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目前,各地区政府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当中,并相继推出了惠农政策与措施,旨在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对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有必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与优化措施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一、当前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正在持续下降,农村留守老人与妇女成为了从事农业作业的主要群体,他们对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及作业技术就缺乏了解,进而在提高农业作业生产水平的进程中难以做出贡献。究其原因,就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机制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而在农村城镇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骨干生产者的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因此农村土体荒芜面积也在持续增长,稀缺农田资源反而出现了大量的闲置浪费情况。再加上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限制,利用土地流转来发挥农村土地经营权,保障具有从事农业作业意愿的农民利益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力也有所缺失。一些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企业规模化效益难以得到发挥,并且无法与农户形成具有较高业务关联度的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得农业作业机制难以融入风险共享与利益分担等内容,这对于农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显然造成了限制。
  2.农业产业金融体系与产销联结机制建设成果不理想。在以往,我国农业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而现代农业则向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进行转型升级,资金支持成为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所在。然而受限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惠农”方面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成为农村金融资源流失的源头,进而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造成负面的影响。其次,目前农业经营管理者对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的建设并不到位,他们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缺乏长远规划,即使建立了农产品产销联结机制,也没有真正向农业生产力与农民增收上进行转化。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创新水平偏低。目前,各地区政府并没有从思想上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尽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量正在持续增长,但支农资金规模却没有跟进,进而导致投资效能处于较低水平。此外,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还受限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缺失。不可否认,我国农业科技与教育队伍建设趋于成熟,而各地区政府却难以投入充足的财政资金以支持农业科技建设。究其原因,就在于农业科技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是具有公益性质。受限于短缺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不得不将精力放在维持科研机构创收与自身生存上,并且农业科研机构也没有能力留住高层次人才,再加上农业科技建设投资周期相对较长,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投资收益,因此很多人也不愿意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做出投入。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路径
  1.结合新农村建设环境加强发展机制建设。首先,各地区政府应该将更多创新元素融入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当中。具体来讲,应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现实进行充分考虑,推动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基层政府应该对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对纳入到城镇建设用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同时也要将网络化手段运用于农村承包管理信息建设中,从而使农村土地的利用趋于集约化发展,为农民群众的合法土地权益提供可靠保障。其次,政府还应该积极转变经营思路,推动农村生产资源的集约化发展。基于依法与自愿的原则,对农户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参与到土地承包流转市场运作中,同时利用土地流转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予以支持,促使企业带动农村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向基层补充更多高层次农业技术人才。此外,针对个体农户生产与销售能力薄弱的问题,政府也应该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进行大力建设,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开展工作,以此发挥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效应。
  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首先,作为农业生产者,应该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当中。相较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强调的是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地区城府应该将本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规模化程度,并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作为区域农产品的推广重点,从而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农产品经营管理者也要对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凭借此使农产品价值链得以拉长。具体来讲,农产品经营管理者应该对本地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进行发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产品物流损耗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在构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价值链的过程中,农业经营管理者也要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借助企业的力量来聚集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优势资源,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集团以提高产业水平。
  3.注重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针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经营管理者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力的提升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应该对基本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同时对于农田水利资源匮乏的问题,还需要围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工作,推动农业节水高效化发展,促使基础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高标准,长期保持稳定生产。此外,在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过程中,则需要对农机装备结构进行优化,凭借区域特点,对农产品机械化作业模式进行构建。同时农业经营管理者可以积极借助多方力量,与第三方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农机市场的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从而使农业机械作业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得以形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因此得到提升,农业经营模式正在经历重大变化。针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优化措施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为保障新農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23-24.
  [2] 孙朋.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7,(11):250-2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