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追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人很少谈论事物是美还是不美,他们一致认为,谈论“和谐”就是谈论“美”。这也是中西古典审美追求共通的地方。对于绘画来说,中西古典绘画的产生与发展都受到人们审美意识的影响,并且中西傳统绘画本身具备个性化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古典绘画;审美追求;形神兼备;形式美
  美,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仅给人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能够愉悦身心。中西传统绘画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审美意识的影响,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也使中西传统绘画在美学上的差异更加明显。
  一、中国早期文化对美学的认识及审美观念
  中国古人对“美”的看法不一,对“美”本质的研究不明确,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古代就缺少美、缺少美的理念。“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上传》),就提到感性形象之外的“意”和“境”。中国的审美追求,主要体现在以“形神兼备”为表现形式的艺术特征,并以这种形式完美地诠释了“意境”。中国传统的审美在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丰富起来后,以完美的面容呈现给世人。
  从远古时代到先秦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的开端。先秦时期的文化有着纵深底蕴,从我们能看到的关于美学理论的文字记载来看,远古至先秦时期的岩画、彩陶上的纹样、精美的玉器、祭祀坛台等,都能充分展示此阶段美学思想的雏形。其中,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使彩陶艺术达到了制陶的顶峰,其审美观念也蕴含其中。夏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是对远古时代美学的总结,美学观念既体现在礼乐文明中,又可以从文字(甲骨文)中体现出来。
  从秦汉到唐为第二阶段,是中国美学发展期。秦汉时期,美学不仅体现在诗和史传中,也体现在宫殿造型、舞乐汉赋、秦篆汉隶、汉帛画等之中。隋唐时期的中国,疆土辽阔,生产力水平也很高,其文化及审美观念水准也很高。这一时期是美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李白的诗、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等都极具天才性。颜真卿的“颜体”,风格独特,既有古法中的气韵,又不为之束缚,对后世书法用笔产生深远的影响;“画圣”吴道子,擅长神鬼、人物画,对每一笔用线的要求都极其严格,史称“吴带当风”,他的画风被后世很多画家所借鉴。
  宋朝到清朝可作为中国美学的总结期。宋代所盛行的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促使从唐朝继承而来的美学主流也随之发展并演变出新的内容,体现在文学、诗词绘画、园林棋茶之中,并重点体现在宋代的文人画理论里。北宋时期年轻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设色清丽又不缺光彩,墨色深厚,构图气势连贯,是一幅难得的青绿山水佳作。后有乾隆皇帝为其画题诗“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可见此画影响之大。明清时期,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不但带来了先进科技思想,也带来了西方的美学思想,为中国美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的绘画美学理论深厚而含蓄,不同的时代都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艺术高峰。但是这些审美观点和理论,始终围绕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形神”问题。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就已提出“形神”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形神兼备”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的理想追求。汉朝时《淮南子·说山训》中提到:“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这些关于“形”和“神”的说法也都对所处时代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影响。“形”和“神”,一个揭示事物外延,一个揭示事物内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神兼备”方能成就一幅好的作品。不同时期画者对作品神韵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时代特征。如何更全面地研究中国的绘画美学,也就成为中国美学学者的重要任务。
  中国画在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关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完整美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将诗书画进行有机结合,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
  二、西方以形式美为主的美学体系
  在西方美学体系中,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审美活动,都非常重视形式美。西方古典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所保留的具有古典艺术特征的雕塑、建筑及绘画中不难发现,在美学追求上,西方古典艺术注重对外在世界的模仿,重视形式美,希望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现理想中的美。
  古希腊时期,西方艺术展现出一种“古典美”的理想状态,其中古希腊艺术成为典范。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秩序、匀称和明确”,美的世界是一个纯粹的形式世界。古希腊美学家把美看成是比例与和谐,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即“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的和谐比例之上”。公元前五世纪,雕刻家波利克莱托斯按照7:1的比例划分了人体全身和头部的关系,后利西普斯经过研究,把人体标准比例定为8:1。后来,人们逐渐将人体的比例关系发展到对建筑物的建造上,卡台捏奥将一个两臂伸平的人体形象融入到教堂建筑的图纸当中,设计出了两种柱式: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此阶段已形成初期的形式法则理论,并衍生发展为中西方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形式美学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西方美学还是中国美学,关于形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关于形式的审美规律, 一是历史与形式的美学关系。此后,文艺复兴时期对绘画的透视、光线和构图的分析,关于艺术的形态、题材、语言和创造手法的系统研究等等,都是对形式自身审美规律的探讨,开创了形式美规律研究的广阔视野。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艺术,提倡解放人性和世俗化。古希腊美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根基,之后所出现的艺术美学几乎都是以希腊、罗马为基础的。其中,拉斐尔的雅典学派的作品是最典型的。另外,在建筑方面,古希腊建筑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其美学主张也从人的技艺上升到智慧的高度,整个艺术充满了人文主义美学思想,重视现实生活的美,崇尚自然美和人体的美,把文艺反映现实生活。
  三、中西方美学基础的辩证关系
  中西古典绘画形式不同却都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感官上,都能使观者感受到不同时期作品所传递的美感。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都具有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和审美观念上也都有本质的区别。中西方古典绘画都追求和谐之美,只是追求的形式不同罢了。
  无论是儒家所追求的情与理的统一,还是道家所向往的心与物的统一,都是一种心理的和谐,而不是物理的和谐,这种和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依赖审美对象的物质结构,但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而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在强调精确的素描关系及明暗色调的同时,更追求一种大气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陈炎.文明与文化[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刘珽,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4]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
  [5]张法.中国古典美学的四大特点[J].文艺理论研究,2013(1).
  [6]高瑞芳.试论绘画艺术视角的中西方美术的异同[J].明日风尚,2018(3).
  [7]雷礼锡.论达·芬奇的理想化艺术美学思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作者单位:
   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