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素养作为公民最基本的素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笔者认为在“认识单位量”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 “量感”,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应在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构建,积累直觉经验。
  关键词:量感 认识单位量 直觉强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2-0083-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其中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笔者认为在“认识单位量”的教学中,数感的建立离不开“量感”的培养,怎样建立学生的“量感”是每个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研读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长度单位的认识学习,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顺序认识米和厘米——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千米。“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这个链条的中间环节。
  (1)学生怎样才算真正形成“分米和毫米”的量感?数学学习中,“量与计量”的内容学习,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内容。而计量单位的认识教学,一般需要体现三方面的要求:①体会相关单位产生的现实意义,初步形成单位的观念;②掌握学习用所学的单位进行计量;③掌握有关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率。这些正是衡量学生对某个计量单位“量感”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
  (2)分米和毫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应用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让学生估一估自己的课桌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可以做,而且桌子是一样的也有个标准,估完之后再让孩子用尺子验证,然后再估。在一次次实践中孩子就会形成准确的量感。
  2.思考
  经过研读,笔者认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有三个,一是为什么要学习;二是怎样才能建立准确的“量感”;三是在生活中有什么真问题需要解决。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就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奥苏贝尔说过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当现有的知识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就会产生生长的需要。要想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具的准备就需要精心设计,也就是米和厘米都不适合作单位。经过研读笔者将教具定为一个长70到80厘米之间的物体,这样教具的好处不够1米不能用米作单位,用厘米作单位时数字又太大,不方便。因此顺理成章就要介绍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关于怎样才能建立真正准确的“量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中才能习得。学生在获得一个新知识之初是需要反复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才能在短时间内真实的形成“量感”。关于长度单位的量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估计。比如估一估你的课桌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一本书大约厚多少毫米等等。
  3.实践
  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保障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1)“量一量”——产生认知冲突,体 会“分米”产生的必要性。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根长80厘米左右的绳子;并提出要求:先估一估长度,你认为用什么作单位好呢?再用尺子验证一下你估的长度;交流汇报,有学生说不到1米,有学生说80厘米……
  引导思考:这根绳子不到1米,用厘米作单位数字又太大,不方便。怎么办呢?先人们早就帮我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就是引进一个新的单位名称“分米”,这样就可以解决测量不到一米但数字又很大的物体的长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分米
  (2)“认一认”——在原有知识上生长,积累“分米”的直观经验。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操作。层次一:在米尺上找1 分米,认识1 分米就是“米尺子上10厘米的长度”;层次二:从生活中找1分米的物体。如:一根粉笔的长度、1 根吸管的长度等。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直接由学生去量一量,体验确认。层次三:找一找生活中能用分米表示长度的一些物体。
  (3)“画一画”——构建1分米长度量感。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操作。层次一:借助手头工具画1分米长的线段。要求:我们已经认识了1分米,你能在纸上画出1 分米长的线段吗?学生动手画1分米长的线段。完成后同桌进行相互的检查。得出:画1分米长的线段,只需要画出10 厘米的长度就可以了。层次二:在脑中画一个长1分米的线段。用两个手指比划一下1分米长的线段,然后把手合起来,闭上眼睛想一想,再在头脑中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然后把头脑中的线段用手比划出来,在用尺子量一量。反复进行2到3次,直到大多数同学用手比划的距离是1分米。层次三:画中沟通“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如:展示一位学生画的1分米长的线段。教师请其他学生验证他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或许是9厘米或十几厘米。
  (4)“估一估”——应用中,巩固“量感”。同学们请你估一估我们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用我们小手比划一下,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他们比划的课桌长是多少?然后在用我们的尺子验证一下。同样的方法估一估我们课桌的宽和高。在3次练习中学生估计的也越来越准确,1分米的表象就建立在孩子的手上。最后再让孩子测一测1米中有多少个分米。
  用同样的四个活动环节教学认识毫米……
  4.启示
  作为教师在教学对于具有明显生活特征的计量单位时,应该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在课堂中多动手,形成深刻的表象夯实直觉判断的基础,也就是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郭學强.浅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J].教育,2019(10)
  [2]卢雪环.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J].考试周刊,20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