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殊儿童学前动作康复训练实践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动作康复作为康复治疗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进行具体操作,改善特殊儿童现有的运动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我校自建校以来,坚持“康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对学龄前特殊儿童实施抢救性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服务,开展科学的动作康复训练活动,从而提高特殊儿童的动作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
  【关健词】  学前特殊儿童  动作康复  训练方法
  一、“小习惯、大进步”一日训练模式概述
  (一)学情分析
  学前儿童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活动(操作和摆弄物体)和与人交往的活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离不开活动的。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主要有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学前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强有力工具。游戏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其认知发展强有力的工具,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资源。例如:儿童在搭积木、玩沙箱等建筑游戏中,能够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各种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获得初步的物理经验,认识到只有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楼房”才能站稳。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加,从而促进了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现代的周围学派理论。根据此理论只要利用现代的动作控制与动作学习理论,来稳定身体中线基础构造由上至下的成熟发展。包括处理稳定的感觉通路、利用反射阶层模式及不变的神经发展顺序,适当的操作紧张性原始发射来带动全身拮抗肌肉张力、肌肉力量的成熟发展、拮抗肌肉张力、肌肉力量的发展有一定不变的逻辑关系和发展顺序,方能建立成熟拮抗稳定的动作控制。
  2.神经平衡疗法。这种疗法是以神经发育之成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神经控制肌肉和由骨骼所形成的关节来产生自主的动作,以及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实施流程
  为了学前儿童适应学校生活、享受学校活动,笔者根据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神经平衡疗法的理论基础与动作技能,特研讨出一套适合学前儿童动作康复的训练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游戏、学习。
  1. 早间问好懂礼仪。每天早上到校,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问好,由于班里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在这个活动中,有语言的,用语言表达;无语言的,用动作挥手或鞠躬示意问好;不听指令的,教师辅助孩子一起问好。
  2. 操场晨练大放松。每天早操后,教师带着孩子一起去室外大操场晨练。两三人一组,你拉着我,我牵着你,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伴着美妙的音乐,自由行走半小时。
  3. 课间游戏大比拼。课间活动时间,以动作训练为核心,设计各种适合孩子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达到训练目的。例如,送小兔子回家(跪行送布偶小兔子回家,比赛谁先完成任务);滚西瓜比赛(爬行推西瓜球,看谁快);捡蘑菇比赛(跪行捡地上的小玩具,看谁捡得快)等等。
  4. 日常课堂康复化。根据每个孩子的现有能力,设计适合他们的动作游戏课堂。例如,音乐课堂,摆位姿势维持训练;语文课堂,爬行、跪行识字;数学课堂,数数跪行游戏;生活适应课堂,还原生活场景,角色扮演等,在游戏中学习和复习基础知识,如数字、颜色、认字等。
  5. 家庭训练提升能力。每天晚上为孩子布置训练任务,白天在校的训练活动,指导给家长,家长再督促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并在班级微信群里互发视频,互相学习,保证了康复训练的连贯性和训练效果。
  (四)实施效果
  1. 在每日的礼仪熏陶中,学生懂得了课堂礼仪;懂得了尊师礼仪;懂得了同学礼仪。
  2.操场晨练中我们采取“一帮一”,孩子之间学会了交流与沟通,学生在晨练过程中了解了路过的环境,感受四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
  3.课堂的康复化和课间游戏大比拼,使学生在游戏训练中不仅可以促进肌张力的平衡,还锻炼上肢、骨盆、下肢并结合基础知识,如在跪走或者爬行训练中认识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4.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通过平衡台强化前庭刺激,加强了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大陀螺的长期训练使学生的站姿和坐姿得到矫正,同时双侧协调性与手脚灵活度提高等。
  5.个训课堂是针对学生的学情具体分析,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自闭症儿童,我们利用箱庭游戏探索儿童情感,理解儿童心理需求。智力发展迟缓儿童,我们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认知能力。
  二、“小习惯、大进步”一日训练模式实施建议
   经过几年对学生进行动作康复训练,就如何提高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方面
  1. 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是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年龄稍大的孩子,错过最佳训练期,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但一定要树立信心,摆正心态。
  2. 积极提高训练效果。应抓住“黄金康复期”,多投入时间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身上。多与家长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家长方面
  1. 积极的康复态度。对孩子和自己都不放弃,不惊慌,积极投入到康复中。
  2. 积极配合教师。家长要积极按照教师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
  3.增长见识。家长要不断的学习动作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在专业的指导下,针對孩子的实际,采取灵活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康复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张福娟、杨福义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5.1
  [2]陈旭红  《脑瘫康复训练》 华夏出版社  2007.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