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庆市宜秀区生态果业发展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庆市宜秀区果业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生态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当地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果业;发展思路;对策;安徽安庆;宜秀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249-02
  安庆市宜秀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是安庆城区重要的“粮袋子”和“果(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区辖两乡、三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410.3 km2,其中耕地面积6 666.7 hm2,优质山场1.3万hm2,水面积0.87万hm2,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万人。区内有风景秀丽的大龙山、小龙山两山和石塘湖、菜子湖、破罡湖三湖,为黄梅故里、书画之乡、人杰地灵之地,同时是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区。近年来,宜秀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生态宜秀”“宜游宜秀”的发展战略,围绕城需型现代生态果业目标,积极推进优质高效果业和生态休闲观光果业的发展,各类较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果业示范园区、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1]。
  1    果业基本情况
  安庆市宜秀区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清代同治、道光、康熙年间编纂的《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怀宁县志》都记载了清代中叶本区果树栽培的盛况。区内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果树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非常适宜休闲果业的发展。安庆市园艺场坐落宜秀区大龙山镇,杨桥镇等沿大龙山南麓滨湖地带果树集中连片,素有“花果乡”美称,已经成为安庆城市的后花园,广大市民休闲游乐的首选之地。
  宜秀区现有果园总面积520 hm2,其中柑橘147 hm2,桃67 hm2,杨梅67 hm2,葡萄33 hm2,草莓27 hm2,猕猴桃40 hm2,梨53 hm2,蓝莓33 hm2。水果年总产量7 000 t,年产值达2 800万元。高效生态果业已成为特色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宜秀区有连片3.3 hm2以上的果园20个,果树生产经营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注册了“龙山园林”“龙麟”“龙泉”等果树品牌,申报认定绿色果品12个、无公害果品1个,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和管理的人员逾30人,直接从事果树生产和经营的人员逾1 000人。
  2    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园标准低,果园规划不合理
  首先是果园整地、挖宕、施有机肥等基础工作缺乏,影响果树后期的生长发育;其次是树种(品种)多乱杂,结构不合理。如引进的大樱桃、火龙果等树种(品种)适应性差,毁园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有些树种中品种(如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中晚熟温州蜜柑品系、早熟桃品种等)果品成熟期过于集中,导致了果品难卖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果农生产积极性。
  2.2    重栽轻管,果品质量差
  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果园常年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对路,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些果树树龄老化、树形杂乱、病虫严重、品质退化等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果树产量、品质和效益。
  2.3    政策扶持比较少,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区级财政比较困难,政策资金扶持匮乏,果树专项工作经费和生产经营性投入少,果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发展步伐不快[2]。
  2.4    龙头企业少,示范带动力不强
  龍头企业小而弱,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不强农户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能力弱。
  3    生态果业发展思路
  紧抓安庆市委、市政府“宜游宜秀”“5211产业”等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宜秀区生态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人文景观优势和果树产业优势,围绕着适应市场需求抓绿色果品生产,围绕着生态休闲观光果业抓配套服务的工作思路,并且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果业和休闲观光果业,促进宜秀区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健康稳定发展[3]。
  3.1    科学规划设计,稳步提高果园面积
  规划到2020年,宜秀区果园面积发展到666.7 hm2,其中6.7 hm2以上的规模果树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到20个,累计种植面积达333.3 hm2;年产水果1万t,产值达5 000万元。
  从生态立地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开发荒山、荒地、荒滩,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果园,不仅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丰富城乡市场供应,促进农村经济高效发展。境内沿大龙山低山丘陵区自然形成一个果树带,果树资源占全区的80%以上。
  近几年,宜秀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新开发了晚熟杂柑生产基地33.3 hm2,杨梅生产基地26.7 hm2,蓝莓生产基地33.3 hm2,大棚草莓、樱桃、葡萄等生产基地33.3 hm2,早熟梨生产基地13.3 hm2。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立为果树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4]。   3.2    调优树种结构,适应市场消费需求
  宜秀区地处北亚热地南缘,北部有大龙山山体屏障,南邻长江,内有石塘湖、破罡湖、菜子湖等湖泊水体调节气温,加上城市“热岛效应”,水热资源丰富,南北果树汇集,栽培果树以柑橘、桃、梨、杏、杨梅、葡萄较多,其次是蓝莓、草莓、枣、石榴、樱桃等。在长期的自然淘汰和人工选育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群众喜爱的地方特色品种,如耐寒丰产、果色红艳的朱红橘,酸甜适度、汁多爽口的白沙枇杷,果大皮薄、籽小味美的水晶石榴以及深受市场欢迎的冬瓜枣、香杏等。20世纪80年代大力开发经济果林,从浙江等地引进了温州蜜柑种植,现已成为柑橘销售的主打品种。近年来,利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以及农业招商引资等,从六安市果树研究所等地引进了加州早甜桃、夏黑葡萄、东魁杨梅、澳洲红肉李、凯特杏、红美人柑橘、南方紫珍珠樱桃、白沙枇杷等20多个名特优新果树树种(品种)苗木30多万株,逐步改善了果树树种和品种结构,提高了果品产量和品质,适应了市场消费需求。
  3.3    推行绿色标准化栽培,提高果品品质和效益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宜秀区农技推广部门以组织实施财政支持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标准果园创建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为契机,制定绿色(无公害)果树栽培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服务。示范推广果树优质丰产、节本增效、绿色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及“猪—沼—果”生态模式栽培技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管理,确保果品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果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3.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积极培育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种果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3.5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休闲果业
  依托各具特色的生态果园建设,培育发展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品尝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科研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生态休闲观光示范基地。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带动服务业兴旺发展,广大果农也能分享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绿色福利和“家门口”紅利。目前,全区已发展生态观光果园旅游示范户逾50户,户均年旅游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杨桥镇余湾、鲍冲湖村,五横乡杨亭、白林等村,生态小果园比比皆是,村庄内外果木葱茏,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别有一番风景和韵味,昔日的农家小院和绿色田野如今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与精神乐土。
  4    生态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加强果园规划管理,提高果树种植水平
  一是重视果园的整地、挖宕、改土、培肥、灌溉等基础性工作,实行高标准建园;二是从良种、良法和适地栽培入手,引进果树优良品种,淘汰落后或不适宜的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有计划地更新改造老果园或低产果园。三是在提质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上狠下工夫,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核果类果树主干形整枝、葡萄避雨栽培、柑橘大枝修剪等绿色果树标准化和省力化栽培技术及“猪—沼—果”、林间养殖等生态模式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果品品质和生产效益。
  4.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出台政策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同时,扶持果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和凝聚力。按照“效益型、示范型、生态型”的农业发展定位和“强基础、调结构、抓重点、突特色、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特色农业示范带动作用为核心,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科技创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提升果树产业发展水平。积极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使之成为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
  4.3    推行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果业综合效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生态果园休闲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宜秀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生态宜秀”“宜游宜秀”“龙山风水”生态旅游区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发生态休闲观光果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赏花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打造“徽姑娘农家乐”品牌和独具特色的节庆文化品牌,并开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果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资源变资产。
  4.4    开展优质为农服务,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大力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为生态果业发展出谋划策,并提供跟踪技术指导服务。“产前”主要抓优质品种苗木生产供应和检测保护;“产中”主要抓果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名优果树的丰产优质、节本增效和绿色生态栽培促进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产后”积极推行果树商品化处理,创建名优果品品牌,并搭建果品销售平台,拓宽果品销售渠道,提高果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努力探索组建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工农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高果树产业化水平。
  4.5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资本投入
  积极出台优惠的投资政策,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工商和民营等社会资本投资果业;同时,整合安庆市现代农业奖补政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产业扶贫、农财项目等项目资金,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促进生态果业快速发展。
  5    参考文献
  [1] 任天明.阜新市林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53.
  [2] 耿继东.陕西省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 郑军,史建民,杨晓杰.山东省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发展模式实践考察[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395-399.
  [4] 陈怡.浙江果业发展现状与产业提升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作者简介   肖端兰(1963-),女,安徽安庆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