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已经悄然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也在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益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原则,挖掘有价值的知识点,创设情景化的互动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创建高效的数学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知识的整合主要是把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数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具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直观的数学概念。对此,我依据多媒体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探究并总结了以下几点实践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创新导入环节
  (一)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想要充分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就必须从导入环节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状态、情绪、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将要讲解的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智慧课堂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教学理念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否以这些维度为依据。不管是教材中的导入还是日常教学中的导入,都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用多种活动衔接知识,以此发挥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作为智慧课堂的首要环节,起着目标导向、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其作用已经逐步得到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在遵循小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精彩的新课导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我以PPT的形式,通过幻灯片播放了篱笆、推拉门、梯子等图片。这种导入设计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引入,利用这些包含数学知识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事物的形状。这些图片是我提前下载发送到多媒体设备上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不同图形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合理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探索数学世界中的图形概念。比如我让学生上台将PPT展示的图片进行分类:晾衣架、折叠椅是平行四边形;奖杯底座、花盆是梯形。可見,我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导入设计,能够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中。
  二、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重难点讨论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如概念、算理、公式等。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不受任何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教学重点即教学内容中那些本质且核心的知识,对每个学生而言具有共性:需要进行有效合理学习并统一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有时候同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内容是为教学难点服务的,教学中要先突出教学重点,才能突破教学难点,若教学中重点确定不准,教学难点的突破就会迷失方向,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后续的学习,难以保障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那么,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实现学生对重难点组块的认知水平呢?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地搭建新旧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二)通过信息技术辅助,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展开对知识重难点的讨论,大胆质疑,并对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以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选择探究的起点。教师本着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目标,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愉悦且合理的学习环境中经历探究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例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相关知识,创设了一个龙龙和朋友们跳绳的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活动过程。视频画面逐一展示龙龙等人的跳绳动作,学生边观看边记录每个人的跳绳数。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龙龙跳绳太快了,我们不能保证统计的数据是否正确。对此,我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时,我进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对比选择出“正”字收集数据法。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仔细观看了制作步骤,包括文字、图片和Flash,然后小组探究绘图的基本方法。最后我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同五个课件一起进行展示,包括画横纵轴;确定单位长度等。由此可见,我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历了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练习题资源
  (一)数学随堂练习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离不开适当的练习,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做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通过做不同维度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更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呈现直观的知识框架图,而且便于知识的提取和运用,网络中,基于数学知识的相关练习题的数量可谓是“题海”,学生不但可以拓展解题思维,还可以学到与新知相关联的很多数学知识,而且反复多次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全面掌握,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练习题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随堂练习在复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题是完善学习效果的根本,而信息技术的辅助更能拓宽练习题的广度。由于小学生处于积累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在做题时常常会出现机械记忆而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整理出已学知识的重难点,并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和扩展,帮助学生积累和提高每个数学问题中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让他们对知识巩固有一个明确的框架;其次,以“圆有哪些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问题为例,指导学生得出答案,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最后,我打开班级学习系统,从练习题库中筛选如下练习题: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对此,学生自主画图并交流,然后归纳小结。可见,我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数学问题,而且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于复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低效现象,教师要在当代信息技术氛围下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把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合并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李 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