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向心灵的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良好的沟通是心灵的开放,沟通从心开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顺畅的沟通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同样在教育教学中,真诚有效的沟通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俗话说“三年一个代沟”,我并非是初登讲台,我与他们在年龄、社会经验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会不会成为我们思想、行为等方面有差距的主要原因?这样会不会在我们的沟通中造成一定的障碍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如何让教育发挥作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关键也在于良好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沟通 心灵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07-01
  在开学后第一次和这个班级的学生接触后,我希望他们能从心底接受我,希望能拉近我们的距离。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微笑着和学生们介绍我自己,并且说:“今天是老师和大家第二次见面,对你们也有一些了解,但也希望与同学们有更多的了解。”当我说完这句话,我明显感觉到大家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嘴里还说着:“第二次?”“可能大家都忘记了,在暑假的时候,同学们第一次参观你们即将进入的这所学校,还聆听了学校的讲座,学校将教授你们课程的每个老师的基本情況都做了简要介绍,还让每位老师站起来和大家认识一下。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听我说完这些话,学生了活跃起来,也像是恍然大悟“哦,原来老师还记得啊!”我们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学生和我的陌生感也不那么强烈了。我和他们的距离就这样慢慢拉近。顺着这个节奏我也提出了我的希望:“第一点,老师希望同学们抱着愉快、探索的心情来学习这门课,做一个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好吗?当然了,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或者学习过程中有时也会有难题出现,会让我们困惑,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保持积极心态的前提下,还要去思考,想想为什么,甚至想想怎么样去解决,做一个不光有学问,更重要的是有思想的人,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主动解决问题,因为生活、学习的主人是你自己,同时也要学会合作。”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频频点头,我也感觉到我们的沟通是有效果的。这节课是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结束的。我想这样的交流是喜悦的,因为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感受到原来老师在关注他们,这是一种学习知识之外的快乐。
  老师在和个体学生沟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用心去聆听,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初一年级的张同学,同学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一个萌萌哒的孩纸,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不过偶尔‘女汉子’范儿太足,生气时太凶。”就是这样一个个性十足的学生,我在与她沟通谈心的时候,她也有一些烦心事:在学习上,数学、英语是弱项,写作文有些天马行空(这个我也深有体会,在写作文时,她将我比喻成蒙娜丽莎,这让我很纳闷,却让办公室其他老师开心了一下);在科学课上,老师只讲给会的同学,对她们这些不太会的女生关注度不高。虽然期中考试没有考好,但现在比原来刻苦;在生活中,原来与好朋友闹矛盾,不知道与谁玩,同学们都成帮,自己不好进去。
  作为教师我非常欣慰学生能将她的一些困惑的事情与老师分享,在分享的同时老师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遇到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老师最重要的是心态要平和,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主观感情会多一些,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冷静、客观分析问题,用宽容的心态、积极的沟通去解决一些同学间的小矛盾。在学习中,我告诉张同学,学习是需要尽全力,客观评价自己的付出,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力之后,只要自己的学习有所提高,那就给自己点赞。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次期中期末考试并不能代表全部,善于总结失误,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争取更上一层楼。给予学生适当的称赞,帮助她们发现自己的价值,是可以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据其他老师反馈,这学期张同学担任了班级的英语课代表,我相信她的学习一定会有一个飞跃。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所传达的: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有时甚至是令人发笑的事情或多少有些令人不快的克制。所以教育不是用蛮力可以做好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断积累教书育人的经验;在沟通中,体会为人师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钱金勇.搭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35
  [2]郭艳丽.架起通向诗人心灵的桥——谈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美与时代,2003(01):69-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