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听觉统合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討听觉统合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治疗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有情绪行为的120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听觉统合训练。采用孤独症谱系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评估用心理教育量表(C-PEP3)和中残联编制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情绪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EP3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C-PEP3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听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提高临床疗效,矫正患儿听觉系统,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情绪失调以及行为紊乱问题。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听觉统合训练;情绪行为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1.03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1-011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improving the emotional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o provide a clin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autistic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behavior from May 2016 to October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subjected to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Autism Spectrum and Relate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Children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cale (C-PEP3) and the"Autism Children Development Assessment Scale"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mprovement of emotional behavior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PEP3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C-PEP3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motional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rrect the auditory system of children,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of children.   Key words:Childhood autism;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Emotional behavior
  儿童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是一种神经系统广泛发育障碍,核心症状为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并伴有感知觉、情绪、情感等异常表现。世界各国报道其发病率有不明原因的递增趋势[1]。由于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交互性社交障碍、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等问题,导致多数儿童出现尖叫、哭闹、咬手及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问题。这些情绪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到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也困扰着家长。调查显示,孤独症中有超过2/3的患儿生活无法自理,难以接受常规教育,超过40%的患儿存在听力过敏现象,听力过敏与患儿所发生的部分异常行为和语言交流障碍等密切相关[2]。听觉统合训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入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完成了听觉统合重点用于治疗自闭症及行为障碍治疗的有效性研究,2001年引入我国。为研究其效果,本文针对听觉统合训练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方面的疗效进行观察,旨在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寻求一种新的干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康复治疗三科接受听觉统合训练的120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学标准要求,患儿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5版)[3]的孤独症诊断标准。患儿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30±1.6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岁以上,存在情绪行为问题,可配合治疗者;③听力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有癫痫病史;②中耳充血及发炎者;③高频耳聋、配戴助听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57±2.06)岁;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57±2.18)岁;两组患儿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每天进行基本的康复训练,包括言语治疗、特殊教育、及作业疗法。①言语治疗:首先进行语言学专科评估,从言语理解、言语认知、言语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制定训练计划,运用回合操作法进行干预,并同时记录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治疗1次/d,30 min/次;②特殊教育: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6~8人,按儿童实际能力分为大、中、小班,课程设置为:语言、音乐、常识、数学、游戏、自理、等文化课程。主要以建立基本课堂常规、提高儿童的游戏互动及社会交往能力为主。2次/d,30 min/次;③作业治疗:以个训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在结构化的而教学环境中,从操作物品、双手配合、手眼协调、握笔写画及工具的使用方面进行训练。1次/d,30 min/次。治疗3个月。
  1.2.2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听觉统合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设备:本院使用由北京鸿慈童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型数码听觉统合治疗仪DR-3000,仪器配有两个无线耳机,并有4岁以上和4岁以下两个年龄段;②方法: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组儿童进行听觉统合训练,1次/d或2次/d,两次间隔3 h,20次为1个疗程,每天按顺序听30 min。治疗3个月。训练前需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训练过程中治疗师需根据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过滤相关音频的声音并通过观察法和询问家长来详细记录儿童的情绪行为变化情况,并督促家长观察儿童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变化情况。听觉统合训练观察量表由治疗师和家长共同完成,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变化,包括语言交流、情绪、睡眠等。③注意事项:除禁忌症外,治疗中强度4~8;耳机音量不能超过10;治疗中耳机的音量和治疗强度应参考患儿的体格以及接受程度。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C-PEP3中的病理行为评估患儿行为异常,由情感、人际关系、物品喜好、感觉模式、语言5个部分组成,包含44项。评估标准:没有(A):患儿的行为与其年龄相适应;轻度(M):患儿的行为明显不适应,但很可能在比他年龄小的儿童身上看到这些行为;重度(S):患儿的行为在强烈程度、性质、特点上明显的表现出不同与特异。三种程度表示的分数由低到高,分值越高,说明行为问题越严重;②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制作的《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量表》中的个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评估表评估患儿情绪与行为的变化[4],该评估量表量表分为:依附情绪行为、情绪理解、情绪表达与调节、关系与情感、对物品的兴趣、感觉偏好和特殊行为7方面52项。该量表疗效评估划分为三个疗效等级(显效、有效、无效),表示此项目训练后的效果。〇a显效:训练前轻度异常或重度异常,训练后评估为正常;〇b有效:训练前重度异常,训练后评估为轻度异常;〇c无效各项目训练后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行正态分析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n)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采用C-PEP3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EP3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C-PEP3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情绪行为问题在孤独症儿童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疗效。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是其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因为患儿存在语言障碍,继而引起社交沟通障碍,无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引发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如尖叫、打人、撞头、捂耳朵等[4]。90%孤独症儿童是视觉学习者,多数儿童虽听力正常,但由于在接受听觉刺激任务的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随之出现一系列的情绪、社交、行为等方面的障碍[5]。听觉异常行为是儿童孤独症的重要表现之一,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主要包括听觉反应迟钝、听觉过敏、听觉恐惧和听觉特殊兴趣[6]。有报道显示,孤独症儿童对语言和声音反应相对迟钝,尤其对交流性语言存在严重反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儿童对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耐受性较差,此类声音对于一般人来说并无特殊感受,但孤独症患儿可能会恐惧、难以忍受[7]。统计显示大约有2/5的儿童有听觉过于敏感的现象[8],部分孤独症儿童对音乐、电视广告等有特殊兴趣。说明孤独症儿童存在听觉处理障碍及听觉扭曲,可以认为,大脑如果对声音信号理解发生扭曲,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   传统的综合康复治疗能够对儿童的语言障碍有所改善,但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对部分行为特征患儿效果较差[9,10]。目前孤独症的康复干预是以康复教育为主,药物为辅,缺乏特效的干预手段和治疗药物[11]。听觉统合训练是由法国盖·伯拉德于六十年代后期设计的一种听觉处理训练程序,重点用于自闭症、学习困难、多动症以及听觉处理障碍带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听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治疗,也是感觉统合治疗。听觉统合训练系统产生的诱导信号,通过高保真、无线立体声耳机,舒适的贴近患儿耳朵。音色、旋律、节奏变幻融为一体时,使儿童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被激活,有序和随机的信号交替刺激,引起了唤醒、催进、激励或安宁、抚慰、宣泄等生理、心理作用,获得药物和人际交流无法达到的效果。听觉统合训练是利用经过过滤以及调制的音乐将令患儿过敏的频率去除,使患儿能够正常接收来自音乐中的信号。同时,对患儿的中耳肌肉进行训练强化,促进声音正常传导,完成完整正常的听觉反射。患儿的听觉系统得到有效矫正以后,声音处理失调的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情绪失调以及行为紊乱问题。研究显示,听觉统合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使儿童的不当行为减少,对情绪控制能力提升[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改善优于单纯的常规康复训练,说明在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听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疗效,听觉统合訓练作为基于生物学的干预方法,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018版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指南中强调综合干预,即不同的干预方法有机融合,不同的干预形式有效衔接,灵活整合或拆分实施。
  综上所述,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改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医教结合的情况下,为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改善提供了一种新的干预方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指南[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
  [2]陈维华,邹林霞,杨立星,等.听统刺激联合游戏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的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3):332-334.
  [3]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M].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王雪梅.《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的使用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6,36(10):74-75.
  [5]任灵敏,焦敏,方拴锋,等.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1-12.
  [6]钱沁芳,欧萍,王章琼,等.听觉统合训练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7):609-614.
  [7]张朝,于宗富,黄晓玲,等.听觉统合治疗孤独症儿童 20 例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121-2124.
  [8]Smith T,Klorman R,Mruzek DW.Predicting Outcome of Community-Based Early Int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J].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2015,43(7):1271.
  [9]张俊,张勤良.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3):321-324.
  [10]韦斌垣,梁巧琦.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训练的疗效[J].中国实用药,2012,7(4):30-31.
  [11]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12]周洋.听觉统合训练对伴与不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19-1-21;修回日期:2019-2-19
  编辑/成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3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