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例,探索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提出融合课堂日常、综合性实操和职业技能为一体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项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院校都开展了不同的教学改革。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占主流,但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考核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因此注重学生实践性、创新性和操作技能培养的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提出迫在眉睫。
  一、考核评价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不单单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例,来说明我们所采取课堂日常、综合性实操和职业技能为一体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方法。
  二、考核评价内容
  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是否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否具备识别和调试电路的基本技能以及是否具备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只有具备以上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才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岗位的工作。
  三、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考核方式往往仅仅通过一张期末试卷定夺最终成绩,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根据高职教育提出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助于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考核评价分为课堂日常、综合性实操和职业技能等多个方面考核评价。
  课堂日常考核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项考核包含多方面的考核内容,其中出勤率可由任课教师根据上课前的点名情况给分;提交作业的次数、完成作业的正确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等可以通过填写日常考核表打出分数。
  综合性实操考核评价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项目。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1)项目过程化考核,此项目是针对那些没有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考核地点是在实训室,由实训室的在线系统随机抽取任务书,考核采用操作与答辩的方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操作并讲解任务。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观察、操作成果的记录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做出综合性评价。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通常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合理的比例打分,通过统计记入项目任务的总成绩。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化过程考核的反馈跟踪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以赛代考,此项目是针对那些在班级中选拔出来参加省级、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的同学,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学生可以给予相关课程的免考,同时根据学生所获得奖项等级的不同按照参赛考核标准给予相应的等级分数。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及综合能力素养。
  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引入企业考核评价模式。由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项目成果给出评分。注重校企合作,实习期间对每位学员进行过程性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员职业素质(比如电子仪表的安全使用、工作纪律、团队合作)、学习态度、岗位理论知识和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最后完成成绩的评定与公示。可以采用“现场操作+答辩”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熟练度与准确度。
  综合上述三方面考核,需要合理确定各部分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折算后作为最终成绩。以综合性实操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过程考核方式。通过校内学习过程考核加校外企业考核相结合,以能力为侧重点,多角度、全方面的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学期结束时,所有的这些考核评价都应该记录在册,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
  四、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融合了课堂日常、综合性实操和职业技能等多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这种考核体系真正实现了学生参与,体现了过程考核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参考文献:
  [1]马英, 叶安英, 陈荣强. 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方式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08(18):81-82.
  [2]梁师俊, 陈桂珍.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核模式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 2007(29):55-56.
  [3]王善勤, 吴昌雨, 趙卫东, et al.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2):2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