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傅雷家书》导读课教学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学内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必读书目《傅雷家书》(新课标本)(译林出版社2016年出版)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傅雷一家学习、生活、艺术、精神及思想的交流实录,不为发表而创作,是不经意的流露,因此,无论是谈学习,还是谈生活,都饱含作者(傅雷夫妇、傅聪)的真情实感,渗透着弥足珍贵的亲子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主的交流,关于艺术、人生及哲学——从这个意义而言,《傅雷家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格调最高的家书。
  《傅雷家书》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必读书目之一。在教材的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中,编者对该书的读书方法进行了简要指导: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具体包括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方法选择。同时,编者还设置了傅雷的教子之道、父子情深、我给傅雷写封信等三个专题探究。
  【学情分析】
  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是一所城郊接合部的初级中学,任教的八(4)班共有学生56人。从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该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语文学习积极性较高。关于《傅雷家书》的阅读情况具体如下:
  第一,大部分学生购买了《傅雷家书》。其中购买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较多。这个版本是将《傅雷家书》《昆虫记》合编在一起,所选的内容较单薄。另外,书中每篇书信都配有两三则批注。这些批注是对书信内容的高度概括,并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傅雷的父亲形象进行分析,但是没有针对具体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批注,比较生硬,学生不好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书信的内容及情感。
  第二,教师有口头布置学生阅读《傅雷家书》,但是教师没有具体的任务布置,也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及阅读体验分享,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很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一是阅读进度相差较大。有的已经读完,有的还没有开始阅读。二是阅读态度不一。有的阅读认真,会自觉进行简单的批注,写上自己的理解,有的却整本书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三是批注比较简单,只有“很好”“不错”等寥寥几个字,不会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及感受。
  第三,据任课教师反映,学生不喜欢读《傅雷家书》,主要是读不懂。《傅雷家书》在表达爱子情深的基础上,除了大量谈论如何做人,还有大量谈论钢琴曲目、演奏技巧、风格、文化、艺术的篇幅。对艺术陌生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会对长篇累牍的“谈艺”不太感兴趣,或者读不懂,这是自然的。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是《傅雷家书》名著导读的重点。
  【教学思路】
  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关注点在哪?学生应该确定什么样的阅读目的、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城郊接合部的初二学生,真正喜欢并深入学习了钢琴、绘画的学生极少。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不在“谈艺”部分,而应该在“爱子情深”“苦心教育”这两部分。因此,笔者准备精选《傅雷家书》的两三篇饱含傅雷先生的爱与苦心的书信,以批注法为切入口,指导学生走进家书,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并借此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选哪些篇目呢?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上册有《〈傅雷家书〉两则》,分别是《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和《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日上午》。这两则家书着重突出傅雷先生对傅聪精神上的引领,其精彩之处在于饱含人生哲理。但是,这不适合作为学生学习批注的篇目。关于人生哲理,学生读后会有所感悟,但是学生阅历尚浅,将感悟写出来会比较难。而且对于从没真正学习批注的学生来说,尤其难。
  经过反复的考虑,笔者决定选择《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至十九日晚》《一九五四年九月二日》《一九五九年十月二日》这三篇进行教学。前两篇作为堂上学习,第三篇作为课后作业。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至十九日晚》写于傅聪离家赴京准备出国的第二天。《一九五四年九月二日》写于傅聪在波兰备赛前。这两篇书信,既没有过多钢琴专业方面、学生看不太懂的讨论,又没有太强的说理,其中大量饱含真情实感、形象、细腻、感人的句子,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想象。
  【教学目标】
  1. 读目录,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及编排特点。
  2. 学习并运用批注法,精读家书选篇,感受傅雷在家书中倾注的深沉的爱,理解傅雷对儿子的苦心教诲。
  【教学重点】
  见教学目标2
  【教学实录】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出示PPT1 童年的经历)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却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四岁时,身为中学教员、年仅24岁的父亲含冤入狱,抱憾而死。母亲为了洗刷冤情,四处奔波,致使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因无人照顾全部夭折。
  他与寡母相依为命。母亲的教育极其严苛。因为贪玩,母亲把他绑在桌腿上,对着父亲的灵牌,要他认罪悔过,母亲甚至把他兜在包袱里,冲到河边试图溺毙他,幸被邻居劝止。因为夜晚温书打盹,母亲竟然在铜板的方孔中塞上蜡烛头,点燃后将其贴到他的肚脐眼上……流动的、滚烫的烛油,烫得他哭喊“救命”!
  (出示PPT2 一生的烙印)童年的经历,在他的人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三十多年后,他在写给长子的信中悠悠慨叹: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和我的童年那么相似呢?
  他是谁?他写给儿子的家书,为何传阅至今?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傅雷家书》,读出我们眼中的《傅雷家书》。(出示PPT3 读出我们眼中的《傅雷家书》)
  师: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出示PPT4 學习目标)
  二、读封面,知作者
  师:(出示PPT5 读封面,知作者)让我们一起阅读《傅雷家书》的封面。谁来说一说,这本书的作者是谁?编者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1:傅雷、傅聪、朱梅馥。他们是一家人。
  师:嗯,很好。请大家默读PPT的文字(傅雷、傅聪、朱梅馥、傅敏的简介)。
  三、读目录,知结构
  师:(出示PPT6 读目录,知结构)请同学们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编排体例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齐读目录上面的一行字。
  生:(齐读)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往来家信
  师:这就是全书的基本内容。谁知道弥拉是谁?
  生2:傅聪的妻子。
  师:很好。这本家书的编排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像其他书一样按照章节来编排?
  生3:用年份代替了章。
  师:很好。起于哪一年?终于哪一年?
  生3:起于1954年,终于1966年。
  师:为什么?这两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3:1954年,傅聪出国留学。
  师:是的。1954年1月17日,傅聪离开上海的家及家人,乘坐火车到北京准备赴波兰留学,学习钢琴。1966年呢?
  生3:傅雷死了。
  师:为什么?谁来补充?
  生4: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傅雷夫妇不堪凌辱,自杀了。
  师:是的。1966年9月2日深夜,被红卫兵批斗了四天三夜的傅雷夫妇,写好了遗书。9月3日凌晨,傅雷先生服下大量毒药,在躺椅上自尽。两个小时后,他的妻子朱梅馥在窗棂上自尽。于是,家书“戛然而止”。(全班肃静)
  四、读家书,感真情,知苦心
  (一)引起阅读意向
  师:(出示PPT7 独具魅力的《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生活、学习、思想的交流实录,是家人之间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但是正是这些不经意的文字,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和呕心沥血、苦心孤诣。
  师:什么叫呕心沥血、苦心孤诣?
  生5:呕心沥血就是费尽全部的心思和精力。
  生6:苦心孤诣就是用心良苦。
  师:是的。用心良苦,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
  (二)明确阅读任务,学习批注方法
  师:(出示PPT8 读家书,感真情,知苦心)让我们一起阅读家人送傅聪乘坐火车、赴京准备出国留学之后,傅雷先生于第二天晚上、第三天写下的第一通家书及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写的家书,完成以下任务:
  1.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表现作者真情实感、苦心孤诣的句子,用“○”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批注你体会到的情感或想象到的画面。
  师:年少的时候,我也读了《傅雷家书》,读完后并没有太深的感触。但是,前几天我重新翻开《傅雷家书》,翻开第一篇,马上就被吸引了。你们读“批注示例”的原文,我读批注。(出示PPT9 批注示例1)
  生(齐读):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师:读这句话,我感受到了傅雷一家人对傅聪的留恋及不舍,尤其是其中的“泪人儿”一词,让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火车缓缓开出,这几天一直在堆着笑脸、强颜欢笑的傅雷一家终于忍不住,都哭了。弟弟轻轻地抽泣;母亲掩着脸,早已哭得喘不过气来;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父亲也忍不住默默地流下泪来。——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师:一边读,一边品味,同学们会有更深的感触。
  师:比如读《一九五四年九月二日》这封信。我就被傅雷先生的用心良苦感动了。请你们读原文。(出示PPT9 批注示例2)
  生(齐读):你的“鬆”字始终写别字,记住:上面是“髟”,下面是“松”。“松”便是“鬆”的读音,记住这点就不会写错了。
  师:傅雷先生对傅聪常写的一个别字“鬆”,就其写法、读音进行指导,我从中体会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严格要求,其用心之深、之细,的确是苦心孤诣啊。
  师:请大家开始静心阅读,边读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时间是12分钟。
  (学生默读原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堂指导)
  (三)展示交流,师生互评、共评
  师:同学们阅读、批注都很认真。下面请大家看《阅读批注等级评价量表》(见表1),自评可以达到A级标准的同学请举手。(出示PPT10 《阅读批注等级评价量表》)
  师:好,明确了标准后,我们请同学来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出示PPT11 展示交流)注意以下四点要求:
  1. 大声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及关键词。2. 大声朗读自己批注的文字。3. 学生自评。4. 同学互评。(对照《批注等级评价量表》)
  师:首先请××同学分享。
  生7:“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我读这句话,体会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怀念与不舍。
  师:关键词是哪一个?
  生7:惊醒。
  师:关键词找得很好。你再琢磨一下,“惊醒”仅仅是因为怀念与不舍吗?
  生7:担心、不安。
  师: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远赴他乡,为父的心里,十分担忧、忐忑不安。我们可以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好,你来说。
  生7:我仿佛看到傅雷先生,一夜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又马上惊醒了。坐起来,惊恐地睁着眼睛。
  师:嗯,很好。你想到了“惊醒”的画面。其实,傅雷先生不是一次惊醒,而是“时时刻刻惊醒”,也许,他做梦梦见儿子。或者,梦见儿子生病了,或者遇到什么不順利的事情,否则,就不会惊醒了。这个同学的批注可以获得什么等级?
  生(齐):A级。
  师:是的。能够准确批注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及想象到的画面。关键词也抓得很好。谁还要继续分享?   生8: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过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失恋”指的是失去自己所爱恋的人。可见,傅聪就是傅雷先生心中最爱的人。傅聪的离开,让他感觉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让他十分难过。
  师:很好,你抓住了“失恋”这个词语,体会到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及因为儿子离开而感到十分难过。难过还能从哪些词语中表现出来?
  (学生沉默)
  师:我是从“胸口抽痛”“胃里难过”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傅雷先生的难过之情的。我仿佛看到了他胸口抽痛的痛苦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的离开。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这句话,带着痛苦与难过的感情。
  生(齐读):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过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师:好,感情把握得较好,也可以获得A级。让我们继续分享。
  生9:我读到的句子是: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傅聪离开后,傅雷先生很难过,一点情绪都没有,无精打采的。
  师:你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吗?
  生9:嗯。可以的。我仿佛看到傅雷先生一天到晚都无精打采的。想看书吧,看不下去;想写点东西吧,也没有灵感;吃饭的时候吧,也没有一点胃口。中午休息的时候,翻来覆去睡不着。
  师:很好。你的体会很到位,想象很丰富,很生动。A级!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请同学们继续分享。
  ……
  师:傅雷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的影响,非常热爱音乐。回国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院(现南京艺术学院),艺术造诣极高。所以,他在这封信的第7自然段写道: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一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之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艺术修养极高的傅雷先生,对傅聪的教育、引导是全方位的,艺术、钢琴、为人处世、爱情、婚姻等。
  (还有好几个同学举手,想要分享自己的体会。)
  师:同学们,很抱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分享暂时到此为止。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PPT显示)正是傅雷的苦心孤诣,傅聪在波兰的钢琴学习进展迅速。1955年3月,作为中国唯一的选手,傅聪在“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第三名及“玛祖卡”最优奖,这是中国选手在国际钢琴比赛中第一次获奖。
  师:正是这一封封家书,陪伴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温暖着他,鼓励着他,引领着他逐渐攀登艺术的巅峰。
  师:所以,傅雷先生生前的好友楼适夷先生在《代序:读家书,想傅雷》中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傅雷先生的爱子之情,还可以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爱情婚姻等生活的哲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促进个人的成长。
  师:作业,从今天开始,按照《傅雷家书》的阅读规划(PPT展示),认真读书,准备参加读书分享会。
  【教学反思】
  初中名著阅读
  “学教评一体化”初探
  ——以《傅雷家书》导读课为例
  我于2017年6月加入省教研室冯善亮老师主持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一年多来,我尝试运用“学教评一体化”理论,带领教师们先后开展了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名著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专题研讨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8年4月25日~27日,我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三次‘名师进乡村’活动”,运用“学教评一体化”理论进行备课,并先后在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一中、罗阳镇二中执教《傅雷家书》导读课,深受好评。下面试结合本课例,浅谈初中名著阅读“学教评一体化”的初步探索。
  一、教学目标设计:依标靠本,立足生情,表述具体,这是“学教评一体化”的前提
  “学教评一体化”是指在课程实施中,以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指导,使学习、教学、评价之间彼此相符,保持一致。与“学教评一体化”相关的是“一致性”概念。安德森等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中提出,“一致性指目标、教学、测评之间彼此相符的程度。”
  对教师而言,“学教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的目标。
  因此,“学教评一致性”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关于课外阅读,《课标》对7~9年级阶段目标明确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关于文学作品,则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的相关目标如何下行到本书、本节课呢?这就需要把握教材(学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
  《傅雷家书》是书信体散文,是傅雷一家学习、生活、艺术、精神及思想的交流实录,不为发表而创作,是不经意的流露,饱含了作者(傅雷夫妇、傅聪)的真情实感,渗透了弥足珍贵的亲子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主的交流,关于艺术、人生及哲学——从这个意义而言,《傅雷家书》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文化格调最高的家书。为此,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傅雷家书》列入八年级下册的必讀书目之一。
  而在与惠州市博罗县罗阳一中任课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教师有口头布置学生阅读《傅雷家书》,但是没有具体的任务布置,也没有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及阅读体验分享,所以,学生的阅读情况整体很不理想。   因此,结合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 读目录,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及编排特点。
  2. 学习并运用批注法,精读家书选篇,感受傅雷在家书中倾注的深沉的爱,理解傅雷对儿子的苦心教诲。
  这是学、教、评共享的教学目标,是“学教评一体化”可行的前提。因为判断学—教—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二、教学过程组织:围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指導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学教评一体化”的重心
  以教师行为作为参照,教学行为可以归类为三种形式:教师告诉学生(教师是主要行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和学生为共同行为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是行为主体)。第一种侧重于传授知识与技能,第二种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第三种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本节课,我致力于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围绕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为此,紧扣“学习并运用批注法,批注阅读感受”这一核心目标,我设计了“读家书,感其诚,知苦心”这一核心活动。这个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引起阅读意向。
  二是明确阅读任务及方法:1.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表现作者真情实感、苦心孤诣的句子,用“○”圈出其中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 批注你体会到的情感或想象到的画面。
  三是进行阅读批注示范:学生读原文,教师朗读自己课前撰写的两则批注,并进行适当的阐述,化解学生的畏惧情绪,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了解批注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概念。
  四是学生自主阅读批注,教师巡堂指导。
  五是学生展示汇报,师生结合等级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批注进行评价,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及指导。
  在活动的全过程,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我尽量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积极尝试批注式阅读。大多数学生能一边读一边画出若干处表现作者爱子情深或苦心孤诣的语句,并旁批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巡堂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抓住关键词语来品读,并阐述自己的感受或想象,批注的内容有点脱离文本,于是进行了及时的纠正与指导。
  从展示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展示的批注感受比较具体、深刻,是深入阅读、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的。
  三、教学效果测评:抓住目标的关键词,设计等级评价量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这是“学教评一体化”的关键
  合理运用评价,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与“终结性评价”不同的是,“过程性评价”在兼顾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监测,其优势显而易见:“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其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民主互动,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阅读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落实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学习并运用批注法”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我抓住“圈画”“批注”“体会”“想象”等关键词,尝试开发了《阅读批注等级评价量表》(见上文的表1)。
  “量表”主要是一套标准或规则,主要是创设一个连续体来说明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层次上的掌握水平,它包含两个基本要素:等级标准和具体说明。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使评价标准公开化,减少依靠隐性的个人经验进行评价。在评价之后,被评价者也能以评价量表为标准,进行复评和反馈,进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评价量表的使用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因为它紧扣教学目标。因此,评价量表既是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的参照、依据,又是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归宿,同时还是有效教学的证据。——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师的“教”就是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达到评价量表的A级标准。
  崔允漷教授说,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向有效教学的。因为有效教学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的结果与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因此,学—教—评一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路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