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体育教育为切入点来分析小学阶段体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  体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8;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68-02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对事物比较好奇,但是对于事物的认知度较低,思维比较单纯;在行为上比较好动,但是行为无规则无目的。结合小学阶段所学的文化课程可知,小学阶段的文化课程主要突出的是对学生思维意识、智力的开发,从理论上给学生灌输一定的认知能力,缺乏对学生实践的教育教学。体育课程主要以具体实践为主,规范学生的行为,体育的教学方法也更多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例如:体育教学里的游戏,通过规则的制定和游戏的内容,会让学生去找规则漏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游戏,从而创新出新的游戏,适合自己适合伙伴的游戏。体育课程没有场地的要求、限制,每一次体育课程都会出现新的事物,会去激发学生结合文化课程所学的内容,去思考事物的形成,去创新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或者技术,以达到自己认为最适宜最舒服的技巧或者动作。所以体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对于具体事物的认知[1]。
  2.增强学生的体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的各个机能都处于旺盛的发育期,身体的各个系统都还没有发育成熟,身体的可塑性非常强。但是在现行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业压力重,学生家长更加看重文化课程,轻视体育课程的观念较重,在周末父母通常会给学生报名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增加学生的学习。各科文化课程更是在课余布置过多的作业,在过多的课余作业和假期的各类培训班的双重压力下,学生几乎不再有运动时间。在身体可塑性的最佳时间里,得不到足够的身体锻炼,小学生群体里戴眼镜、身体瘦小、身体较虚成为学生的常态。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学校有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比较调皮的爱好运动的学生,总是身体比同班或者同级的学生要更加结实、更加高大有精神,但是这一类学生的情况是少数,因此体育课程在小学阶段就变得更加重要,不仅仅是普通的给学生教授一定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在有限的時间里运动起来,去塑造学生的形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3.促进各学科知识融合
  体育课除了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外还能促进各学科的知识大融合,例如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有:说说你喜欢的游戏,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注意什么?习作课:记一次比赛、难忘的一次活动、小小守门员等,没有体育课的实践,学生没有真情实感、没有体验,就无法真实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成了“无米之炊”,难怪学生怕习作。数学课中找规律、乘车问题、种树问题、相遇问题等有活动经验,也更便于学生更好理解要求。所以体育课程是文化课程的大熔炉,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实践化,有利于更好的去理解各学科所学的知识。
  4.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小孩基本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对与小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迁就、顺从,所以易造成小孩子的自私、心胸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无法体验集体主义感。小学生进校无组织无纪律,不懂规则,没有集体概念,一盘散沙状,没有安全意识,乱跑乱闯,容易受伤受损;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知识为主,对于学生的性格和集体主义感的培养较低,体育课程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却有独特优势,因为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的、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门课程,例如一项技能的练习很多时候,都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同学共同去配合完成,体育课里的游戏需要同学们共同参与、合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我,摆脱自我为中心,树立起集体意识。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就慢慢的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起集体主义精神。
  5.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运动兴趣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健康。健康不是单指身体的健康不生病,更包括学生在心理上的健康、积极开朗的性格、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健康作为一个思想内容,融入到教学的实际内容中去,在给学生传授技能的同时,把健康的这一思想灌输到学生的潜意识里,为学生的成长铺垫好思想的基础。
  6.结论
  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到各个阶段中,体育不再是一门边缘化的学科,在新时期,体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健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识、打造优秀的心理素质。体育不是单一的技术教学,更是多学科知识互相融合的大载体。在现阶段,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体育教育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顾斐斐,顾元国.浅谈小学生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0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