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体验 培养个性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凸现个性美,要构建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体验”,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研读教材,形成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品读赏析;体验;个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90-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凸现个性美,要构建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此,我把“立足体验,培养个性阅读”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施教学:
  一、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人经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探讨出来。对于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学生自主的尺度,如何收放学生的好奇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明白了一点:学生的自主不能离开教师的主导;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不能游离阅读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不能没有核心。在开始的时候,我付出了太多的关注,以创造一个课程改革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化的东西过多,以至出现了很多肤浅的讨论;出现了学生天马行空、神吹海侃不能收回的局面;出现了被繁多问题淹没中心、无核心内容的“茶馆式”课堂……一堂课里没有适时的收放,没有相机的导向,没有纠误纠偏,没有深化总结……最后的效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课堂后曲终人散,什么都忘得个干干净净!我迅速纠正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及时调整了思路,以教材为载体,精心设计并组织课堂,和同学们一道走进文本,共同确立阅读核心,成为阅读的主体。
  二、品读赏析,感悟体验
  语言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没有品读与赏析。三国的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清代学者唐彪又说:“文章读得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他们两个人的话充分说明阅读体验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任何一篇文章,虽然语言是静态的,但可以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阅读和欣赏,品读赏析语言文字的精妙,阅读出作者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阅读出他自己独特的经历体验,并将他的情感外化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山的那边》的第一段中,应该读出孩子的纯真,憧憬希望,追寻希望的兴奋,以及遇到挫折时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在这首诗的最后,则要读出惊喜的心情。
  三、珍视体验,发掘个性
  新课标提醒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理解”,不能用自己的答案代替学生的感情,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窒息学生的创造。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而我们要大胆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掘他们的个性意识,这样做实质上也是在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过去,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备课中,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往往都依据教案、教参等教辅资料精心准备了“正确答案”,一旦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要么笑嘻嘻地温柔否定;要么不屑一顾的置若罔闻……现在,不行了!对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要热情地鼓励、引导,要用心去呵护那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强调尊重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多元”解读,引导学生找根据、说理由。“紧扣中心,联系全文,落到实处”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常常有独到的见解、感悟,让师生都受益匪浅。学习《羚羊木雕》时,在临时组织的“答记者问”活动中,有一问一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万芳妈妈:万芳因为友情,牺牲了一条新裤子;也因为友情,正受着委屈。她太够'哥们'了。这样好的孩子,你说'要揍她',你真的揍她了吗?你揍她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她收了人家的贵重礼物呢,还是因为刚发现她换了人家的旧裤子借题发挥呢?”答:“你放心,我并没有揍她。天下父母谁不疼自己的孩子?我也不至于小气到因为一条裤子打自己的亲骨肉。何况我早发现她的裤子被换掉了。我说'要揍她',其实是撒一个善意的谎,安慰安慰她朋友,人家更委屈着呢!哎,小家伙,你可不能乱撒谎哦!”如果对生活没有体验,对身边事情没有反思,“记者”不可能问得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如果没有感受到妈妈的爱,没有受到妈妈熏陶,“妈妈”不可能应对得如此机智、流畅,把万芳妈妈的善解人意、对女儿的疼爱诠释得如此明明白白。而我们教师一般是把万芳妈妈归到“重财轻义”一类人里的。在表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时,那两个诚实的大臣和官员趁皇帝梳装打扮之机,居然把“皇宫”里的东西悄悄往“家”里搬。教材里没有这个情节,他们改编的剧本里也没有这个情节。我问那两位同学:“为什么突发奇想加上这个呢?”答曰:“我们也是灵机一动才想到的。因为课文重在讽刺皇帝昏庸腐朽。我们这样做,一方面讽刺诚实的大臣和官员不诚实;另一方面更加反衬皇帝的腐朽昏庸。何况,这种情况现实多着呢!”透彻的理解,尖锐的观点,提醒我们老师决不能小觑学生,决不能低估他们的潜力和见识;也逼迫着我们不断的发展、提高、充实自己。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教材,让学生学习教材,形成个性化阅读,就能获得新知,培养兴趣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重視学生的阅读教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2期.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说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06-01.
  [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究》《新课程(中学版)》,2013年3期.
  [4]《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究》《速读(下旬)》,2017年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