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在机械制造业从事工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通過学习需要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使用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加工出合格零件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利用三维软件进行三维设计的能力。本文以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现阶段该专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问题;对策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机械制造业承担着为其他行业提供机器设备的重要任务,只有机械制造业的研发能力提升了,其他行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恰恰培养的就是机械制造行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能源学院)位于云南出滇要道,云南之咽喉、珠江之源头——曲靖,曲靖是云南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作为曲靖市唯一一所工科类的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为曲靖地区供应机械制造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为云南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概述
  能源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着重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且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零件与机器制造、设备开发、制造应用研究、工厂运行管理和机械设备经营销售销售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通过传统机械加工实训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的锻炼,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操作,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制造业深度融合,给我国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最近几年来,我国减税政策连续颁布,2019年4月1日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制造业等行业现行的增值税税率由16%降至13%。增值税降税率将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为机械制造业提供巨大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扩大,我校应抓住机遇,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做大做强,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能源学院较早招生的专业之一,1991年开始招收机制中专班;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2010年开始招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高职大专班。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目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但是与国内外标杆专业相比,国家级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综合实力有待提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生生源质量差异化严重
  能源学院所在的曲靖市并非省会城市,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想去的是省会昆明,他们会优先选择省会所在地的学校,所以能源学院可能只是他们的“第二选择”,素质比较好的那一部分高中生必然已被其他高职院校录取。
  今年国家提出高职扩招100万,全国共有1400多所高职院校,相当于每所高职院校要增加约700多学生。生源从哪里来?必然会把社会群体中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诸如下岗工人、农民工、退伍军人、三校生、中职学生等纳入招生的生源中去。而这类学生是否能像高中生一样按部就班地在学校接受教育,该怎么教,由谁来教?这些都是面临的问题。
  2.上课时学生没学习的动力
  学生现在接受碎片化知识,没有系统性。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知识就“百度一下”,看一下朋友圈等等,知识碎片化很严重。明明只接触了知识的局部,却给了学生已接触整体的错觉;明明只接触了知识的表层,却给了学生“不过如此”的错觉;明明只接触了知识的一部分,却给了学生已掌握整个知识体系的错觉;明明以为自己正在努力学习,事实上很多时候却是被“洗脑”和“驯化”了。由于知识没有系统性的学习,部分学生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就那样,随便听一下或者看一下书就能学会,所以上课的时候不听讲,学习没有动力。
  智能手机使网络游戏不用再到电脑上玩,可以在手机上玩,上课玩手机,不听课。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没有游戏的吸引力大,上课时学生宁可玩游戏也不听讲,学习没有动力。
  3.学校实训设备少,开展的实训项目较少
  学校由于正在处于发展阶段,购买的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数量少,满足不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训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理论课上讲的知识没有应用到实训中,让学生觉得理论空泛,没有实用效果。
  4.教学任务重,教师培训跟不上
  专职教师课程太多,坐班教师事情太多,没有时间进行实训操作方面的培训,出现没机床是“干瞪眼”,有了相关的机床的时候由于操作不熟练还是“干瞪眼”。导致老师不敢在真正的机床上教学,怕学生应操作不规范而引发事故,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学习理论知识时,学生由于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会导致有的学生学的很好,而有的学生却学不好;而进行实训教学时,会因为理论知识匮乏导致动手时不知道该做什么。
  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学生生源来自于多方面,有高中应届毕业生、三校生、中职毕业生等,将来生源可能还会来源于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等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各类人员。因此,必须要制定符合特定生源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在培养不同层次生源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国家和企业输送掌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2.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改变期末考核方式
  利用好学校引进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云综合平台,直接把手机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手机上进行签到点名,在云平台上进行课堂小测验等操作,把玩手机的时间用到学习上来,使学生没有空余时间在课堂上玩游戏。并且可以利用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期末成绩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把平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小测验纳入到期末成绩中去。原来的教学方式最后成绩的构成主要是70%的期末考试成绩再加上30%的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的构成主要是课后作业再加上课堂考勤,课后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还是相互抄袭,教师也不能管理,并且要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考核过程的话比较费时费力,教师也忙不过来。但是现在有了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以后,可以把课堂小测验纳入到考核中去,上课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里显示出来。
  3.重视实践教学
  学校相应的实训设备少,但是已购买了虚拟仿真实训工厂,可以多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平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由于虚拟仿真实训不担心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所以可以放心的让学生去摸索,去动手操作,教师只要做好指导,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指出来,让学生记住实际操作机床时绝对禁止的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操作真正的机床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认识和了解,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知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获取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办工厂,让企业的资源投入到学校的实训设备建设中来。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提供设备,在满足学生的实训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相关生产,探索学校和企业共赢的校企合作方式。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能放松,只有多动手才能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把老师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最终才能教好学生,所以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实训设备大多都价值昂贵,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因此能源学院开展的实训项目较少,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少,技能训练达不到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任课教师大都是在校教书多年的老教师,对现阶段我国日新月异的机械制造新技术发展了解不多,老师自己的技能操作水平也不高,需要到企业或者其它学校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的学术教育,应该把职业能力放在首位,教师应该到企业去学习和锻炼,不仅仅要技能学到手,还要把企业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带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的规范操作。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实行“班前会、班后会、交接班”制度,把企业的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的实训教学中去,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四、基本的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能源学院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生源质量差,实训条件满足不了学生实训的要求,学生上课没动力,教师培训跟不上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校应不断提升试验实训教学设备,不断探索和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企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子俊.探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教学实践[J].时代农机,2018,45(11):47.
  [2]屈海军.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現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12):216+218.
  [3]赵宝平,郑兴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J].时代农机,2017,44(10):202.
  作者简介:杨春红(1985-),男,助教,大学本科,工学学士,在职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