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群体特征发生颠覆性变化,在互联网以及新兴媒体的传播和推广下,各种文化与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文化内涵,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经常接触低俗和不良信息,身心健康易受侵蚀。因此,新媒体时代传统以思政课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对学生心理引导和观念教育实效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文章以辅导员的工作视角,基于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作定位,通过心理育人的途径,辅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入手,发挥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优势,解决当下大学生思想偏差和心理问题,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179-0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groups have undergone subversive changes. With the spread and promo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various cultures and ideas have impacted on college students' value orientation, idea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llege students are often exposed to vulgar and bad information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entertainment, and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vulnerable to erosion. Therefore,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dominat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s not been effective in guiding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cannot mee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nselors' work,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counselors' work in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stud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feasibility of assisting students to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rough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olves the ideological deviation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mplements the concept and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guides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people. The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Keywords: new media age;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引言
  新媒体时代由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兴媒体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例如常用的QQ、微信、微博以及数字杂志等,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交流和信息获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模式。辅导员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其对大学生具有最直观和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模式无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必須要积极探索新的育人途径,立足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而心理育人恰恰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创新育人的重要环节,辅导员既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在心理育人中必须要承担起参与者、引导者以及指导者的职责。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开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导致育人工作陷入困境,要实现心理育人,辅导员必须突破新媒体缺陷,利用学生管理工作弥补新媒体的不足,针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动态,积极展开各种心理育人工作,才能够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首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无法阻碍多元化和低俗的信息传播,这些信息透过新媒体平台扩散至大学生群体中,势必会对大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原本学生在大学陌生的环境中心理状况不稳定,正在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阶段,负面信息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会削弱高校教育引导的影响力,还会扭曲大学生世界观与人生观,使得大学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面临选择困难,引起心理失衡。   其次,大学生过度沉迷于新媒体交流互动,就会削弱实际生活中的面对面交往和沟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造成影响,容易出现情感淡漠和自闭、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给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带来压力。加之高校辅导员不能自如运用心理育人的方法,导致心理育人会出现一定偏差,不能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工作,导致心理育人工作集中在补救性层面上,忽略了心理育人的发展性目标,加重了心理育人工作的负担。
  最后,高校辅导员工作比较繁杂,不仅要实现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还要承担相应的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等课程,阻碍了辅导员心理工作积极性,难以具备主动和积极开展心理育人的工作意识,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都力不从心。此外,一些高校辅导员缺乏媒体素养,没有将心理育人与新媒体结合,导致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不强,难以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无法创建优质的校园心理育人氛围,导致心理育人工作缺乏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在新媒体和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中,得到了高校和学生的大力支持,辅导员可以依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展开心理育人的活动,并且承担起思政育人、服务育人和心理育人等工作,发挥一线工作者的优势,在学生群体中积极展开与落实各项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开展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能够贴近大学生心理状况,接受新鲜事物,思想转变较快,灵活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并且在新媒体平台获取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动态,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管理、服务与引导。
  二是新媒体可以拓展辅导员的视野,传统辅导员工作形式无法满足现代育人需求,新媒体虽然给育人工作带来挑战,但只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也能为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带来机遇。辅导员能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针对大学生经常关注的主题进行筛选和整合,构建信息数据库,为心理育人提供实际案例,便于辅导员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心理育人工作。
  三新媒体是一种跨时空的互动交流平台,不仅为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开辟了新路径,也为辅导员与学生互动提供平台,辅导员可以在新媒体上与学生互动,贴近学生心理、提高亲和力,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心理动态,获取大学生的信任的同时,有利于发挥辅导员的工作优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心理育人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路径思考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从学生群体特征、工作手段和育人目标等多个维度分析,应该做到外化、教化、感化和强化这四点,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育人环境、尊重个体差异对症教育、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搭建实践强化平台,逐步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多样化、阶梯式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大学身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充分承担起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育人工作,在学校各个教育层次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外化,以文化引导,实现环境育人,加强学生的基本认知,辅导员应加强知识教育,依据学校课程的整体教学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思政教育和心理专业教师应共同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心理健康教学教材,具体可以借鉴西南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手册、辅导员手册、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等内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多元环境中,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优化学校教学环境,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场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布置,为大学生心理教育设置相应的谈心谈话场所,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班级活动、团体活动、年度任务评选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其次,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工作中,必须坚持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路线,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教化,要求辅导员在心理育人工作开展中,要积极承担起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职责,利用新媒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人本理念,从学生家庭、学习以及情感、就职等多个维度,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辅导员应在新媒体平台中的推广网络道德体系,用积极向上的网络规范,肃清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并且提高学生信息辨别能力,使得学生能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建立起网络信息的围墙,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家园;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心理育人的教育拓展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学习态度。
  再者,要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实现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心理育人工作網络,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全面提升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利用主题活动和网络互动以及《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等,引导师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结合上海多个高校联合研发的“易班”,展开网络教育工作,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感化,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入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新媒体时代,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和心理育人的一线工作者,必须要在学生工作中以高度无私的热情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借助“易班”网有利于形成辅导员工作联盟,促使辅导员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和共同创新,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辅导员网络工作队伍。辅导员应该在学生群体和新媒体环境中,多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系统化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中举办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吸引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心灵满足,用丰富的生活体验克服网络信息的影响,借助新媒体平台展开网络心理宣教,将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和内容,以新媒体信息的形式,推广在QQ、微信、微博等多个平台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等了解,拓展心理育人的途径。   最后,强化应基于学生群体思想,因势利导搭建实践化的体验平台,在实践层面展开心理强化,为心理素质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心理育人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利用隐性课程,借助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等,将心理育人工作充分融合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促进大学生在是实践中反思内心困惑,达到心理素质提升的目的。所以,高校辅导员要转变以往的心理育人理念,在工作中要把握95后和00后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依据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展开育人工作,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学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和完善积极人格特质,构建大学生认知体系,以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为主设计各项活动,促使活动围绕积极心态树立行动目标。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新兴媒体,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大学生心理育人的微信公众平台、QQ看点,推广心理短片和校园心理剧、微电影等等,展开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验活动,为学生宣泄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相应的平台。例如,开展课外素质拓展活动,让大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养成合作、忠诚和信任等品质,或者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常见的心理困惑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通过体验心理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还有,辅导员也要引导大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形成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可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知行统一的思想,发展自身才华,并积极适应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新媒体综合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种新时代科技,新的媒体形态具有及时性和虚拟性、交互性等多种特征,且信息传递快速,信息发布自由性明显,十分贴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致使大学生成为新媒体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占据多数新媒体软件与平台的舆论导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乃至心理健康等受到新媒体信息和舆论的影响,给新时代的高校育人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大学生心理由于新媒体的影响发生颠覆性变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必须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育人工作,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症下药,创建优质的心理环境,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从日常生活学习和新媒体平台多个途径,逐步展开心理育人工作,消除学生心理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武成,张娟.从新媒体到“心媒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8):148-150.
  [2]王品卿.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路径探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03):134-137.
  [3]王肖.高校对“95后”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以心理主题班会为例[J].新西部,2018(20):134-136.
  [4]赵海鹏,杜亚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特点及提升路径——以广州市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3):22-25+128.
  [5]王静.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5):122-128.
  [6]马云华.综合素质培养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育人功能转换及实现途径[J].文教资料,2015(21):99-100.
  [6]贺芳.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策略思考[J].高教学刊,2016(22):25-26+29.
  [7]赵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创新路徑探究[J].高教学刊,2019(07):25-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