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会历史、会学历史,提升自己的学习素养和品质,而且使学生能够受益终身。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兴趣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教学效果,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断不能自顾自地遵循老路子,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拓思维。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论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关方法和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
  自主探究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课堂的主人。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在七年级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真正去探索南方经济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研究目标,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处理。其次,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再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指出南北地理分界线,区分南方、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学生在小组内部的交流过程,就是历史理解这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通过交流,学生真正理解了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过程,理解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究成果,并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在多环节学习中通过主动参与探究,逐步形成了历史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切实提升了核心素养。
  2.注重民主气氛的构建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保障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通过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讲辛亥革命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各抒己见。成功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失败论: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样的答案没有唯一性,教会学生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能力训练中提升核心素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但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九年级《“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一课,在导读中提出了让学生思考“巴黎公社”这个政权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失败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导读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思考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本上展示的史实进行论证,引导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多角度、多层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课本上为学生展示了拿破仑三世被俘的过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佐证,从而让学生了解拿破仑三世被俘前后的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查找巴黎公社形成的特点以及“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条件,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研讨及全班展示交流、辩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断学会如何主动进行历史的学习,这对其历史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基础知识的整合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关键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知识的整合,形成横向纵向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所处地理环境,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
  例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作用等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按照时序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观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通过整合使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渗透核心素养
  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常常会通过学生的经验予以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等,从而使得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拥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新经验的把握程度。教师能够自觉思考,主动设计,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有助于克服课堂只注重知识的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学习目标的设定程序: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确立学习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表述清晰、具体、准确,具有可检测性;目标的制定体现学科特点;目标的制定体现问题意识。课堂中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程度,其前提一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准确、巩固练习的强化;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教师重视授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利用各种手段的辅助,增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巩固练习的内容与频率较适度,使授课行为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中的主动投入、小组交流等,调动自身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问题、能力的问题等的发现与解决,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成效。
  总之,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勿忘历史,通过强化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思维,使其能够更加善良正直,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施文峰[1].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8,0(33):138-138.
  [2]周晓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8,0(55):155-155.
  [3]丁中華.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J].明日,2018,(10):138-1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