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研究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英语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融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时代发展助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英语;知识储备;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36-01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仍然应该从更高更大的文化格局去引导,同时兼顾学生语言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为方向。在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转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中贯彻文化自信理念,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当前,高职学生和教师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上相对匮乏,重视程度不高。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应当从思想意识、知识储备、教材内容改革入手。
  一、增强重视程度
  传统的英语教学认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以西方文化为载体,学习语言的应用,了解西方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堂的价值所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英语课堂需要重新调整认识。我们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人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希望走出国门,开阔视野,这是增强自身学识的一种途径。同时很多学生学成之后渴望在国外工作和生活,认为国外的生活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当然还有很多学生愿意回到祖国建设中来。
  作为教育者,从某中程度上看这是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我们的国家正在蒸蒸日上,如果学生在学校有更多机会去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助于学生主动比对中外文化差异,形成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实现伟大中國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助力。
  二、教师增强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
  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比较精通西方文化,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相对匮乏。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的传播和讲授,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因此,教师本身应当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向学习和运用。
  三、传统教材的改革
  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材未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学生的专业改革教材内容。如针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英语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形象、节日等传统文化意象符号,引导学生比对中外文化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友善、孝亲敬老等美德融入教材。中华传统文化以礼仪、谦和和仁爱著称,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中倡导世界和平、反对霸权、求同存异等外交政策,这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云班课或者各种英语APP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进来。学生可以在手机有网络的情况下的随时随地学习。
  在教材内容方面需要改变当前高职教材集中反映的西方银行、旅游等传统知识的现状。在教材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观和历史等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中国文化常识,借助英语语言了解自己熟悉的中国文化,能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英语学习是帮助学生开启看世界的一门课程。我们需要借助英语引导学生比对中西文化差异,教材的内容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革。教师必须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不是变英语课堂为传统文化的讲授,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汉语翻译到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是最根本的价值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