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提高学生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不再单指知识的传授,更讲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个人历史感受的形成。本文主要从各种教学方式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历史是一门既注重知识学习又强调能力培养的学科,在学生看来历史的学习比较复杂,这主要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历史教学不再单纯地包括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要想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感性认知,需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促进个人历史感受的形成。本文主要以兴趣教学为出发点,采用提问艺术,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提高历史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驱使好奇,好奇产生动力,动力催化结果。没有兴趣的驱使就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更不用谈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甚至还有会压抑在历史学习上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向兴趣培养方向侧重,帮助学生寻找在历史兴趣上的契合点。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重现”历史情节,运用生动化语言刺激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从历史材料中提出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侵华战争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时事报道”活动,假如回到一百多年前,作为有正义的感的新闻记者,你要怎么运用简洁、醒目的文字报道揭露战争的残酷?首先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新闻记者的基本常识,其次每组同学要确定好真实题材,如“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法军抢占耕牛”等,并对选定的题材撰写报道词,每篇报道控制在8分钟左右。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情境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語言组织能力还加深了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事实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倡教学民主
  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和谐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只有愉悦的课堂氛围才会使学生放下学习负担,主动地投身到历史学习中,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的情绪,敢于发表见解独立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解放学生思想,不但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更要降低身段不耻下问。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地位平等相处,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给予彼此尊重和信任。只有打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卸下思想包袱,把教师当作朋友敢于提出问题,并与教师积极展开互动交流,在共同探究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样也有助于教师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三、采取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手把手地指导,更应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初中生在年龄和阅历上还存在一定限制,相比于长远的历史年代来说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在历史领悟上就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自由去进行历史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在整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有条理地解决问题。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小组合作,由教师引入探究课题,学生们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不同审核角度中形成统一的结论,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例如在《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教材内容引入课题“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上是否合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合理的原因和不合理的原因,最后进行汇总。有的学生会从科举制产生的原因角度思考,科举制的诞生是为了改变官员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的弊端;有的学生会从科举制产生的影响角度思考,科举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存在片面化等。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会对科举制有重新认识,将不同观点进行分享,通过筛选与对比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借鉴意义。
  四、开创历史思维教学
  虽然初中生在问题解决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历史的学习不单是了解历史现象,更主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历史思维培养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全方位地分析,避免在评价上出现片面化。其次还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来对历史概念和结论进行诠释,从而确保深层次地看待历史本质问题。
  例如在《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学习时,通过“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和“中古欧洲社会”两个课时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运用辩证观点比较亚洲封建社会和欧洲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特性和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查阅资料以及与教师交流来寻找答案验证问题。首先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就属于思维创造,其次在对比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辩证观点的运用,学会在历史问题探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教师要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欢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高效提升学生在历史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辉.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6(11):73.
  [2]张艳红.浅谈提高学生解决初中历史问题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