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我校积极推行“学教互练·学教闯关”教学模式,对“导学案”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探索,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校当前实施“导学案”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一项根本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教师只有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才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
  二.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校“学教互练·学教闯关”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获得最大收益,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优化学生学习形式,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对数学学科的了解程度、对数学学科的期望值、对教师的引导、点拨等,才能游刃有余地掌控整个课堂教学。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对此教师要注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1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
  好奇心是每个人的天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数学规律、法则、关系等知识时,可以创设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新的课程——“有理数的乘方”。
  1.2创设生产生活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教材知识与生活事例相结合,抽象成数学问题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合并同类项》时,教师可利用最常见的狗、羊动动物来来创设情境:1只羊+1只羊=?;1只狗﹢1只狗=?;1只羊+1只狗=?。第三个问题能相加吗?为什么?再如,100元、50元、10元、5元、1元等面额的人民币,要数一数这些钱,你会怎样数?学生一般都会把它们进行分类,教师因势利导引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将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3创设故事游戏情境
  游戏是每个人都喜欢的活动,教师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游戏之中,可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先讲数学家欧拉通过观察蜘蛛网发明坐标系的故事,然后引入正题,指导学生用网格来表示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上来了。
  2.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生需了解的数学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隐含在数学知识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例题为载体,向学生有機地渗透数学思想,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渗透类比思想,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进行迁移,在主动参与、探索交流中学到新知识;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直观明了;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新课标提出: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作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3.1易混易错知识对比性练习
  在教学中,对于易混易错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
  如:学习了“二次函数顶点式解析式”后,学生容易把y=a(x+h)2+k中k的值理解成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横坐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确y=a(x+h)2+k中的k与y=ax2+b x +c中的c的意义不同,接着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区分两种解析式的不同。
  3.2设计分层练习
  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后,教师可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A:解简单的方程组; B:解复杂的方程组; C:若二元一次方程,有公共解,求值。要求后进生熟练掌握A类题目,中等生至少熟练掌握B类题目,领先的学生要求做完全部题目。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学导案”教学模式,将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相关问题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