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汉台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进一步优化汉台果业产业布局,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果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次到乡镇村组实地考察,并结合汉台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就汉台果业发展情况做一探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果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自然资源与条件
  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纵贯全区,是汉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商贸物流发达。全区总面积556km2,辖6镇、8个街道办事处,耕地1.73万hm2,人口56.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2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171元。全区地势自南向北梯次升高,平川、丘陵、山区面积各占1/3,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3°C。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905.3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80天,≥10%以上有效积温4800~5200°C,常年极端最低温-6.6°C,-8℃以上极端低温15~20年一遇,土壤以黄壤土为主,肥力中等,土层深厚,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柑桔和北方落叶果树生长,是我国最佳果品生产区域之一。区内交通便利,108国道、京昆高速、十天高速、西成客专穿境而过。褒河水库主干渠横贯其中,区内中小塘库星罗棋布,电力通讯设施齐全。
  2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果品产业是汉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区内农业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巩固和发展好果品产业,对促进汉台水果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汉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2.1有较大的生产规模
  汉台区果品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汉王、武乡、河东店、宗营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乡镇6个,面积0.45万hm2,年产量5万t(其中柑桔面积0.41万hm2,产量4.8万t,桃、梨、杏、猕猴桃、葡萄等小杂果0.04万hm2,产量0.2万t),全区果业产值达1.1亿元,已成为陕南地区果品生产重点县区。
  2.2新技术、新品种应用覆盖面扩大,有较高的生产效益
  区内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并建立了“区、镇、村、种植专业户”四级服务网络,不断加大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年均开展培训50余期,受培训果农3000人次,果树管理的科技含量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应用、疏花疏果、果园覆草、叶面喷肥、果实套袋等多个方面。其中梨果套袋由2000年的不足1万个增加为2012年的120万个,叶面喷肥从2004年开始大面积应用于果品生产,应用面积达0.23万hm2,疏花疏果技术已经在梨、桃的生产中得到了普及,以柑桔省力化栽培为主的树体管理技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接受。果园铺设反光膜、柑桔完熟采收、起垄栽植等多项技术也正在推广和普及之中。为合理调整果业品种结构,加紧实施引种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先后引进、推广日南1号、山下红、少核朱红桔等柑桔新品种8个,早晚熟梨、猕猴桃、桃品种20多个,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70%。2012年以来,成功地实施了果品品种繁育示范基地、柑桔标准化示范园建设、柑桔提质增效和柑桔病虫害防治等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新增产值800万元,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2017年汉王镇生产的优质富硒柑桔,销售收入较2016年增收400多万元。
  2.3果园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机械化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上级政府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果业发展项目给予了扶持,重点改善了部分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加快果业现代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全区着力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突出示范效应,果园微耕机、太阳能杀虫灯、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果业机械化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果业机械500多台,推动了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4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
  柑桔名优新品种引进和以提质增效为主的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标准化果园创建已经展开。先后制订发布无公害、绿色果品和地理保护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柑桔简化修剪、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建园、“果草畜沼”生态果园建设试验示范,绿色果品基地创建等开始推行,果农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配合农业部启动的标准化果园创建活动,标准化果园建设已经起步。汉王镇建起了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柑桔基地66.67hm2,统一技术、标准化管理,“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运作,起点高、发展态势好。
  2.5有知名的品牌和健全的果品营销及市场服务体系
  区里为扩大汉台果品市场影响力,狠抓柑桔品牌建设,“褒河蜜桔”已于2009年通过工商局注册,以其品质上等,成为省市知名品牌。先后对全区1666.67hm2果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检测,并顺利地取得了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认证证书。2014年,汉台柑桔通过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御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富硒柑桔”更是提升了汉台果品档次,生产基地200多hm2,年产柑桔6000多t,品牌化生產效应日益凸显。随着果品生产基地的规模扩张,汉台区水果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营销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16年底,全区有果业专业合作社6个,入社会员达到1500户,带动农户2000户。有果品交易市场1个,年交易量达1万t,交易额1400万元;有各种中介组织及果业营销大户34户,果农协会2个。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化增值效益越来越明显。在果品销售上,除少量满足本地消费外,90%以上销往西北、华北、川渝,部分远销到俄罗斯、中亚等国外市场,市场潜力巨大。老君镇徐家营村生产的桃、三里店村生产的户太8号葡萄、金江村生产的秦美猕猴桃已名扬川、陕两地,使汉台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果品大生产、大加工、大市场、大流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6果园信息化应用广泛
  积极推进了汉台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为果农提供信息服务方案,并搭建起了汉台果业信息网、农村信息服务站、信息进村入户三级果业信息网络,及时把果品供销、病虫害监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发布到网上,有效解决了农户生产中的问题。
  2.7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加快形成跨区域、大规模区域板块经济。全区共建成一村一品达标示范村10个,其中省级示范村2个;建成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1个,千亩以上果树种植大村20多个。2014年示范村主导产业比重达到70%,农民人均纯收入8648元。
  2.8地方政府对果业发展的扶持措施
  区委、区政府对果业高度重视,每年都要拿出200万元用于果业发展的苗木补助、示范园管理等工作,并及时制定了《汉台区柑桔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今后柑桔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在政策、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区里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了新的果业经营主体。截止2016年底,全区果业经营面积在0.67hm2以上的种植大户1300多户,其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包经营涉及农户180户,面积333.33多hm2。果业专业合作社6个,经营面积400多hm2。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尝试果园流转,至2015年底,全区果园流转面积达120余hm2。
  3果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汉台果品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部分乡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优势产业。但从整体上看,汉台果品产业的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仍然很低,导致市场竞争乏力、效益低下,打造果品强区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1果品种植规模小、产量低
  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果树老化严重,淘汰和更新速度缓熳,优势产品规模基地建设乏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农户经营果园面积小,一般户均有果园667~2000m2,果园流转难度大,种植大户很少。加之产量低,农资、果园农机具和投劳成本增加,果业在汉台区农民增收入中的增速缓慢,农民积极性有所下降。
  3.2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
  汉台果业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沿山丘陵区,区域内水利设施薄弱,基本无排灌条件,果园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在近几年极端气候频发的情况下受旱涝灾害威胁较大。
  3.3组织化程度低,销售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汉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还不完善,服务能力较差,特别是在果品销售中,不能统一组织、统一品牌,使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资金短缺,政府对合作社扶持力度较小,合作社的经费只能维持学习培训、信息宣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二是规模较小,大多是由一个领办大户牵头组成,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入社会员少,造成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果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汉台年产果品5万t,但全部都是鲜果外销,区内没有储藏库,无果业龙头企业,全区果品产后的商品化处理量少之又少,加工能力更无从谈起。
  3.4认识不到位
  部分乡镇领导对果品产业发展认识不够,认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产的发展,但“卖果难”现象仍然突出,没有真正将果品生产工作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仗来打,工作规划思路不够清晰。个别乡镇领导对发展果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区上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
  3.5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果品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此外受市场价格影响,果业生产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经营管理粗放,制约了果品生产基地的巩固发展和效益提高。
  3.6果农整体素质低,不能適应产业发展形势
  果农文化水平低,中小学文化程度约占50%,影响了新优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对果园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多,管理技术不到位,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果园,栽植后成活率不高。科技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果农培训、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等环节不能适应果业发展的需要,使得果农素质提高慢,新技术应用普及推广慢,果农没有按照科学技术要求抓好果树生产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壮果、病虫综合防治、果实套袋等实用技术落实到位差,导致果品质量较差,经济效益不高。
  4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健全管理体系,强化宏观调控
  必须强化组织领导。研究解决果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制定有可持续操作的果品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使果业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强化果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全面负责全区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规划、协调与管理,推进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4.2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应制定和完善果品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给予扶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果品产业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总量,使投入水平与果品产业的重要地位相适应。区财政每年扶持果品产业的投入应逐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财政支农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果品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果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信息网络建设、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推广,良种苗木繁育引进、示范园建设和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扶持果品产业发展。上级部门要整合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到果业生产中。在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资金,优先向果业区域倾斜。出台贷款贴息政策,由区财政安排一定的贷款贴息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大果品产业信贷规模,特别是对果业合作社的收购资金贷款应给予优先保证,确保全区果业合作社有一个好的发展。
  4.3完善基础设施
  进一步加强果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机装备水平。推广高效、环保、节能果业生产设备和机具,购置果园耕作机械1000台、太阳能杀虫灯2000套,提升果园机械化应用水平。
  4.4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果农素质
  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新技术的普及使用率,提高果品质量,从而提高全区的果园管理水平。果业部门应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来传授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保持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4.5推进果园有序流转
  要全面建立土地流转指导中心、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充分发挥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现代果业示范区内项目业主规范有序流转。引导区域内果农转包、转让果园,确保果农权益,提高现代果业规模经营水平。
  4.6大力提高品质,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
  引导果农通过土壤改造、品种改良、加强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产品品质;要尽快根据国内外市场对果品的质量要求,制定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搞好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标准化措施,总结经验,搞好推广;要加强品牌管理,坚持品牌创建,做精做大,以形成有影响的品牌;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通过产品推介会、广告等各种形式,努力扩大品牌影响。积极探索“猪——沼——果”生态模式,开发生产绿色果品。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果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果业龙头企业,加强果品深加工,促进果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销售链,进一步拓展果业发展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