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松树赤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赤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林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由于化学防治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近年来人工和生物防治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总结赤松毛虫习性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常用的人工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期为赤松毛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赤松毛虫;习性;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9)03-0014-02
   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为鳞翅目、枯叶蛾科、赤松毛虫属,主要分布于我国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北部,在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出现,主要危害赤松、油松、日本黑松和樟子松。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包括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幼虫期即赤松毛虫,危害最大,其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松林成片死亡;其毒毛触及人体会引起红肿或糜烂,还会污染水源。赤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林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其周期性爆发对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传播途径
   成虫飞迁是赤松毛虫扩散的主要方式,飞迁的距离与地形地势、松林分布、受害程度有关。另外,随苗木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
  2 形态特征
   赤松毛虫成虫体色灰白、灰褐、赤褐色。雌蛾体长25.0~35.0 mm,翅展51.0~75.0 mm;雄蛾体长22.0~32.0 mm,翅展45.0~59.0 mm。前翅狭长,外缘倾斜,中横线和外横线白色,中间为一深褐色宽带,亚外缘线最后两斑的连线与外缘相交,中室白斑小而明显。卵为椭圆形,长1.8 mm、宽1.3 mm;初为淡绿色,后渐变为青、粉红色,近孵化时紫红色。初孵幼虫体长4.0 mm,体背黄色,头黑色,体毛不明显;2龄幼虫体背出现花纹;3龄以后幼虫体背呈黄褐色、黑褐、黑色花纹;老熟幼虫体长60.0~80.0 mm,体深褐色,密布灰白色长毒毛,全体被覆灰白色或黄棕色或棕红色的纺锤形贴体鳞片;中、后胸背面各有1条由蓝黑色带光泽的毒毛丛组成的横带。蛹为纺锤形,长30.0~45.0 mm,红褐色,臀棘较长而粗,茧灰白色,其上有毒毛。
  3 发生规律与危害
   赤松毛虫发生规律为1 a 1代,一般在7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8月上、中旬幼虫陆续孵化,1~2龄幼虫群集为害。
   幼虫化蛹后20 d左右开始羽化。成虫为中大型蛾类,体色如枯叶,前翅颜色深于后翅,浑身毛茸茸的,腹部肥大,有横纹。产卵孵化后,幼虫即以松针为食,但此时食量较小,危害尚不严重。初孵幼虫头部黑色、体背黄绿色,老熟幼虫深黑褐色、额区中央有狭长深褐色斑、体侧有灰白色长毛。10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越冬,在树干基部裂缝内、石块下、地面杂草落叶内或土缝中越冬。越冬幼虫、当年新孵出幼虫在大发生年份,均将大片松树针叶吃光,被害松树如同火烧一般,造成大片松林树势生长衰弱甚至枯死。
  4 发生类型划分
   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见表1)。
  5 防治方法
  5.1 人工防治
   1) 在赤松毛虫幼虫越冬期,采取人工搂树盘方法破坏越冬场所。化蛹期、产卵期可采取人工采茧、采卵块方式进行扑杀。
   2) 在赤松毛虫成虫羽化期,发生量较大片林地采用黑光灯(组)诱杀成虫效果好。
   3) 林间3月中旬前设置人工巢箱招引食虫益鸟,每公顷挂2个,挂于树冠中下部离地面2 m高以上,箱口方位朝山下坡。
   4) 在赤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释放人工繁育赤眼蜂,每公顷放蜂量75~150万头。
   5) 在松毛虫幼虫上树前和下树前对树干进行绑毒绳、毒带或毒笔划环、涂毒环阻杀。
   6) 保护利用林间松毛虫赤眼蜂、日本木工蚁、黑卵蜂、松毛虫黑瘤姬蜂、跳小蜂、灰喜鹊、大山雀、松毛虫脊茧蜂等天敌,提高林分自控能力。
   7) 幼虫期在发生林地人工收集被病毒、细菌感染幼虫体,直接用水浸泡过滤后,在林間喷洒。
  5.2 化学防治
   1) 用白僵菌300亿孢子/g油悬浮剂1 800~
  3 600 g/hm2超低容量喷雾。赤松毛虫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温度25~28 ℃、相对湿度70%~100%及阴天为最佳施药期。菌液要随配随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 h,以免孢子过早萌发而失去活力;如与化学杀虫剂混用,也应随配随用,以免孢子受药害而失效;不能与杀菌剂混用。白僵菌会导致部分人员皮肤过敏,出现低烧、皮肤刺痒等症状,使用时应注意保护皮肤。
   2) 用苏云金杆菌(Bt)16 000 IU/mg可湿性粉剂800~1 600倍液或4 000 IU/μL悬乳剂200~400倍液喷雾,或用4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粉剂按300~400 g/667 m2剂量喷粉。宜在赤松毛虫低龄幼虫期施药。
   3) 用1.2%烟碱—苦参碱烟剂15 000~30 000
  g/hm2在林中点燃放烟进行熏蒸。于赤松毛虫2~3龄幼虫期放烟,防治效果最佳。放烟前根据地形、气象条件布好烟点烟线,清除烟点周围枯枝落叶,使烟剂不接触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灾。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制订方案和安全措施,备好手电和防护用品。选择适当风速,最好在林内风速为0.3~1.0 m/s时进行。在气流逆增时放烟,以傍晚或日出前1 h为宜。放烟时将烟剂筒垂直于地面,用脚踩住纸筒顶端线绳根部,用力猛拉线绳即可。
  参考文献
  [1] 周永山,王发.赤松毛虫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03(2):40-41.
  [2] 王连霞.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2):59-61.
  [3] 张华伟.红松球果螟成虫防治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8(8):92-93.
  [4] 张树林,李树奇,殷连永.赤松毛虫种群变动规律及防治指标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2):143-147.
  [5] 张文学,陈瑛,张艳秋.无公害药剂防治赤松毛虫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05(1):21,50.
  [6] 安佰国,王西南,段春华,等.10%阿维·除虫脲悬浮剂对赤松毛虫的林间防治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07(2):69-70.
  [7] 周章义,李景辉.失叶对油松抗赤松毛虫的影响及其防治策略[J].林业科学,1993(3):220-226.
  [8] 王小星.辽宁彰武县园林绿化2种松毛虫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7(9):125-1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6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