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悠久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有独特的音乐特色,本文对汉传佛教的音乐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汉传佛教;音乐;历史渊源
  一、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初就有佛教音乐的存在,佛祖宣扬佛法用的就是“清净和雅”的吹唱。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流入中国,据《牟子理惑论》记录了一件“汉明帝夜梦金人”的事件,同样的记录也见于《四十二章经序》中,但事实上,汉朝人在汉明帝与佛结缘之前已经认识了“佛”,而且佛教在当时的民间已经在传播开了。随着佛教在中原土地上的流行,佛教音乐也随之在进入中国,同一时期中天竺来的僧人竺法兰以“以大梵音”的梵呗弘法,这是有记载的最早在我国出现的佛教音乐。
  汉武帝期间出使西域的张骞带回的一首《摩柯兜勒》成为了正式传入我国的第一首佛乐,这首曲子后来被当时宫廷乐师李延年改编为军阵乐,这首军阵乐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佛教音乐。此时接触到佛教的都是上层阶级,并且由于佛教音乐的调式、和声、调性、音阶等与我国的传统音乐相差较大,而且语言上主要以梵文为主,当时的人们并不适应这种听觉效果,这佛教音乐等学习一直很困难,佛教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直到我国学者将梵文译成汉字之后,我国的佛教音乐才算正式形成。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受统治者的支持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佛教戒律、仪轨开始传入我国,并开始了中国化进程,大量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立,汉传佛教僧众人数增多,对于佛教音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最著名的将梵乐进行汉化工作的代表人物是三国时期的曹植,由于同时期中国音乐音韵学兴起,与天竺哀婉的佛音表现风格类似的清商乐萌芽,大量的僧人在他的带领下在印度佛教音乐中加入我国的传统音律并翻译梵文,产生了大量汉字配经文的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音乐,汉传佛教音乐作品的传播序幕由此拉开。曹植所创建的“鱼山梵呗”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梵呗并且流传至今,“鱼山梵呗”也成为了是中国化梵呗标准原声的简称。
  二、汉传佛教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一)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历程
  东晋时期,汉传佛教音乐在发展中遇到了仪轨和梵呗的结合的问题。当时长安有一位叫“道安”的僧人,他提倡在佛教的各项法事仪轨如“上经”、“布萨”等与梵呗结合在一起,这使汉传佛教音乐更加丰富和完善。
  东晋时期后,随着佛教的发展,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化,佛教音乐也就正式分为了以建康为中心的江淮以南的“南传佛教音乐”和以长安为中心五胡十六国的“汉传佛教音乐”两大分支流派。南传佛教音乐流派正式成立以后,将发展的重点置于佛教乐舞方面,十分注重佛教乐舞的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以及佛教仪轨体制的创建与发展,他们逐步规范了佛教内部的各种法事仪轨,使得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佛教音乐的发展得到了来自统治阶层的推动,如齐代萧子良、梁代开国皇帝萧衍,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间十分信奉佛教,他创作了一系列有关佛教的音乐作品,在这些作品中被世人称“正乐”的作品共有十首,如《善哉》、《大观》等。这一时期梵呗音乐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佛教法事活动,唱导之风盛行,佛教音乐也因地域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道照、慧琚、昙宗、僧辨等高僧因他们不同风格的梵呗而被世人喜爱,被稱为“唱说之功,独步当世”。
  隋唐时期,汉传佛教音乐进入传播和发展的顶峰时期,此时上层阶级甚至统治阶层中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徒,有些人虽然不是佛教徒,但是却对佛教音乐和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使得外域传入的佛教音乐成在上层社会中流行,大量的佛曲被引入到宫廷宴乐之中。在民间,百姓们更加喜欢以自己熟悉的曲调讲佛理、佛教故事的“俗讲”,佛教音乐的通俗化由此开始。
  进入宋元明清时代,由“俗讲”演变而来的“宝卷”被崛起的市民阶层所喜爱,民间歌调配经咒唱的通俗化佛教音乐日益成为了风尚。受通俗化的佛教音乐的影响,民间说唱和器乐日趋繁荣,汉传佛教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进入近代,受战乱、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在动荡中艰难维继,虽然在建国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可惜后来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完全停滞,大量佛教文物包括音乐资料被毁,佛教音乐活动完全停滞,这可以说是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发展的历史最低潮,直至改革开放之后汉传佛教音乐才得到了复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佛教音乐有着愈发通俗现代化的趋势,并且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音乐制品。
  (二)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类别
  汉传佛教音乐流传至今已经发展为赞、偈、咒、诵四大类,其中“赞”如《佛宝赞》是以包含四句赞、六句赞、八句赞、多句赞四种类型,以赞同词为韵体。“偈”如《回向偈》可细分为多种形式如七字体、八句复唱,是以梵文作为唱词的作品。“咒”即“咒文”,主要是通过汉字加以解释,其具体含义并不能作出直接翻译,仅可通过主观感受细细体会。“咒”从本质而言可以分为有韵咒和无韵咒,后者节奏相对而言较为急剧,伴击的方式主要为木鱼单点;前者节奏相对而言较为缓慢,伴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铛、磬、铃等。“诵”主要指“唱诵”,是一种在晨间与夜间的拜佛时使用的音乐性很强的,有一定规则的韵体腔,伴奏乐器的种类丰富多彩,较为多见的乐器有钟、鼓、磬等多种。
  (三)我国汉传佛教音乐的发展前景
  对比西方的宗教音乐,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在发展的历程中更加通俗化,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汉传佛教音乐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体系。近年来,一些佛学院开始设立的音乐系不仅对汉传佛教音乐进行专门研究,还加强了与西方音乐的交流,对于我国汉传佛教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陈霓.汉传佛教音乐与藏传佛教音乐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 2006.
  [2] 王建国.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6:716-720.
  [3] 陈岳琴.我国唐代佛教音乐初探[J].艺海,2014,06:80-81.
  [4] 赵晓佳.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8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