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紫柏老人集》禅诗的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紫柏老人集》由明憨山德清组织紫柏弟子辑录而成。书中禅诗凡534题586首,对研究紫柏大师禅理与诗歌的融合有重要价值。我们从体式多样、交游天下、诗境禅心、引典用譬等四方面进行论述,揭示《紫柏老人集》禅诗的特色。
  关键词:《紫柏老人集》 禅诗 特色 思想
  《紫柏老人集》,凡二十九(或作三十)卷,明天启元年(1621)由憨山德清组织紫柏弟子辑录而成。真可(1543-1603),号紫柏、憨憨子、憨憨陀、紫柏老人,世称“紫柏大师”,俗姓沈,世居吴江(今属江苏)。年十七于虎丘慧轮处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入武塘景德寺闭关三年,期满游五台,参访遍融、笑岩诸师。紫柏一生勤于作诗,其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研究价值。《紫柏老人集》收录禅诗534题586首,为该书所收篇目最多的体例。明清之交,钱谦益所编的《列朝诗集》是目前最完备的明诗选本,其选录紫柏禅诗仅有11题12首,书中载曰:“紫柏大师可公一十首”,应为误作,实为12首。
  一、体式多样,题材丰富
  《紫柏老人集》禅诗(以下简称紫柏禅诗)体式多样,有五言古诗60首,五言律诗63首,五言排律1首,七言古诗79首,五言绝句53首,七言绝句330首,其中七言绝句数量最多。紫柏善于使用不同的诗体来抒发不同的思想感情,古诗铺陈开阔,律诗端正庄严,绝句轻灵典雅,无不展现出紫柏高超的文学素养与精深佛法修养之间的契合。
  紫柏禅诗的题材十分广阔,常见的有赠答、游历、阐释佛理,其他另有悼亡、怀古、题跋、祈祷等。赠答题材如《赠王太古》:“旅底逢王子,风标迥不群。身家流水叶,心事远山云。任侠犹存剑,陶情但属文。何如俱屏却,世外一期君。”阐释佛理如《读法华经》:“一室住峰深,樵夫犹莫寻。日永间不彻,独转莲花经。自诵还自听,问渠谁赏音。反复细推究,本来非二心。如何根尘识,三者各有因。使我疑难解,取决白云岑。白云亦弗答,随时变晴阴。”悼亡如《悼如印》:“昔年共看云间月,今夜月明照曲阿。谁道此回竟长别,燕山月色满松萝。”紫柏禅诗题材的丰富缘于其积极的人世思想与丰富的人生经历。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紫柏游历天下,结识信士,修庙刻经,更上书进谏皇帝废除矿税。后因“妖书案”牵连入狱,圆寂于狱中。《被逮答檀越》一文记载:“达朽既被逮……吾诸大乘沙门,以利济为事。”体现了紫柏大师对救世的执着,身为出家之人,又处囹圄之中,但他始终不忘沙门救世济民之职。
  二、交游天下,广修佛缘
  紫柏曾游历天下,遍访名寺高僧,结交各界信士。《列朝诗集》记载说:“(紫柏)过匡山,穷相宗奥义。游五台,至京师,参遍融、笑岩诸老……再入燕,访憨山于东海,复戒坛于檀柘。西游峨眉,下瞿塘,过荆襄,憩匡庐,复归宗古寺。”在紫柏禅诗中,游历与赠答题材所占比例较大,恰好反映了他喜交游天下,广修佛缘。游历题材的诗歌如《早渡嘉陵江登锦屏山》:“日上长峦渡彩虹,隔江烟树古蚕丛。危峰欲堕松根抱,浩露初残花影空。山水不殊前代色,衣冠犹带野人风。白鸥讶我登临晚,来去飞鸣锦浪中。”这首诗记载了紫柏游历四川时登上锦屏山。首联描述了山间朝日初升而彩虹悬空、晨雾未散的奇特景色。颔联锤炼字眼,用一个“抱”字,一个“空”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树与花朵的形态,展示了作者奇特的想象与高超的文笔。颈联描写四川独特的山水人文,尾联以景结情,使用拟人的手法,阐发了自己愿如白鸥一样翱翔天地之间,无所疑也无所争的思想感情。王昌龄《诗格》说:“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这首诗尾联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赠答题材如《送栗庵居士之南闽》:“道人自惭情未空,怜君远行心忡忡。漳州一去四千里,崎岖不知经几重。分水岭头县鸟道,僮仆相呼晚与早。何处寒云猿犹啼,日月不催双鬓老。梁山见说多霜松,松根抱石苔色浓。幽期无负有如河,为予扫发千岩中。”这首诗明白如话,感情真切。开篇一句直抒胸臆,自言作为一个道人,很惭愧没有把俗世的感情看破,作者因惜栗居士将要离别到远方,不禁忧心忡忡。紫柏的自惭更加突出了其对栗居士的深厚感情:即使“我”是一个和尚,“我”应该看破俗世,“我”还是不忍心你去遥远的南闽。第二句言漳州遥远崎岖,第三四句使用铺叙的手法,则把这种崎岖遥远具象化了。“县”即“悬”也,鸟道已然惊心,何况是悬于岭头,更使人生出身临其境之感。紫柏不断地向好友交代离别后的事,不忍之情溢于言表。结尾句与好友相约,希望他能够回来,与自己重新相聚。紫柏是一个积极人世的高僧,一方面他欣赏自然山水的美好,另一方面又不逃避自己与好友之间的“俗世之情”。
  三、诗境禅心,妙悟佛法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禅与诗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诗佛王维就时常在自己的作品里融入佛法的哲学观照,如他的《终南别业》中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机禅理,有“谈笑无还期”的出尘人道思想。将诗境与禅心融二为一,将佛法的妙悟展现在诗歌的境界之中,是紫柏禅诗的一大特色。如《秋夜宿本侍者禅房》:
  侬家所住处,长日少人踪。水月四时有,云山几万重。黄猴偷紫芋,白鹤立青松。夜静成孤坐,灯前孰所从。
  这首诗描写了紫柏所居的禅房,中间两联即是诗境禅心的体现。其中颔联言禅房处于山水之中,极其幽静,但“水月”与“云山”是两个佛教词汇,特指佛门清净。颈联融情人景,从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了精深的佛法,从具象的黄猴和白鹤联想到了佛教“心猿意马”的譬喻和“若人寿百岁,不见水潦鹤”的著名典故。
  又如《国山寺访了虚不遇》:
  迢递来烟寺,松门夹道生。青山太古色,流水自然声。石上痴龙迹,林间怖鸽鸣。西江相去远,谁慰客中情。
  这首诗记叙了紫柏拜访了虚和尚的事,境界深远。首联描写国山寺的地理位置,佛寺远离尘世,寺门前的道路两旁种着松树,真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颔联描写山水景色,青山的颜色好像从太古以来就是如此,流水也发出了自然的声响。常建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只言感情,而不言山光、潭影的具体景象;紫柏的“青山太古色,流水自然声”則只言具体景象,而把感情融入其中,二者各成异趣。颈联则从眼前景物联想到佛法,痴龙出自《幽明录》,怖鸽则出自《大智度论》,其中怖鸽是“穷无所归”之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蓦然回首”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此诗尾联言离西江已远,正是紫柏妙悟佛法后,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回首尘世已然去远的感慨。
  为什么诗歌可以与佛法能够达到高度的契合呢?南宋的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正是因为佛法妙悟与诗境创造的相似,才形成了紫柏禅诗的这一独特魅力。
  四、引典用譬,阐发佛理
  紫柏禅诗还善于引用典故,阐发佛理。历史典故与佛教典故的运用,使禅诗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历史典故如《长松馆夜坐》:“许询解设难,支遁答非悭。莫问城楼月,浔阳照碧湾。”余嘉锡为《世说新语》作注言:“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扦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紫柏用此典故,言佛理自知易而告人难。
  佛教典故如《赠永庆寺秀峰法师》:“尘机少小便知休,瓶钵萧然隐伏牛。明月有光难自晦,白云无累易相留。狂猿不可惊禅虎,攫兽何曾异海鸥。说法年来烦水石,断崖瀑布为谁流。”这首诗的颈联连用三个典故和一个指代。“狂猿”是道家心猿意马的典故,后被佛教吸收,形容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禅虎”则是佛教典故,在佛教中虎是听经修身,被佛教训化从而为宣传佛法服务,成为改恶从善的禅虎。“攫兽”,鸟击杀鸟叫鸷,兽击杀兽叫攫,攫兽便指代那些内心险恶的小人。“海鸥”的典故则出自《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了解这些典故后,这句诗的内涵便十分清楚了,是赞叹秀峰法师的心境如同禅虎、海鸥一般坚定而澄澈,任何人心的纷扰和世俗的险恶均不能改变。紫柏禅诗不但善于引典,也善于使用譬喻。如《利刀》:“利刀日切泥,锋芒渐钝置。若向沙石砺,斩铁如斫水。”紫柏在这首诗中用利刀比喻佛理,说佛理向利刀一样,如果只用它处理像泥土一样的小事,它的锋芒就会逐渐失去,只有将它用于沙石一样的磨砺,才能保持它的锋芒。紫柏认为佛理不是用来空谈的,更应该是用来实践的,这也是紫柏人世思想在其诗歌中的体现。
  紫柏禅诗数量大、体式繁多、题材丰富,且手法多变,善于阐释佛理,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与思想研究价值。紫柏禅诗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既缘于他积极的人世思想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又缘于禅道与诗道在妙悟上的高度相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