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浴火淬就的不朽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三国时吴国人万震所撰《南州异物志》中有记载:“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琉璃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从制作工艺上来讲,琉璃的色彩斑斓如行云,质地剔透似流水,给人以光彩夺目之感。
  前世传奇
  王者之剑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范蠡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精美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给范蠡,同时眼泪流于“蠡”之上,自此民间将其定名为“流蠡”“琉璃”。
   汉代制作的琉璃以仿玉为主,种类包括礼器、饰品、葬具、容器、印章、带钩等。
   唐代王翰在《凉州词》里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他说的夜光杯,应该是指琉璃杯。
   宋朝时琉璃簪钗广为流行,佩戴琉璃发簪成为风尚,就连里巷妇女等普通市民阶层都佩戴得起。
   始建于西汉,重修于明代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塔身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琉璃装饰,从上到下玲珑剔透,异彩缤纷,欲飞似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飞虹塔反映了我国琉璃工艺的高超水平,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清乾隆时期的琉璃技术成就,要数搅料工艺的创建。用这种工艺装饰的搅胎琉璃瓶,要经过多次吹制、缠绕、充气、黏合,过程复杂,类似于拧丝。
  心香一瓣
   在漫长的历史中,琉璃的名称、制作材料乃至成分等,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琉璃,可以洗尽铅华、朴实典雅,可以晶瑩剔透、纯净无瑕,也可以色彩斑斓、熠熠生辉。琉璃之光折射出的,有悠远文明的霞光,有匠人的情思,还有琉璃本真的神韵。
  今生故事
  料炉中寻找艺术温度
  ——玻璃艺术大师王德鸿老人工作侧影
   清晨八点,王德鸿老人已将炉火烧得正旺。此时,他神情凝重,戴着白手套的双手紧紧握住一根长铁棍。棍子前端,是一块鸡蛋大小,已经烧得通红的琉璃原料。他将琉璃放进火炉,待原料稍稍软化便立即取出。此时,他已在案头摆好各种工具,仿佛一位医生走到手术台边一样,对琉璃进行细致的外科手术。琉璃再次经过烈火炙烤,从硬脆变得柔软。王德鸿将软化的琉璃擎在棍尖,台面上早已备好五颜六色的琉璃颗粒,他将棍尖的琉璃在案头轻轻一蘸,琉璃瞬间穿上五彩外衣,他像铁匠一样反复锻打、揉和琉璃料块,将各种色粒深深融合在料中,形成五彩缤纷的斑纹。不一会儿,一只带着温度,却早已晶莹剔透抑或温润似玉的琉璃鼻烟壶在他手中诞生。这些半成品将被送往退温炉中,用长达三天时间,将上千度的温度降为常温,幻化为人们口袋中的艺术精品。
  水凳前雕刻时光
  ——玻璃艺术大师刘涛工作侧影
   午后阳光射进窗子,一间工作室内,机器在嗡嗡作响,窗外的鸟儿时时传出悦耳动听的叫声。刘涛却屏气凝神,手里捧着一只硕大的琉璃瓶,瓶身一侧已经显露出优美图案。他将上面一朵浮雕的花瓣放在高速旋转的研磨刀具下,随着吱吱作响,细小的水流将多余原料冲去,水流之下呈现出一朵盛开的莲花。
   刘涛在做的工作,是琉璃套色雕刻。这不仅是艺术创造,也是体力劳动,一只多层琉璃瓶,自重就达数十斤,雕刻师要将它捧在怀里,并不停旋转来适应刀具的角度,稍有不慎,就会损坏整幅画面。休息时间,刘涛拿起多宝阁上另一只绿色琉璃瓶,这只表面呈现绿色的瓶子里,其实还藏着白色、红色等多层琉璃原料,倘若将这些颜色进行巧妙的搭配,便可呈现出一组优美图案:或许,皎洁月光下,绿柳荫中,一位婀娜淑女,身着红色衣衫;或许,碧波荡漾下,草荇交横,一只橙红色的金鱼游弋其间……此时,刘涛已拿出画笔,将心中所想绘制在瓶身上。数月后,一只精美的琉璃套色雕刻工艺精品,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心香一瓣
   一件琉璃艺术品的诞生,需要艺术家在烈火与时光中锤炼打磨。荣誉的背后,是平凡的匠心,也是传承传统艺术精髓的信心。
  琉璃情结
  用琉璃讲述中华文化
   1987年,杨惠姗、张毅创立了琉璃工房。这源于他们在一次合作拍电影时,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珍品,在被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们也遗憾地发现,里面没有一件是中国造的。而在中国古代,这种透明无瑕的高铅玻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琉璃。于是,他们毅然放弃成绩斐然的电影事业,走进了琉璃的世界。多年来,从摸索、实验,到真正的作品,琉璃工房致力于保护和传播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跻身国际艺术舞台。
   1996年,杨惠姗第一次前往敦煌,当她看到莫高窟第三窟的元代千手千眼观音壁画逐渐剥落时,想到这旷世的庄严美丽终将与世人永远绝缘时,便决定以琉璃为材质,立体重现千手千眼观音,将慈悲与智慧永远传承下来。2000年5月,她终于完成了高1.6米,以玻璃纤维制成的千手千眼彩塑观音,随后在敦煌展出,现已被敦煌研究院永久典藏。
  吹出来的童年记忆
   琉璃咯嘣吹起来清脆悦耳,深受儿童喜爱,是明清以来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到春节,小贩走乡串户,行销一时。孩童们个个手持这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大街小巷响彻“咯嘣儿”声,成为很多人甜蜜温馨的童年记忆。
  写作实践
   你的家里有没有琉璃制品?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或记叙文。
   要求:若写说明文,请注意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要合理;若写记叙文,可写你或家人与这件琉璃制品之间发生的故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