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设计类教育因社会的需求而兴起,服务于社会;它的功能性和应用性很强,所以它的时代性和自身的弹性也很强,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的灵感来自各学科间的碰撞和摩擦,本文以色彩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例,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跨学科探索,探究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设计教育提出多种教学方案,探析出培养综合复合型人才的思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综合性;学科的联系;跨学科;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8-0110-03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经济和市场的需求和压力在各大高校陆续萌芽产生,并且发展的很速度很快;另外美术生的就业困难,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大量蜂拥至设计类专业,使得艺术设计成为高校中重要的专业之一。它的功能性使得它与社会的联系之紧密,大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小到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品,设计走在时尚的前端,引领着时代的脚步,无形中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如今在各大招聘网和招聘会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类的招聘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只因社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而被称为设计师只有一小部分真的能为所在的行业中创造艺术价值和经济产值,其余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基础的设计制作过程,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质量和品味,这就为高校的设计类教育提出了问题,各大高校也开始注意到设计类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方向。
  1 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
  20世纪初,世界各地设计类教育遍地开花,而在中国,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全面进入发展状态,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国内的设计教育的萌芽很晚,致使国内大部分高校中的艺术学院认知程度不够深入,教学模式牵强,无生命力。
  1.1是对艺术理解不够深入
  每个国家的经济背景不一,使之各国的设计思路和方向不一,但是唯一一样的是为社会服务,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拿来主义风格很浓郁,安徽阜阳的白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这个过程难免,但是我们能意识到前因后果,就可以朝着对的方向去走,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挖掘属于自己的艺术。
  1.2 教学的功利化倾向
  德国曾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单纯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一位能够与时俱进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所以教育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高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高素质文化涵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面对和解决社会本质的问题,提出方向,而不是仅仅解决专业内部的问题。
  1.3 大学的教育体系不完善,不能充分运用教学资源
  学生在入高校前,受的只是一点艺术技法的训练,对艺术的边缘学科如与文学、历史、宗教、社会、哲学的深入了解不够,入学之后,就展开了专业性知识的学习,缺少相关的背景,在创造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已有的课题,我国的素质课程与欧美相比,占的学分比重很小,科目繁多,重视的程度不足;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元的,有一部分可以择优录取,清华大学陈丹青教授曾经要求废除英语的限制,加强中文教育,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提高专业水平。
  随着每年专业的扩招,资金的紧缺,教学资源也越发匮乏,教学的质量随之下滑;在这样情况下,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应有的资源,实现专业的资源共享,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大化。开多种学院间的活动让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多交流,共同完成项目,以达到相互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科的综合性、联系性
  学科的综合性,联系性,每个院系分了很多学科和专业,学院之间很少有联系。任何学科之间都可以找到联系,特别是设计类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宽广,所以更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的背景知识和领域,更应该了解边缘学科的背景,更好地拓展设计类学科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通过学科之间相互影响,得出共同之处,也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就如音乐和色彩设计的关系,两者都属于文学艺术情感表达范畴,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放着一首抒情的感情曲,声音的强弱,音符的多少,节奏的快慢等,表达出的是忧伤的,颓废或是美好的感觉,和对设计中色彩冷暖,对比度,明度,纯度等的感悟起到感染作用,对于音乐来说,视觉上无形的刺激,定然也创造了很多灵感。总的来说,是相互感染。又如文学电视剧中的穿越剧的流行,把不同历史背景相融合后新的碰撞,制造了很多对比和突兀的趣味性,吸引了很多观众。如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在开拍之初,他的定位是重新诠释吴承恩著《西游记》涉及到的设计领域有:前期的人物造型设计、道具的设计、服装设计、场景建筑设计、特技设计等付出了很多,作为导演和制片人对这样的综合性强的东西更需要了解,大的方向的把握,这直接影响到播出的效果,一部剧的开拍需要了解跨专业的许多学科,作为演员也应该了解设计背后的大体效果,从而更好表现主题。
  3 以色彩设计为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初探
  设计类的复合人才的培养也需要有方向性,比说各类设计的色彩共性,从这个角度培养设计类的复合人才是一条新的出路。色彩附于我们生活中所见的任何一样的东西上,整个物质界的色彩層次极为丰富,设计学对色彩的重新诠释,有序地应用在我们生活当中,为了更好地便于识别和美化。以前设计更多注重的是结构、形态和造型,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功能;而色彩居于在功能之上,对色彩表现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色彩作为设计的元素之一,在设计的表达上,出效果最快。因为色彩设计的领域很宽广,不同设计范畴的表现和运用自然不同,但是他们在色彩运用上也多是相似的。所以要想在教学上培养色彩搭配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对色彩应用于设计的各方面应该有很深入的了解。   色彩设计的范围是很宽广的,所以在学习之初,就应该做好各个击破的准备,了解和掌握每种设计背后的结构体系和文化内涵,为其色彩设计提出准确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价值。如色彩的共性的搭配方式之一,基本搭配作为本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了如指掌,如基础的:黄金比例:60:30:10。这是比较通俗易懂的黄金法则,也是设计师都很熟悉的的基本法则,60%是主色调,30%是次要色调,10%是装饰色调。这在任何设计中都挺管用的,如:首饰设计:60%的挂链,30%的墜子的材质色彩,10%的点缀色;又如服装搭配:60%的外套色,30%的衬衫色,10%的围巾;再如:室内设计:60%是墙的色彩,30%是家具的色彩,10%装饰品色或是灯光色。在色彩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搭配原则后,在不拘泥于框架,又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那就是个人设计水平的最高峰了。没有设计的艺术是最天然,本质的,也是最完整的。墨西哥跨界设计师把自己的住家由农舍改造而成的二层别墅并且变成一块巨大而艳丽的调色板,充满强烈张力的色彩,不得不说是个很富有个性的跨界混搭设计师,把自己的强烈的感情透过作品表现出来。曾经有人问他色彩的搭配原则是什么,他给的答案是没有原则!他说如果局限了色彩的范围,那么只有向色彩投降了,没有原则和标准,只有创造感和自由。混搭风格体现就是这样的一种表现,张扬的个性,无拘无束的自由和奔放,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丰富情感,成为当代时尚的潮流,起初在服饰上开始流行,在室内和建筑也开始流行这种自由的混搭。
  目前,专业色彩类的设计师在国内还很少,色彩的设计也是有很大的市场,能为企业增加生产值,为个人提升魅力。所以对于这类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样的一个高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需要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结合,熟练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精通各类涂料、辅料的设计及运用,研究市场流行色的趋势;掌握表达方式如对软件和手绘的熟练运用;对色彩搭配极其敏感,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色彩范畴和需求,提出多种配色方案。
  4 设计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设计类复合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必然趋势。
  4.1 高校学生素质 就业的需要
  面对教育的普及化,如何能够在综合实力上吸引更多的生源,那么就要提高高校自身的教育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避免就业的尴尬,知识可以互通,可以解决各行各业的共性问题。
  4.2 社会大发展 人才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社会的大发展,设计对社会已然不可或缺,繁荣美好的时代要求城市的形象和品味都需要通过细节来体现,能为社会打造精致有味的设计还是需要更多的专业性强、能恰到好处地精确表达,这就需要各专业之间的契合,创造出精致的作品。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基础上再加上设计师的丰富无限灵感来源,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4.3 艺术文化的高度融合 历史发展的需要
  艺术文化经历了从整体到要素即细分专业的过程,细分深化专业后,已经满足了专业的拓展需求,域过于狭窄,不利于专业的灵活应用,不也不利于整体的深化和提高。所以专业的教学方向应该和社会的需求一样能够灵活而富有弹性,整体把握细节击破,这需要各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为的是给本专业提出更多的课题。
  5 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各行业都在竞争生存,而作为国内教育界的各高校至今几乎都有着差不多的教学大纲和相似的培养模式,这对高校来说,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类的人才突破固定模式是迫在眉睫,即跨专业、多学科渗透的交叉教育培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拘泥于各自的专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发掘自己身上的潜力,跨界和综合地学习,积累多元化的设计,培养学生丰富感官世界和无限的想象力。06年的时候四川美院设计教育也提出了“大设计”的概念中充分考虑设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围绕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开始了本专业设计的探索性教学,实践的结果是可观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主动积极的,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培养复合人才,作为高校的教师得看清现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科研中积极探索学科共性的特点,利用学校给于资源创造条件,主动投入到跨学科的综合的项目研究中去。
  设计类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还在路上,以解决问题为主是其中一条有效探索途径,但还需要将问题规律化,形成系统学科,更好地为设计类各学科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冬蕾,赵军.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状况评析[J].艺术百家,2009(S1):196-198+182.
  [2]李维.跨界融合——广州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改革[J].美术学报,2011(04):104-109.
  [3]杨晓旗.高校艺术设计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艺术教育,2008(12):60-61.
  [4]李欢.浅谈现代设计新时尚的跨界艺术[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5-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5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