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学生做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课堂似一把火炬,学生就是举着火炬的人;数学课堂如一列高铁,学生就是在探索数学规律的开车人。数学课堂是灵活的,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数学课堂讲究高效,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数学课堂是充满乐趣,学生要在数学课堂自主探究,自己做学习主人,自己提升。
  一、数学课堂是快乐在酿造
  踏进教室,数学老师总会被学生那因渴望而炙热的眼神吸引。那眼神中跳跃着的,是快乐的火苗。学生快乐地思考一切,一旦有疑惑,马上高高举起手,大胆提问。数学老师会被这样的问题激起教学兴趣,从而在答疑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这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快乐学习的感觉。
  以前,我在上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读一遍题目,然后帮助他们找出条件和問题,再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学生能很快做出来。但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和问题试做时,他们却不会做。然后我又采取同样的方法讲解,学生不会,又讲解……这样一堂课下来,我感觉比较累,并且效果也不是很好。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首先创设好这一堂课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知识课堂,然后让学生自己读题,并画出题中的关键词,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时会利用画线、作图的方法帮助解题。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方法和解题过程,把问题解决。如有不对的地方,就轻轻点拨一下,他们再去思考。这样,一节课下来,效果较好,我感到这样的课堂比较轻松,学生也能在喜悦中学到了知识。这样何乐而不为呢?由学生引导,主动性由学生掌控。数学课堂氤氲着快乐,酿造者快乐。
  二、数学阳光课堂是智慧在涌动
  数学课堂是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是智慧的源泉。面对不同类型的数学课,不同的方法推动着智慧的闪光点在涌动。新授数学课上正确笔算,复习课上仔细聆听,习题课上着重要点,几何课上规范操作……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课堂效率更高,汲取智慧更多,这是“数学课堂学生做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感到应用题难学,同时教师也觉得应用题难教,不知从何讲起,学生才能听得懂?教师只去思考自己怎样去教,而不去考虑学生怎样去学,我认为,要让学生学好应用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创设好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留有悬念,带着问题走进知识课堂。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然后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应用题,当学生完全理解并吸收课堂上所讲的数学知识,能够适当地拓展延伸时,学生就不是课堂的“过客”,而是掌握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的“主人”。
  三、数学课堂是合作在创新
  永安小学在推行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便是合作形式上的创新。自主课堂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也是颇受欢迎的环节,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学生各个小组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但在一起激烈的讨论时,往往会产生不同凡响的结果。老师的巡视答疑更是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及时地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以便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究。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灵活恰当的交替运用,归根结底都由教学方法的选择来决定的。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学永远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与再加工、对学情的透彻把握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恰当的运用“温故知新、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这三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数学课堂是多元化在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应当是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想要达到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就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拓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首先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然后再针对性地提出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战略,切实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往单一的板书,现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数学课堂的鲜明特点。表演、音像、教具等多媒体手段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臣,更关键的是这些多媒体还经常为学生所用。帮老师上台讲课,既能帮助学生理清课堂脉络,又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学习现状,一举两得。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增强了自信心,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形象理解,使学生印象深刻。这种“做主”的方式功效大,挑战性强,能力要求高,但这并没有难倒学生,相反,它推动学生前进,让学生在课堂中“过把瘾”。
  数学课堂是一个快乐、动手、动脑的大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地绽放光彩。“数学课堂,学生做主”,这不仅仅是教书,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