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然而,在农村,尤其是一部分年龄偏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却发出“现在的书真不好教!”的感慨和无奈。笔者认为,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心理规律,适度地加工教材内容,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体验英语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教材;使用;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过程;它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情感;它在关注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经历与体验。然而,在农村,尤其是一部分年龄偏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却发出“现在的书真不好教!”的感慨和无奈。所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老调重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精华结晶。新教材更是如此,它带着很强的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现实性和操作性走进我们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一本教材,我们该如何使用呢?
  首先,思想观念上要彻底“洗脑”,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明确教材的作用。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是“范本”和“依据”,可以进行开发和拓展。教材不只是知识的载体,通过教材要实现三维目标。因而在使用教材时,将教材神圣化、教条化,教学中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抱着这种对待教材态度的,往往就是那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教材只是个例子,它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对待教材,应进行灵活恰当的处理,真正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需求联系起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相反,那些无视教材的存在或者简单地把教材学一下,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教学内容也是不宜提倡的。这种态度的教师一般属于思想比较超前,接受新事物较快的青年人。新教材是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加以精选和编制的,它具有知识的完备性、示范典型性、教育人的功能,这种随意冷落教材、脱离教材的做法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有了正确的教材观,我们必须把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当我们打开新教材时,一方面教材中绚丽多彩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富于挑战的操作活动等内容无处不在,它们给中职英语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使学习变得有情趣且具有挑战性。这些内容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加以分析,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认真钻研,准确地把握教材中隐含的英语问题、思想品德教学等内容,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的意图,立足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弥补“不足”,创造性使用教材,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使教材“为我所用”而“不唯教材”所束缚。
  有了上述两种处理教材的方法,我们基本就能够做到将新教材“为我所用”了,但要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满”,我们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新教材具有“去粗取精”、“去繁求简”的特点,给人简练、精干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拓展,不能只局限教给学生教材中固定的知识。比如,新教材新知的呈现,一般都是以主题图、情境图、表格、对话、图片等形式出现,直接从问题提出开始进入新知探究。目的在于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扩大学生思维的探索空间。新课前通过没有安排独立的复习环节,但并不意味着新课前的复习准备环节不需要或不重要,有时,课前通过复习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或分散新知的难点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又如,新教材多以情境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给出新知识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问题的提示,力求为教與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这些内容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想象余地,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等实际生活环境,拓展教材空间。
  总之,教材只是个例子,但知识的学习是“万变不离其踪”,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心理规律,适度地加工教材内容,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验英语的运用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