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习得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习作教学始终是教师和学生为之困扰的难题,因为学生缺少观察意识和观察方法,没有养成观察习惯,还有对生活观察积累的匮乏,导致习作难的现状。结合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观察者,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习得语言,解决习作难的问题。
  关键词:习作 观察 积累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
  关于小学习作教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而系统工程。而此工程关乎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能力的培養。不敢言在习作教学的探索中做到了“衣带渐宽总不悔”,但在多年的实践探究反思中,逐步悟得其中点滴要义,结合多年习作教学的几点尝试和心得,小议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习得语言。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学会观察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习作可谓是一件苦事、难事。很多学生为此患上了“作文焦虑症”。其中“无话可说”和“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习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充而不闻,过而不留,导致习作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与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乐于表达。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我在执教《观察与描述》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播放《高山流水》,之后讲解这段音乐的创作过程:此曲是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所作,当年俞伯牙置身于海岛之上,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置身于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中,那惊涛骇浪、阵阵松涛,使俞伯牙激动地欢呼起来。这真山真水大自然中的一切给俞伯牙带来了创作的灵感。于是才有了今天这余音袅袅的《高山流水》。故事使学生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学们要想写好习作,首先就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关注生活的人,我们要学会调动全身的各种感官去观察。要学会眼观、耳听、鼻闻、口尝、手触、心想、还要会要会神思,不但要观察到,还要在脑际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那么,怎么观察生活呢?观察生活就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不要走马观花。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目的的选择,有重点、有序地观察,学会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又要做到细致入微,与众不同。努力实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的最高境界。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人物的外贸、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在写人这一习作教学中,以班中有名的小邋遢为观察和描写对象,引导学生细致全面的观察,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到:他身材矮小和略显臃肿;平时衣着不拘小节;吃饭时匆忙而贪吃的吃相;饭后书桌犹如战场;衣襟上的油渍、嘴角的饭粒;书包的杂乱、书桌的无序、地面的杂物……在细致全面观察的基础上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关于小动物的描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却只有浅淡描述,其根本原因是缺少细致而深入的观察。为了更好更直观地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我把几只蜗牛带到班级,和孩子们共同饲养、照顾和观察。每逢双休日就轮流让学生带到家中细心观察,近距离接触。因为近距离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学生们拥有了丰富的观察体验,笔下的小动物更加鲜活和形象。其中一个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别看他们几个长得犹如孪生兄弟,可是性格脾气却不相同。你瞧,那只最大的一只,每次吃完一定躲到角落里睡大觉。而另外一只特别喜欢外面的世界,经常看到它缓慢地爬到天窗张望。
  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观察的意识,指导观察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习作方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二、学会积累,习得语言
  小学阶段我们把学生书面的语言表达称为“习作”,那么何为“习”?“习”是会意字,与鸟飞有关,本义为小鸟反复试飞。那么习作也就是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练习和钻研,使之熟练。习作亦如同“采蜜”,飞翔于高山平原,嗅得百般娇红,方得甘醇如美的蜜汁糖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时时观察,处处留心。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坚持认真完成每日的百字日记,记每日所见所闻。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诉诸笔端,坚定习作信心,加强习作意志力的培养。叶老针对学生习得小文的过程也曾强调:“大凡传授技能知识,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这就是说写作知识和方法要想真正转化为学生能力,还需要学生反复刻苦的实践。在小练笔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如此习作岂会再成为学生心中的愁?
  踏歌而行,踏雪寻梅,在习作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习作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作为生活的读者,愿我们和孩子们一同用心去采撷生活中的点滴,不做多愁善感的人,苦恼于习作教学而要做一个多思善感的人,引领学生写下独一无二的对生活对成长的感触。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崔峦.身为语文教师,你必须要知道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OL].2017-07-24.
  [3]施林.童心灿烂文思飞扬[OL].2010-06-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