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府会计制度下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及本区域内实际情况,围绕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总结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从夯实基础、重视常规审计;转变思想,提升审计服务质量;发挥审计职能,提供决策依据;重视内审组织建设,提高对审计工作认识;潜心研究政策五个方面,探索政府会计制度下怎样做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教育;内部审计;收入支出;内部控制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审计是保障。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人员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财务收支资料、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内部审计人员探索工作方式方法并付出努力,为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一、分析总结以往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基础薄弱,审计人员配备不充足,专职审计人员少,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审计内容不全,审计范围狭窄,缺乏对审计事项的全方面考虑。例如:对财务支出业务审计时,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物价水平、学生数量等因素均将影响审计结果,造成同样的支出事项,资金达到的效果却不相同,审计范围需进一步扩大。
  (3)审计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检查、观察、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使用较多,重新计算和分析程序等方法使用较少,较少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对比分析,提出更为精准的审计建议。
  (4)审计宣传力度不够。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认识程度不够。对于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等认识不足。在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教育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二、夯实基础,重视常规审计
  审计人员要加强常规审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做好经费支出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充分发挥审计指导、监督、管理作用。
  (1)预算审计。学校收入和支出要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且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采用双核算。在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信息反映更加全面,作为核算基础之一,预算审计可以充分发挥事前、事中監督作用,从源头上制止教育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基础审计。政府会计核算实行“双分录”核算。“双核算”是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核算同时进行。要在正确区分两者的基础上做好财务审计、预算收支审计,找准两者的切合点,充分利用两者关系,做好日常业务审计工作。
  (3)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审计。学校固定资产种类多、单价小、品目杂,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程度不够,政府会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规范固定资产取得、计量、后续支出等一系列工作,固定资产审计也应纳入教育内部审计的常规工作。
  (4)学校食堂审计。学校食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方便,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目的要尽量做到收支平衡。学校食堂的收入支出应单独核算。学生食堂这个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地方,总结为一个字就是“杂”,它与学生身心健康密切联系。所谓学生事情无小事,做到用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
  (5)学校资助审计。学校资助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助学力度加大。为保证对贫困学生做到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对学生资助开展,资助过程、资助落实、资助档案的审计也是重中之重。
  三、转变思路,提升审计质量
  在做好常规审计的基础上,要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及新形势发展要求,突出重点,转变思路,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发挥审计作用。
  (1)由财务收支审计向业务流程审计转变,审计不仅要重视业务结点,更要重视某项业务的全过程审计。例如某一支出事项,从是否需要购买,怎么采购,采购后怎么使用和保管,购买后发挥效益性等。
  (2)积极开展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在《中小学校长理财知识通俗读本》中,阐述校长理财理念:由以往的怎么合理找钱变成现在怎么有效管钱、有效用钱。通过审计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3)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括离任审计,而且还包含任期内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业务,这项审计不仅针对事情,也针对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的经济事项评价,对被审计人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被审计人做出合理公正的审计评价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4)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对于学校基础项目建设、维修项目、装饰工程等。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实施全面改薄和教育均衡发展,涉及项目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这就需要借助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专门指导、调查、核实。第三方审计服务可以有效防止“当局者迷”的问题发生。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政策规定,资金使用要求比较了解。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确保项目安排精准、实施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结果精准。
  (5)绩效审计。新《预算法》突出绩效理念。经济活动预算、开展、结果、效益、后续工作要全面纳入绩效审计。建立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形成“预算有目标、执行有监督、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有应用”的绩效审计体系。
  四、发挥审计职能,提供决策依据
  政府会计制度下,要求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反映更加准确和全面,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职能,确保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准确和全面性,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以审促学。结合年度审计计划,对审计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风险认识,防范财务风险;加强审计相关知识学习,增强审计意识;督促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学习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以审促建。加强学校风险管理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审计,这些是农村学校的薄弱点,通过审计促使学校完善财务制度,建立和健全学校政府会计制度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的牵制作用。
  (3)以审促治。逐步形成本区域内所有学校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全面综合管理本区域内的相关情况。共性问题即本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上级领导,让这种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个性问题要逐一落实,逐一说问题,讲整改,谈落实,综合治理存在问题,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4)以审定量。利用本区域内的大数据,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分析,如,环境、地理位置、学生数量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次数、审计规模、审计方式方法等;根据分析情况为学校“量体裁衣”,制定符合学校个性的审计方向、审计范围等。
  (5)以审促廉。通过审计促进党的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心中有审计,事事需审计,事后看审计”。
  五、重视内审组织建设,提高对审计工作认识
  明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职能和任务,重视内部审计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教育内部审计的工作地位。
  (1)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单位应当严格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背景。
  (2)提升审计工作地位。要将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参加单位有关会议;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制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建议,知己知彼,才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3)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利,使其能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职能,维护审计人员权益。同时也应制定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审计义务,规范审计人员行为,制定审计人员工作纪律,防止审计人员的徇私舞弊做出不合理的审计意见,对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六、潜心研究政策
  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审计法的有关规定、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审计模式,而且需要研究学习内部政策,做到“知政策、懂政策、挖政策、思政策”,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农村地区学校分布广、数量多、情况杂。越是困难的地方,越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巩固基础,提升创新,抓好落实,做好反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司.中小学校长理财知识通俗读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王宝庆,张庆龙.内部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3.政府会计编审委员会.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何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