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了探明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同时保证双低品质,通过田间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全株角果数,密度增加则全株角果数减少,群体总角果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要取得高产,应主攻群体总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同时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其有效角果数减少显著。密度对苏油8号的芥酸、硫苷、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
  关键词 油菜;移栽密度;苏油8号;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3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0-0041-03
  Abstract To find out the suitable transplanting density for double low rapeseed varieties Suyou No. 8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ouble low,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ensities on Suyou No. 8 yield and main quality by field density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production showed a tendency of firstly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yield between densities;low density level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od number,the whole pod numbers decreased as density increased,while total population pod number showed a tendency of firstly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Density had little impacts on grains per pod and 1 000grain weight.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yield, we should pay major attention to total population pod numb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principal axis and effective pods of primary branches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ary effective branch number per plant reduced and its effective pods reduced significantly. Density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acts on erucic acid, thioglycoside, oil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of Suyou No. 8.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 the proper transplanting density of Suyou No.8 should be 165 thousand plants/hm2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ouble low.
  Key words Rape;Transplanting density;Suyou No.8;Yield;Quality
  江苏省作为国家冬油菜传统优势种植区,常年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hm2左右,单产水平在全国位列前茅。苏油8号双低油菜新品种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甘藍型油菜品种,于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201401),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耐性好等特点[1]。有关密度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研究指出油菜高产的适宜密度因品种、农艺措施的不同而不同,在油菜不同品种间,密度水平对油菜的产量、经济性状及品质的影响有不同的结论[2-8]。
  苏油8号双低油菜新品种作为2017年江苏省重点示范品种,为确保其双低品质,筛选出适宜的移栽密度水平,协调高产与优质的关系,笔者开展了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供试土壤为黄泥土,供试品种为苏油8号,种子中芥酸含量为0.66%,饼粕中硫苷总量为20.72 μmol/g。采取板田劈沟移栽方法。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试验设密度1个因子,共6个水平,分别为M1(4.5万株/hm2)、M2(7.5万株/hm2)、M3(10.5万株/hm2)、M4(13.5万株/hm2)、M5(16.5万株/hm2)、M6(19.5万株/hm2)。试验小区采取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20 m2,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大田前茬为中熟晚粳稻,土壤肥力中等,小区间用沟系隔开,移栽时采取劈沟条栽,移栽行距50 cm,株距依密度而定[1]。试验施用肥料为氮肥(尿素,N 46%)、磷肥[过磷酸钙(P2O5 12%)]、钾肥[(氯化钾,K2O 60%)],氮、磷、钾配比为1.0∶0.4∶0.6,氮肥总用量为262.5 kg/hm2,肥料运筹以基肥∶苗肥∶苔花肥=5∶2∶3的比例施用,磷肥作基肥在移栽后施入,初花期防治菌核病1次,于5月24日割倒,5月27日脱粒并区收核产。   1.3 取样考种 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样本10株,考察、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一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收获后计算每小区(20 m2)平均产量并折合成每公顷产量[2]。
  1.4 品质分析
  将收获的油菜种子混合后随机抽样,种子含油率、蛋白质含量、芥酸含量、硫苷含量的测定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采用近红外光谱仪(Foss,NIRSystem 5000)进行[9]。
  1.5 数据分析 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1],同时用EXCEL进行辅助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籽粒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
  移栽密度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较大,适宜的移栽密度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1)表明,不同移栽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F=4.34*)。其中,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205.05 kg/hm2,显著高于密度为4.5万株/hm2的处理,增加28.47%;密度13.5万株/hm2的产量排第2,为2 965.05 kg/hm2;密度4.5万株/hm2的产量最低,为2 494.95 kg/hm2,其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其他移栽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这说明苏油8号油菜的产量受密度影响很大。4.5万~19.5万株/hm2条件下,移栽密度与产量呈显著的二元二次函数曲线关系,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产量也明显提高,移栽密度到一定水平时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由图1可知,苏油8号的移栽密度与产油量也呈二元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其变化趋势与移栽密度与产量关系相似。由此可知,苏油8号的移栽密度在10.5万~16.5万株/hm2时增产效果较好,其中移栽密度16.5万株/hm2最适宜,其产量与产油量均最高。
  2.2 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极差为352.2个。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间单株有效角果数差异达显著水平(F=3.33*),低密度下单株有效角果数显著高于高密度。随着密度的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当密度为4.5万株/hm2时,单株有效角果數最多,为703.0个,均比其他处理高,而其产量为最低;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移栽密度间群体角果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密度为16.5万株/hm2时,其群体总角果数最多为7 477.8个/hm2,产量最高。千粒重的极差为0.20 g,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且千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每角粒数的极差为2.9粒/角,各移栽密度间差异不显著,且随着密度增加每角粒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低密度虽能显著增加苏油8号单株有效角果数,但其群体总角果数较少,较高密度处理的单株有效角果数虽然较少,但其群体总角果数较多、总量较大。苏油8号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群体总角果数来实现的,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10-11]。相关分析表明,苏油8号产量与群体总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r=0.738 9),与每角粒数呈负相关(r=-0.040 1),相关不显著,与千粒重呈正相关(r=0.665 4)[12]。因此,苏油8号在高产栽培的情况下应主攻群体总角果数。
  2.3 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有效角果数和有效分枝的影响
  2.3.1 有效角果数。由表3可知,不同移栽密度下苏油8号主轴有效角果数的变幅为17.8个,一、二次有效分枝有效角果数的变幅分别为127.8、211.0个。在密度4.5万株/hm2水平下,苏油8号一、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达最大值,分别为343.2和295.2个。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移栽密度下苏油8号主轴有效角果数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3.31*和2.12*),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的差异亦达显著水平(F=2.99*)。由此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苏油8号主轴有效角果数、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显著减少,但其群体总角果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密度水平为16.5万株/hm2时最多,达7 477.8个/hm2。在该试验条件下,苏油8号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群体总角果数。在较高移栽密度条件下,虽然一、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的生长受到抑制[3-5],但其群体总角果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2.3.2 有效分枝数。由表3可知,不同移栽密度下苏油8号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变幅为9.8~8.0个,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的变幅为7.0~19.2个。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变化不明显,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移栽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19.5万株/hm2时,单株一次分枝数减少18.37%,单株二次分枝数减少63.54%。而群体总一次分枝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19.5万株/hm2时,群体总一次分枝数增加3.53倍;群体总二次分枝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移栽密度16.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达168.3万个/hm2,这一密度水平与最高籽粒产量的密度水平相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苏油8号在不同移栽密度下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差异不显著(F=0.94),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F=2.71*)。由此说明,移栽密度的增加显著减少了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在高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8号产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的减少而引起的。
  2.4 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品质性状的影响
  双低油菜籽具体表现为低芥酸、低硫苷及合理的脂肪酸[7]。由表4可知,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苏油8号的芥酸含量及硫苷含量变化不明显,其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密度为7.5万株/hm2时苏油8号种子的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5.11%和37.03%,当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时,其含油率较密度为4.5万株/hm2处理降低0.81百分点,蛋白质降低1.46百分点。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移栽密度间芥酸含量、硫苷含量差异不显著(F值分别为1.51和0.39),表明密度对芥酸及硫苷含量影响很小,而不同移栽密度间含油率、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亦不显著(F值分别为1.44和2.89)。测定结果表明密度对苏油8号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的含量没有影响[5,11]。由此可知,移栽密度对双低品种苏油8号的菜籽品质影响较小。   3 小结
  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影响很大。苏油8号获得较高产量的移栽密度为10.5万~16.5万株/hm2,其中密度16.5万株/hm2较为适宜,与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苏油8号品种特性、氮肥使用量有关,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5]。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群体总角果数起作用的,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应主攻群体总角果数,而密度对每角粒数、千粒重影响极小,其主要由苏油8号的品种特性决定。
  在该试验条件下,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种子芥酸、硫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对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增加密度降低了籽粒的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表现出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油脂的形成有一定的负向作用,这与相关研究一致[5]。当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时,油脂产量较4.5万、7.5万、10.5万、13.5万株/hm2处理分别增加26.14%、18.20%、10.71%、8.67%,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提高油脂产量。另外,不同移栽密度下苏油8号油菜籽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差異不显著,且均在国家双低油菜籽品质标准范围内。因此,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油菜籽品质性状的调控作用很小。
  参考文献
  [1] 张建栋,黄萌,陈培峰,等.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12):43-46.
  [2] 张建栋,黄萌,孙华,等.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7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3-15.
  [3] 许才康,孙华,张建栋,等.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1):102-104.
  [4] 岳绪国,顾炳朝,唐泽庆,等.不同密度水平对甘蓝型油菜“镇油5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45-46,49.
  [5]  沈明星,王海候,孙华,等.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22-24.
  [6] 邱江,黄秀芹,戚存扣,等.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号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6(4):22-24,45.
  [7] 付三雄,周晓婴,张维,等.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机收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6,32(3):548-556.
  [8] 艾复清,李改珍.密度与施肥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5(2):131-134.
  [9] 李延莉,庄静,王伟荣,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油菜品质育种中的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2006,22(3):32-34.
  [10]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87-485.
  [11] 张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油杂763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12] 田志宏,刘碧波,陈诗波,等.双低油菜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3(9):2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