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就学校整体而言,仍然不排除以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教育。因此,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回味品评的。
  一、揣摩诗歌意境,努力构建人文课堂
  中国古典诗词讲求的意境,即情景,也就是将景色和当时的所观所感相互联系起来,体会其中的感情升华,这是古诗人的一种独特的境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塑造的景物揣摩景物背后其中诗人当时的情怀,去感受,去心意相通。
  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通过借景抒情,描述一片红和绿,表达的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里通过引据典故,回忆当初年轻时候一种志向长远的高远境界,但是可惜当时有志不能伸,通过“粪土当年万户侯”点明了其中对帝王的否定。
  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体悟诗歌中的人文精神
  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对诗歌中的情景通过联想置身其中,感受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才能体会到诗人的真实目的和感受。诗歌完全不同于物质,是一种语言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背诵和读写,才能逐步感受到文字中所包含的蕴意,丰富自身的想象力。
  《蜀道难》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夸张语境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便可以完全体会到其中的色彩,然后根据其中鸟兽的鸣叫通过蜀道的艰难来暗示蜀道之“难”,如何难,而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朗诵和书写中才能体会到诗中所蕴含意味,同时结合当时诗人所处的一个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挖掘出诗人真正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诗歌语言,发觉深厚的人文内涵
  古代诗歌和歌词的语言是典型和简洁的。 康德曾经说过:“语言词汇往往直接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这与诗人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有关。”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品味诗歌,减少语言,特别是关键词和句子。我们应该经过深思熟虑,理解作者所表达的隐含意义。除了那些由精致的单词和句子组成的诗歌外,我们必须让学生认真学习以便理解,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他们的精神内涵。
  例如,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43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辛弃疾的话是一个经典,它使用了很多典故。这使学生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这些典故的起源。因此,教师应结合辛弃疾当时的生活经历,政治理想和实践教学方法。辛弃疾一生都参加了反晋叛乱军,并决心驱逐晋人,但是,南宋法院对目前的情况表示满意,并不打算追回失地。辛弃疾站在展馆,回忆起这里发生的战争场面,与他目前的情况相比,他对报复国家深表失望。作者以怀旧的名义表达了他的悲伤和失望,并用典故表达它。我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诗歌中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所谓的“认识人,讨论世界”之后,我们可以再次阅读这个词,更深入地了解辛弃疾诗中的精神。它也像“红杏枝的春意”中的思想感情一样,不仅通过拟人将风景与运动和宁静相结合,而且让我们感受到春风和灿烂的春天风光,显示出更多的生命力。春天回归大地的充满活力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王国维曾经说过,红杏枝在春天嘈杂,带着“闹”字样,所有的艺术观念都出现了。同样春风和绿河南岸的绿色和“云彩破月”中的“花与影”都有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因此,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语言,寻找深刻的人文信息尤为重要,这也是构建人文课堂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诵读,以情入诗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歌是人们心中燃烧的火焰。这种火燃烧,发热,发光。”回到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接受和理解诗人的情感。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诗歌语言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古典诗歌充满了节奏,音节的韵律,一些被称为“三部曲的诗歌取决于七部曲的吟唱”,一些具有深刻意境的古典诗歌不足以看到它的意义,不足以通过吟唱看待它的感受,就像白居易定义的诗歌一样。加强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理解诗歌的意义是有效的,在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继承人文精神。朗读是积累中国古典诗歌知识,提高中国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描述和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必须引用。
  在引导学生背诵时,他们应该有声音和情感。不同的诗歌应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例如李白的《蜀道难》,整首诗充满了气势,跌宕起伏,而且作者的感受也包含在其中,但仍然充满了英雄和开放的感情,仍然不怕困难,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所以学生应该读出作者的高调性格,吞噬宇宙的语言气势,从而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感情,特别是野心。而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表明了诗人自身有着自身的硬气,不为五斗米折腰,喜欢田园生活,从而实现对自然生活的美好渴望。如“有一个真正的意义,想要忘记的话”必须慢慢阅读,悠闲随和,让人品尝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因此,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有必要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和背诵能力。
  五、健全当前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今,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但是我国目前培养人才教育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得到了学校、教师的普遍认可。然而这样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为学校大力培养素质人文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带来了羁绊。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往往会引导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练习,而就是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失去博览群书的时间,失去培养自身人文精神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和时间全部浪费在应试教育之上。
  而健全当前的考试制度才能够让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挥作用,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可能因为在一个点上出现相同的效果,拥有不同特长的學生不可能因为同一张考试卷子就踏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学校门,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在大学录取上,应当发现在各个方面拥有不同才华的学生,针对他们应拓宽招收渠道,让真正有才华有理想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能够进入与之匹配的学校中进行深造,发挥他们的光和热。而如今社会中,很多大学已经在开始自主招生,这是非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学自主招生的优秀开端,希望在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学面对优秀的才气学校能够不拘一格谋人才。
  再者,希望能够取消文理分科,分离分科从一定上限制了学生对于文学和科学之间的联系,但是万事万物的科学和人文之间是有交叉的,不能一刀切,一方面限制了学生自身对学科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平时候的学习中的思路,因此文理分家是不可取的。
  六、结语
  对于师生而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阅读和热爱诗歌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古代诗歌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情感理解和语言表达。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丰富的情感,并渗透所有教学环节。师生积极配合,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共鸣,使古诗词教学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  范娱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