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学专业教育教学课程回归和教学方法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应从教师专业化角度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力度。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还要培养学生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运用所学到理论知识进行个案研究,锻炼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增加教育教学课程的同时,亦不能忽视美术的学科性即美术专业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学;方法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于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要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给学生更多选择课程和选择老师的机会。“课程与教学”应强力支持“学生发展”,加强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1906年,南京两江优级学堂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专门培训手工、图画师资力量,学校总主课以教育为主,课程包括教育史、教育学、训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授法、学校行政等。图画课和手工课也占有重要地位。课程设置整体结构主次分明,突出了师范美术教育的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讨论高校美术教育依然具有启发性。20世纪80年代,高等师范类院校建设实习基地,师范生实习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师范类学生毕业之前都要求到中小学实地实习,而且实习时间也有要求。20世纪90年代,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课基本上是任课教师依靠私人关系解决,对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可以集中实习,也可以自己联系学校实习,这样实习的效果参差不齐。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推进,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实习放任自由。由于高校学术至上,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专业创作水平,忽略了对教学的要求和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实践内容越来越少。近几年学分制改革的实行,有些高校注重美术理论的学习,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还是与培养中学美术教师不相适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课程,与学生将来的教学工作衔接不够,课程设置取向和运行模式与实践偏离,培养学生教育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课程比例偏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中学教师的培养目标。
  “高师美术教育是具有师范性的美术学科教育,即师范性和专业性构成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质的规定性,而这种质的规定性是由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担负的任务所決定的。”当前教师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需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师范生认证的精神,参考与美术学专业相关的教研教改研究成果,强调呼吁教育教学课程的回归,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师范生教育的重要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根据实际研究对策,真正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从业技能。
  一、从专业化角度重新审视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和定位
  2016年,孔新苗在《美育学刊》发表了《关于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三点思考》一文,文中指出“新需求与高等教育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不足的症结”问题是“高校一般美术教师对国家基础教育十余年发展理念、进展的陌生;对世界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学科前沿研究的陌生,……两个‘陌生’,直接导致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的‘不专业’。这是中国高等美术学(教师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指出重视高校教师对于教育专业化的深入研究,是做好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基础。学校应加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力度,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师范类认证创造条件。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结合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和师资的实际情况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完成比较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现美术学专业特色,对照美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优化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重新审视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课程比例。在原来以美术专业课程为主的基础上,增加教育教学论课程,改变把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作为选修课的现状,增加教育教学类必修课程的数量,加大教师教育教学课程的开设。
  根据学校实际,成立人才培养调查研究课题组,广泛征求本地区用人单位的意见和中小学美术教育行业顾问的建议,认真分析教育部普通高等师范类认证工作的目标要求,对照美术学专业发展方向,科学论证美术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置。第一,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上,增加中国美术教育史、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微格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美术课程教育与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专项课程。并加大模拟课堂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在选修课模块增加课件设计、计算机软件操作与使用等内容。第二,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三字一话”的课程,发挥美术专业优势,提高师范生书写能力和普通话水平。第三,教育实践课程中进一步增加教育实习、试讲试教等师范类实践课程的时间,保证学生在学习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造。
  在增加教育教学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不仅能学会中学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所达到的要求,又要保证学生当好老师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加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力度,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教师承担组织者的角色,完善教育课程实践的体验过程报告和师生间互相评价的实践教学评价保障体系。
  二、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的主动学习
  从教学实践出发,学生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主动进行资料的查找,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写出教学的分析报告材料,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自我摸索等方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实践教学带动学生教育教学理论的主动学习。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对教育理论研究的热情。教育实践是美术学师范类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的教育教学环节,是对师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和检验,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使学生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对专业建设中的师范类教育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把教育实习作为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见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以及课外、校外教育实习等,各种实习形式相互交融,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有效地开展教育调研、调查,得到充分的数据,能充分论证基础教育类深层次的问题。参考和借鉴国内外高校教育实习的先进经验,改革单一的一次性实习的方式,采用分散和集中结合的渐进式教育实践方式,统筹安排教育教学实践,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训练,不断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水平。   重视高校教育教學理论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对接和整合,对教师教育教学标准进行重构,使实践教学有明晰的实践方向和量化标准,强调教师在实践中的关键知识和必备的教学能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好一名美术老师,同时升腾起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确立终身学习、终身研究观,成为一名研究性教师。
  三、引导和督促学生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案研究
  由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美术学专业指导教师和中学骨干美术指导教师组成专家组,开展内容广泛的专题讨论课及专题讲座,解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亲自讲解自己的教学准备和教学构思的过程,传授一线教学经验,解读现象背后的理念和思路,了解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剖析课程设计流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思考教学理念如何通过教学形式呈现出来,建立更加有效的知识框架,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应加强与中学美术教学的联系,通过到中学实地考察、听课、谈话、讨论等方式对中学美术教学调查研究,参考和借鉴中学美术课中的教学设计,利用与实习基地中学的联系,采纳中学骨干教师关于中学教学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学美术基本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教学专业技能。可采用分组活动,各小组相互监督,进行评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与思考,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深度体察与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特殊场景,联系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专家进行交流和深度探讨,督促学生思考教学中的细节与教育教学理论之间的内部关联,提升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思想认识及实践教学的技能,及时总结经验,写出教学个案研究报告。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实际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观摩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能积累讲课案例,还能打破地域局限,开阔视野。根据现有的教学案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评价,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具体问题开展个案研究并形成文字报告,通过书面形式整理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专业技能课工作室制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会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在增加教育教学课程的同时,亦不能忽视美术的学科性,应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师范性与专业性的均衡,工作室的设置突出美术专业特色。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在招聘美术教师时,除了考察应聘者的教学能力以外,往往更注重应聘者美术专业能力。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水平的学科专业能力才能胜任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学科专业课程应技理并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方法上应引入主题学习,培养学生的专题研究能力。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内容和预期目标与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会教学。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专长设置工作室,既要注重传统绘画的学习,又要培养学生对于现当代艺术的领悟和认识,同时进行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工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学习,修得相应的学分。可以选择多个工作室同时学习,也可以在修满其他课程学分的基础上着重学习一种专业,培养学生学科专业出众的专家型教师。
  在工作室学习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会探究问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紧密结合,由具有较强的教学与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师负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和绘画实践。“掌握一门专业程度较深的美术形式,使得其可以较深层次的理解、体悟艺术本质与艺术创作规律,有利于其专业能力与艺术修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其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其工作后进行学术研究与终身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向导师学习怎样教学和自主学习,如何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师范类认证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标准。工作室制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真正学术的殿堂,通过列出与本专业相关的哲学、美学、文学、美术理论、美术教育、中国画或油画专业类等书目,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学术研究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探讨兴趣的培养,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素质。专业工作室学习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对视觉艺术作品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通过视觉教育,将视觉体验的优先级价值观建立起来。不仅如此,“中国大学的艺术教育在发挥其核心作用的同时,也应承担起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崇高使命,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传承创新能力,使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工作室制能使学生对美术专业课深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他们工作后再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学生,对文化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师范类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要重视教育实践培养体系的总体建设,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有序开展,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质量。将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注重学校所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的关系,以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为主,带动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合理安排课程和学习时间,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美术专业课程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还应重视现当代美术现象的认识和探讨,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高等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更好衔接,促进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更好发展。
  注释:
  *本文为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基于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美术学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回归和教学方法探索(项目编:YJ201811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论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2017.
  [2]张道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
  [3]孔新苗.关于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三点思考[J].美育学刊,2016(1).
  [4]郭赣芳.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陆挺.美国大学艺术教育的模式、特点及其对中国大学艺术教育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7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