景下,人民拥有一定范围的自由,这一自由是在遵守法律制度前提下获得的,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向学生宣传法制观念,培育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在实例中获得教训,引起重视。如《国家财政》一课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法庭审议活动视频,并模拟审议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及课堂模拟活动进一步增强对法制社会及法制必要性的理解,并在真实情境中,激发高中生对法治社会的感悟能力,展现法制的优势作用,从而增强其政治核心素养。
  三、增强思想引导,培养理性态度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但其逻辑性思维尚不成熟,处理问题时易缺乏理性、盲目、冲动等,同时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其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有限,多数行为较冲动。在这一阶段开展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目的所在。通過系统的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并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意识,使其形成冷静、客观、科学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式[2]。教师在教授《国家财政》时,要注重相关知识内容的体现,并设置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学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之后增加问题难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对国家财政政策的理解。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当前国家财政税政策,理解政府在行使相关职能时的与时俱进,通过了解客观现实使其认识到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小组学生制定财政政策,并由一名学生阐述政策着力点及理由,其他小组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模式增强学生对财政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处理问题时的客观、冷静和理性,对待工作、学习也应从理性出发,杜绝随意性、盲目性。
  四、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政府的权利来自人民,政府用权为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高中生必须具备主人翁意识,学会利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参与到国家和政府管理中,发挥恰当的作用。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思想的基础性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我国财政依照法律对社会进行公开管理,也是便于公民发挥自己的监督权力,帮助政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财政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民主权利,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投身到国家治理的公共事业中,为国家治理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所以,政治教育必须有公共参与意识和素养培育的作用。《国家财政》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心财政支出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展示本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并指出政府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等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资金,但财政信息中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际生活问题吸引学生对财政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参与社会发展问题中,增强其公共参与意识。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培育对教师提出要求: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调动思想,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善于在课本内容中提取关键点,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要善于利用时政资料,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动接近教育主体,主动贴近教育主题,改掉以往工作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叙述,改变政治说教的面孔,改进呆板教学模式。勇于创新,积极投入到人才培养事业中。
  【参考文献】
  [1]安斯科.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选择与应用[J].才智,2017(08).
  [2]宋颖.打造“站在灵魂高处”的高中政治课堂浅析“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知与行[J].基础教育论坛,2016(4Z).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