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文体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受以往“淡化文体”观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常用文体阅读还不太重视,造成了学生的常用文体意识比较差、阅读能力不强等情况。对此,本文对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的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并详细提出了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95-01
  前言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产生了丰富的文章体裁,并且这些文章体裁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常用文体阅读水平,对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影响,而从当前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现状看,还存在学生文体意识混乱、文体阅读混淆等情况,从而影响到学生综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分析初中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特征分析
  对于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循序渐进性,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其中初一阶段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记叙文,初二阶段以说明文为主,初三阶段以议论文我为主,因此,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是一个从简单到困难的过程,其从浅到深的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培养。(2)文体意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文体意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可以指引学生树立相对应的文体意识,并掌握不同文体特点、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效率提升。(3)因文而异,由于不同的常用文体具有不同的特色,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结合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如在记叙文阅读中,要指引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而在说明文阅读中,要引导学生透过说明事物的表象了解其本质,以此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具备条理性,对于议论文这需要学生掌握各个部分支架你的逻辑关系,提取出文章的依据、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以此促进学生明辨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策略
  对于常用文体,其主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几种类型,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其接触的大多是记叙文,因此,本文以记叙文阅读教学为例,展开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感知文章整体,把握中心,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同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分析文章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2)把握记叙文结构特点,合理的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从而理清文章脉络。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空变化、内容变化、描述角度变化、事情发展变化、作者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段落划分。(3)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时,还应该注重突破重难点,如写人的记叙文要通过阅读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心理、表情等来判断人物性格;对于写事的记叙文需要理清事情发生地点、时间、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情感。(4)灵活应用多种阅读方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灵活的应用各种阅读方式,如略读、反复读、小组合作阅读、角色扮演等,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有助于学生同类型文本阅读活动开展。
  为了更好的分析记叙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课堂导入:教师在进入课堂后,利用多媒体将植树及树木成长的相关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感受植树的喜与泪,同时也让学生对植树人产生好奇。
  2.自主阅读: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对课文进行阅读,并思考课文主要对植树牧羊人的哪些事迹进行了介绍?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完课文的感受。教师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后,也要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关键词句,并尽量简单的复述故事。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评价、修改,形成最佳答案,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
  4.反馈交流: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表现牧羊人句子,并对牧羊人身上的品质进行思考,并通过这样的语句进行回答“...句中,作者应用了....描写,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中塑造的人物魅力,并且能让學生深层次的感悟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行为思路有什么特点?文章首尾部分是否可以删除?牧羊人的形象代表了什么意义?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深入思考,就会感受到文章主要是对牧羊人这一“平凡而特殊”的人进行深入描述,平凡之处在于他不求名利,默默种树。而特殊之处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不停的种树,希望改变环境,这一人物也代表了现实生活中默默无闻却不断奉献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六要素可以说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其快速找出六要素所对应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分辨文章的主要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等,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有助于学生记叙文阅读经验向记叙文写作的迁移。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常用文体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其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化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常用文体阅读中,满足学生各项能力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肖侠.实用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定位与原则确立[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7(2):14-16.
  [2]柴可忠,李燕.实用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7(1):85-87.
  [3]蔡晓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性[J].课外语文,2018(09):66.
  [4]李蔚平.直中的灵动——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环节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1.
  [5]魏斯化.依据体类特征建构实用文的“阅读经验”[J].江苏教育,2017(33):23-25.
  作者简介:陈盈(1981.7-),女,汉族,湖南,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实用文体教学,湖南省邵阳市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