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看到主流 找到主题 想到主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名师工作室在工作时理当聚集主题,明确方向,要对现有工作室、成员、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条件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实际的工作室研修模式、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名师;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8-0053-02
  【作者简介】廖帝学,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400084)教研员,重庆市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近年来,各地相继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一种形式,它已经不算是什么新生事物。随着名师工作室的不断涌现,人们对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建设策略、工作方法等的研讨也不断深入。笔者在此谈谈我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一些想法。
   一、看到主流:名师工作室能培养名师
   名师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吗?对这个问题,早些年我们听到过不同的声音。事实上,多年的实践表明:名师的成长之路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一个教师是否能“成长”“成才”“成名”“成家”,除去教师个人素质、先天条件等因素,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他能否找到一块适合他生长的土壤,能否得到持续有效的关心和支持。内因很重要,外因也不可或缺。虽然不同的名师在成名之前走的路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一个教师要真正完成从普通教师到名师的蜕变,这当中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成为名师的逻辑链条上,一定会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博学、勤思、乐读、善研……而名师工作室,恰恰就是基于教师成长的规律开展工作的。
   2005年,上海正式启动“双名工程”,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名校长、名师的成长打造平台。在这项工程的带动下,上海市一批批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成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为上海课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名师是可以培养的,名师工作室是能培养出名师的。
   二、找到主题: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方向
   因为有了名师工作室,一群教师在新的平台上来谈教论学,刚开始大家都会觉得新鮮。但是,名师工作室的周期大多在两三年,在这期间,围绕着教学开展一些什么工作才能让大家一直都保持新鲜感呢?我认为,工作室全体成员都应积极地寻找工作室工作的“主题”。有了“主题”,工作室的工作才会有方向。
   我于2010年成为重庆市市级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在4年的时间里,导师带领我们几位学员就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常见课型的教学设计展开了深入研究。我们到各地去执教各种类型的课:概念课、命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一方面发挥了工作室的引领、辐射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范例。工作室让我们很有“获得感”:我们申报的市级规划课题顺利结题,我们在各类课型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发表了多篇论文,个人教学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后来,我也有幸主持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因为有此前的经历,我更注重了工作室的工作“主题”。在多次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小学时数学成绩非常好,而到了初中则变差。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把这归因于“初小衔接”的问题,但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却很茫然。正是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我把我的工作室工作的主题定为研究“初小数学衔接教学”。3年的实践,促进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改善了教学行为。
   名师工作室不同于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更注重教学常规的培训,名师工作室则是关注一群优秀教师的特色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更高,方向更明确。
   三、想到主线: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路径
   名师工作室若能高效运行,除了目标要明确,我们还要思考名师工作室工作的主线、行走的路径。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景,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实践,那也就只能是空谈。
   名师工作室也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比如经费、运行机制、成员工学矛盾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方面,我们要能预知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对现有工作室、成员、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条件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室研修模式、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当前,名师工作室大多采用以名师组建工作团队的形式,成员的情况比较复杂,成员大多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必须采取强而有力的引领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确保工作室正常运作。
   “梁哲工作室”是广东省第一批名师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制定了《梁哲工作室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手册》,明确规定跟岗学习期间的任务:“六个一”和“四个六”。前者是指编写一节课的教案和课件,开发一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撰写一篇个人跟岗学习总结,编写一期工作室简报,撰写一个“同课异构”课例评析;后者是指撰写六个观课评课记录、六篇教学反思、六篇读书笔记、六篇跟岗日记。这种布置研究“作业”的形式,能够让每个成员带着研究任务从事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研究,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工作室活动形式。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工作室工作主线的重要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