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行为观察下支持性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语言区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出发,谈班级语言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围绕我的环境我打造、我的材料我投放、我的区域我做主这几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 支持性环境;语言区;材料
  中图分类号:A,F2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1-0040-02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创设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找根源——语言区中存在的问题
  1.语言区的总体布置比较狭小并且缺少一个相对的私密空间,呈现的书籍太多太杂,没有系统性和缺少分类,幼儿的阅读常态是没有目的性的浏览,对语言区的兴趣淡然。
  2.从整个语言区的游戏情况来看,孩子对于区域内用于讲故事的动物手偶比较感兴趣,但故事内容常常停留在他们比较熟悉的那几个上,讲述的内容也很简单:带着手偶复述了一遍故事,没有创新也没有延伸,讲完后就弃之而去了,由此可见,互动无趣的背后不仅是材料的匮乏,也是缺乏经验的支撑。
  二、求改变——集思广益来突破
  (一)我的环境我打造——赋予幼儿环境创设参与权
  过去,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的主动权、控制权都牢牢紧握在教师手里,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而现在这样的方式显然不能够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需求,所以我们把主动权和支配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去打造自己的閱读小天地。
  “老师,我喜欢一个人坐在那种卡通造型的沙发上看书,书本最好能随手拿到,这样方便。”“老师,我觉得我们的书本有点乱,我有时候都找不到我要看的书。”“那怎么办呢?”我提问道。有幼儿提议:“可以进行分类。”这一提议获得了大家的支持。“我们看书的地方太小了,我喜欢像图书室那样宽敞,舒适的。”“我喜欢听故事,要是有耳机就好了。”“那我要画板,我想画画故事里面的人物。”孩子们三言两语提议着。
  基于孩子的要求,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了MP3、画板等材料,又购置了地垫、不同颜色的HelloKitty的软沙发、卡通造型的书架、抱枕等等,就这样语言区的环境有了大改变:扩大了语言区的范围后,幼儿有了独立的阅读空间也有了共读的空间,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卡通造型的书架放置在了HelloKitty软沙发的旁边,方便幼儿取放书本。书架的旁边是录有绘本故事的MP3、画板、笔等材料,幼儿可以按需选取。同时幼儿自主对书本进行了分类,并张贴了相应的标记图。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获得的不仅是环境创设的参与权,更是探究学习的主动权。
  (二)我的材料我投放——助力推动多元的语言环境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是幼儿进行阅读的主要载体,在幼儿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阅读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阅读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及发展需要,及时补充、扩展、删减、重组环境中的材料。
  如在绘本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后,孩子对故事、各种标志及路线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大家一起筛选出可以投放的材料,经过讨论后我们投放了大的油画纸,孩子自制了路线图,然后把科学区中的交通标志放在了上面,做成了一幅带有各种标志的路线图,同时孩子还自发带来了小汽车,加入了小羊、小牛、鸭子等动物,这样一个“动物家族去冒险”的故事就在孩子的手下诞生了。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喜欢去把玩一下,一边开着车一边讲述着自编的故事,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思维得到了迁移和发散,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进一步提高。又如在绘本活动《一园青菜成了精》后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制作绘本中的故事指偶,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彩纸、卡纸、黏土等材料;有的孩子则希望制作绘本小书,我们请孩子在材料筐里自拿,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及能力选择着材料,把玩制作着,在多种形式下推动了语言区的发展,让区域“活”了起来。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投放了一些常规材料,和孩子共同商讨后把语言区划分为了四个区域,分别是阅读区、书写区、倾听区和操作区,以满足幼儿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听听、说说、画画、玩玩中挖掘绘本的多元性,在调动幼儿手、眼、脑的过程中,促进富有个性化的阅读,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①阅读区:定期更新阅读区的绘本,让幼儿对阅读活动始终保持一定的兴趣。同时收集了一些绘本卡片,塑封后插在了盒子上,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排图讲述。如投放了《最佳守卫》的插卡,幼儿可先进行排序再讲述,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提高了观察能力,也提高了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②书写区:书写区就是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绘画和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类型、颜色、尺寸的纸张,让他们自由发挥。除此之外,结合幼小衔接的前书写体会汉字的演变,了解象形字,可以在沙盘上写写、画画,激发前书写兴趣。
  ③倾听区:在MP3里除了录制一些当下主题中的绘本外,还录制了一些优美的散文或童谣,提高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知其语言美,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④操作区:在区域中提供各种材料与工具,让幼儿边看绘本边把绘本中的内容画出来,或者剪一剪、拼一拼等,编故事制作绘本图书;运用橡皮泥把绘本中的故事人物形象捏出来,制作故事盒,画出相应的背景图,通过做一做、摆一摆、玩一玩使平面的阅读活动转换成了立体的合作式的阅读。同时我们一起头脑风暴,找出语言区的不同玩法,如投放时间、地点、人物的骰子,请幼儿按照投出来的图片,讲述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在某个地点干什么事情,在玩一玩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我的区域我做主——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案例一:心心正在阅读绘本《我爱你》,讲的是霸王龙和三只平头龙互相关爱、互帮互助的故事。正当她看得津津有味时,辰辰走了上来一把抢过他手中的书本,嘴里念叨着:昨天你看过了,今天轮到我看了,两人争执不下,结果把书给撕坏了。心心气急败坏地说:“都怪你,你看被你弄坏了,我不要看了。”她把书往地上一扔,愤愤地离开了。辰辰看了嘟囔着嘴巴说:“我也不要看了。”转身离开了,结果这本书就孤零零的躺在了地上,到活动结束也没人捡起来。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这次我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把问题抛给孩子,请他们来说说怎么解决。
  “可以一起看,要学会谦让。”“把书撕坏了就不能看了,大家都看不到了,不能这样做。”“我们来把书修一下吧,用透明胶贴一下。”“把书扔在地上是不对的,书本会脏的。”就这样孩子三言两语讲述着。看到时机成熟我趁热打铁说:“可是这样的事情經常发生,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呢?”桐桐说:“要不我们来做个规则吧,这样就能记住了。”“那再加个图书修理站吧。”瑶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对她们提出来的建议一致叫好。就这样语言区的规则在孩子的讨论下生成了,内容为:保持安静、学会谦让、爱护材料、放回原位。图书修理站也在孩子的需求下应运而生。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都在幼儿的交流、讨论中表露无疑,相信随着同伴的影响,孩子能逐步突破一个个问题,在不断的实践中记住并内化规则。
  案例二:闻闻正在玩绘本沙盘游戏,他在沙盘里面放置了《我爱你》的恐龙泥塑造型,可是由于沙子比较少盒子又大导致了沙子的不聚拢,然后恐龙就“站”不起来,他尝试了几次都不行,正当他一愁莫展的时候天天走了过来,他看了看说:“沙子太少了又干,要是沙子多一点就好了,对了,可以换一个小盒子呀。”两人找来了小盒子替换了进去,蔬菜兵团们可以站起来了,但是发现不好操作了,打仗的场地太小了。“那拿掉一些蔬菜吧”。天天提议道。“可是我就喜欢看他们一起打仗的样子,这样才壮观。”闻闻说道。“我们去沙池的时候,你是怎么玩的?”我提醒道。闻闻“哦”了一声,想到了什么,跑去换上了大盒子,拿了个杯子接了点水,在大盒子上铺上了一层塑料袋,然后把沙倒了进去,开始慢慢把水倒进了沙子里,我不禁莞尔一笑,小家伙想到了沙池里的塑形游戏。在经过几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和材料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正常的,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在交流过程中,但凡幼儿同伴间能相互解决的,那我们就只要做一个“旁观者”,必要时适当提点就可以了。这不,语言区里绘本沙盘游戏就在孩子的智慧下驱动成功啦,相信随着游戏的深入,还有更多的精彩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教师是环境的设计师,但孩子更是厉害的“小小设计师”,我们把环境还给孩子,和孩子共同商讨环境的改造和材料的投放、使用与改变,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和孩子共同创设语言区的环境,从孩子中来,从孩子中去,让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慧,军张肖芹主编.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1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