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提高学生学習效率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预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初中学生并不能在课前进行课程知识的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方法,导致预习效率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预习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72-01
  一、降低预习难度,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预习内容的宏观把握,并能够根据其引导一步步展开预习,对新知识产生有效的心理预期,增强预习能力,提高预习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内容学习的焦虑,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预习的思维导图,加强学生对宏观内容的把握。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各相关知识点在图中联系起来,完成新旧知识的构建,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给予反馈,就会导致学生失去预习的动力和兴趣,影响其预习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不能像课后练习时单纯的为学生规定预习问题,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同时还可以掌握预习方法,逐渐的习惯预习、爱上预习,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心理预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文科类课程学习中,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分析。因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预习内容建立心理预期,积极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在思考中主动获得知识。例如,在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预习之前让学生建立对课文作者、文中字词、以及通过阅读课文得到的理解体会或问题的预习目标。然后在预习课文时通过画出文中的主线,进行段落归纳,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将预习中的疑问进行罗列等,完成建立起的预习目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预习中完成基本的字词预习,并能够对文中知识重点进行尝试解决,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并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获取答案。这样带着问题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效率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三、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探索
  学生进行理科类课前预习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点就是联系旧知识,对前期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初步感知新知识,并以旧知识为基础进行有效探索。在学生进行预习时,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开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提高预习效率。例如,在理科类课程预习时,前期的公式、定义、定理等与后期新知识的逻辑关系比较明显,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向导。在思维导图中,以新知识为中心,将相关的前期知识与其在图中联系起来,可以运用问题唤醒或练习相关题目对旧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对新知识概念进行认知和理解,找出概念中的关键点,思考其与前期知识间的关联,并且能够在预习后根据新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补充预习新内容中的知识体系,将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标注,然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重点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学生预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珍.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预习作业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8(32):111.
  [2]刘钟.巧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预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4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