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涂民歌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涂,地处安徽东部,隶属于马鞍山市,土地肥沃,风景秀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出的当涂民歌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涂民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对其研究、传承和弘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涂民歌的研究现状进行整合和综述,为之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当涂民歌;传承与保护;音乐形态
  当涂民歌是有影响的民歌之一,他流传于皖江两岸一带,是当涂劳动人民表达情意,咏唱美好生活的歌谣,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2006年当涂民歌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很多专家学者开始了对当涂民歌的学习研究,他们是民歌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智囊要素,他们可以以深厚的学识积累,为民歌的传承保护提出更具学术性和人文性的建议。
  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读秀等数据库,以“当涂民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查阅到相關文献共有25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有19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中国会议1篇和报纸文章1篇,时间跨域为2007年到2016年。根据本人阅读和整理,可以将文献分为五大类。
  对当涂民歌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文献有6篇:徐业化的《略论晋宋播迁与当涂民歌兴盛的关系》一文,论述了晋宋播迁促进了当涂民歌的发展丰富了当涂民歌的内涵,促进了当涂民歌由俗到雅的转变。王红艳、蒋平的《论安徽当涂民歌的三次兴盛期》,张程刚的《当涂民歌的历史渊源及音乐形态特征探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当涂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吴莉的《探究当涂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江梦恺的《桐城歌和当涂民歌的比较研究》,这5篇文章均阐述了当涂民歌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六朝时期,因其歌曲风格温柔婉约,在文人墨客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当涂民歌,从劳动生活中的民歌,到生活中的艺术,再到现在的民歌脱离生活走向舞台,它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推动。
  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当涂民歌进行探究的论文有1篇:即张程刚、张韵的《民俗学视域下的当涂民歌民俗文化阐释》,这篇论文论述了当涂的民俗在民歌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当涂民歌的民俗文化的研究,正确把握民俗文化的内涵,对当涂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当涂民歌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研究论述的文献有7篇:即王安潮的《安徽当涂民歌音乐形态研究》、张程刚和王春的《论当涂民歌的艺术特色》,郑洁的《当涂民歌的音乐特征》,张程刚的《当涂民歌的历史渊源及音乐形态特征探微》,孙来法的《当涂民歌研究》,郑洁的《当涂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研究》和江梦恺的《桐城歌与当涂民歌的比较研究》,这7篇文章分别从旋法、调式曲体、方言和结构等方面对当涂民歌的艺术形态进行深入解析,论述了当涂民歌形式多样,歌词淳朴,语言独特,曲调婉转,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水气息。当涂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不同体裁,节奏、旋律、调式唱法等也不尽相同,当涂民歌的体裁决定了它的音乐形态。
  从当涂民歌传承与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论文共有15篇:以介绍传承人为角度进行论述的期刊有两篇,即朱国豪等人的《田野里飞出的百灵鸟—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涂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陈月兰》和吴黎明、姚启俊的《当涂民歌传奇》,报纸文章有一篇,宣万明的《当涂民歌—留住歌声唱未来》。以传承保护为角度进行论述的文章有12篇,其中魏健的《“形式”的推进与“实质”的疏远——安徽当涂民歌的传播冲突分析》一文,论述了当涂民歌在传播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提出价值无涉理论在传播冲突中具有指导作用。王红艳的《论当涂民歌的存在状况和传承发展》,从各种方面分析了当涂民歌存在的状况并提出自然性传承和政府干预性传承两种传承方式。姜水静、叶甲生的《传统民歌艺术版权保护模式选择——以安徽当涂民歌为例》,首先分析了当涂民歌内生动力激发不足,再根据现存问题提出版权保护模式的价值。民歌想要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更健全的法律保障。张程刚的《当涂民歌进课堂——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最佳路径》一文,论述了民歌进校园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路径,作者认为,在课程的开发,教师的培训等各个环节,都要科学安排和实施,从而确保当涂民歌进课堂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魏健,陈爱丽的《大众传媒与集体记忆的构建——以安徽当涂民歌文化记忆阐释为例》,阐释了大众传媒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为民歌的传承创造新的途径。这些论文均表达了当涂民歌想要保护和传承下去,必须需要政府的支持,传承人的努力和广大民众主动配合,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一个都不能少。
  以改变创新的角度对当涂民歌进行论述的有两篇。中国会议一篇,即徐家桢的《当涂民歌改编问题之拙见》,期刊论文一篇,张程刚、刘绮、张韵的《新编当涂民歌<打麦歌>的音乐分析》,该论文通过把原始的《打麦歌》与新编的《打麦歌》进行对比后得出,新编《打麦歌》内容丰富,和声饱满,曲调更加清新活泼。这两篇文章都表明了,当涂民歌要发展,必须创新,但是,创新必须要尊重民歌的原曲调。
  以上就是关于当涂民歌的理论研究成果,前人们的这些研究让我们了解了当涂民歌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文化,向我们分析了当涂民歌现存的状态,在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上各抒己见,为当涂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此后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益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程刚.当涂民歌的历史渊源及音乐形态特征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02.
  [2] 张程刚,张韵.民俗学视域下的当涂民歌民俗文化阐释[J].滁州学院学报,2016,04.
  [3] 郑洁.当涂民歌的音乐特征[J].北方音乐,2015,02.
  [4] 张程刚,刘绮,张韵.新编当涂民歌《打麦歌》的音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6,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