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文化旅游业的角度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立足的根本,发展的灵魂。从文化旅游业的整体结构来看,如何将可予以物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内的文化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是当下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大方向。文章立足于文化旅游现实,对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并就如何站在文化旅游的角度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稳定、长久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
  文化遗产是一种对生物生活状态的延续与再现,人们对其进行探求、研究,均是为了从中获得一些崭新的东西,而大多数文化遗产均具备其独特的魅力,人们在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亦会被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吸引。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初实践、思想以及精神的传承,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以及艺术发展的源泉与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之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多以民间艺术创作为主,涵盖民间技艺、表演艺术、风俗传说、生活方式等等。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化,并将其与不同区域内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有效结合,是当下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文化旅游的形式较为丰富,但从其本质上来说仍是对历史遗迹、文化建筑以及区域内博物馆的游览参观,或是具有宗教信仰人士的朝圣行为等等,具有较强的体验性。直至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60%左右的旅游爱好者为文化旅游者。这些人群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往往都包含了对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体验以及特色产品的消费,甚至可以说不少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支撑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将当地的信息、知识、意象等文化资源向经济领域进行转换的一种产业。从文化旅游发展的观点来看,创新是其核心理念,通过融合文化科技借以提升城市的底蕴与品质,从而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聚集力以及吸引力。如何实现文化旅游稳定、快速发展,并对日渐趋于萎缩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此外,从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来谈,在对文化遗产进行管理保护的同时,也必须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部分地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手工艺产品等等,在很久以前便已有对外进行销售的历史,且直至如今也是当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事。不过,此类产品发展规模相对较小,从形象上来谈亦不具备多样性,难以作为一个独立、自主、活跃的文化品牌立足于文化旅游市场,同时在时代感、時尚感上亦有所欠缺,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在前些年,我国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艺表演加速萎缩,也正是上述原因所致。不过这一现象也随着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落实而得到遏制。
  文化遗产必须在保有其文化个性的基础之上凸显其现代性,而不可一成不变,落后于时代,在坚持民族、独创的基础之上谋求发展,才能够做到经久不衰,久而弥新。简单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保持鲜明时代性、兼容性,并注重自身的创新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融入文化旅游产业之中,推动当地经济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一)整体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之中所留存下来的精华,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与核心,想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必须保障其整体完好而不被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文化的整体性以及生态的整体性。文化的整体性是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之中,应当将其外在形式以及内在底蕴均予以保护,从而不破坏其文化传承的连续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性则较为好理解,乃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完好的保护。
  (二)地域性
  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活动的反映也具有其环境与地域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也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其文化地域性,其次是其自然地域性。简单来说,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于某个地区起源,于某个地区发展,故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旦丧失其地域性,就难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
  (三)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发展所必备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的过程之中,必然会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永远保持其古老的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以正确的方式予以改革创新,在保持其独特性、地域性以及民族特色的基础之上革故鼎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人的文化旅游需求保持一致,这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根本途径。
  三、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措
  (一)政府扶持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较晚,故而在管理政策方面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上,往往漫无头绪,举措混乱,管理效果更是差强人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话语权与决定权,故而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慎重思考,理性决策,积极组织,从而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政策。此外,政府部门理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当地的环境规划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同时加大管理的力度。
  (二)传承人的义务与责任
  不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与思想内涵,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益者、享用者与保护者,对传承人而言,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之中,既是其肩负的荣耀亦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之中,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往往会遭受物质上的诱惑,但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播人,他们必须秉承高度的责任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文化旅游者的积极配合
  游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接触者,因而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具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深切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内涵,方能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触的过程之中,有意識地对其进行保护。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于许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了解,甚至为数不少的游客素质文明较为低下,对于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敬畏之心,故而在文化旅游之中常常做出一些低俗之举。针对于这一点,需要旅游开发商们通过多种媒体方式进行宣传,从而加深游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认识。
  四、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目前,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核心理念在于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同时,不能对后人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威胁。而在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则涵盖了两个方面,即文化旅游视野的持续进步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的背景之下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对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我们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的同时,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的追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有文化价值与民族价值的基础之上更加具备商业价值。简而言之,在文化旅游产业之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首先要注意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蕴的保护,同时慎重地去追求其经济效益,认真思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手段,同时谨慎施行,不可盲目追求旅游热潮,从而破坏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复制一些粗制滥造的庸俗之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历史长河之中辛勤劳动、艺术创作所留存下来的瑰宝。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其作为维系我国各个民族情感的纽带而被千古传承。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让其稳定、长久发展传承下去是我们所需思考的问题。站在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角度上,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步,从而实现我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迪,袁正新.全域旅游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7):182-183,186.
  [2]杜小三,杨静,秦利民,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3):39-44.
  [3]杨洪林.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境遇与公共文化重塑——以恩施土家女儿会为考察中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4-68.
  [4]潘慧琴.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和传承[N].中国旅游报,2017-07-14.
  [5]阙怡,曾源,熊豪,等.四川秦巴山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及文化载体空间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6(6):101-107.
  [6]赵小娟,谭杏,时吉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初探[J].统计与管理,2014(4):111-113.
  作者单位: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3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