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班主任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质量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班级管理者角色,积极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与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班级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小学 班级管理 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来,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小学生的被动性较强,这对于良好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是非常不利的。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班级管理质量对于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老师应该积极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深对于小学生学习和心理情况的了解,从而及时对班级管理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对策,对于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管理观念不正确,以管代教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之下,老师对于小学生一直是以管为主。也就是说,老师基本都是高高在上的状态,缺乏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对待小学生,从而导致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小学生对于老师始终是一种恐惧心理,不敢与老师过于接近,也不敢与老师进行主动交流。同时,老师与小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注重形式,以管代教,一味的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不仅容易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小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此时小学生表面上来看似乎对老师十分尊重,但是实际上内心是不情愿的,这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1.2老师主导班级管理,缺乏与小学生的双向沟通
  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小学生才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不管老师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运用何种管理手段,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成长情况,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有效形式。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老师与小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小学生一直对老师存在敬畏心理,不敢与老师主动沟通,同时老师也不主动深入的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导致老师在采取班级管理措施的时候,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这种缺乏有效双向沟通的班级管理模式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1.3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互动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想实现与小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管理目标,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家长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由于家长是最了解小学生基本情况的,所以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小学生的成长和心理状况,采取班级管理措施的时候,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老师与家长之间还没有构建起这样的沟通机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不仅与小学生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而且也没有将家长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应该充分借助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学校和家长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是一直以来,家长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经常被老师忽视。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多数老师也只是向家长汇报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會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或者建议。因此家长要想参与小学班级管理,尚且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途径。也就是说,在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要想与小学生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还应该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否则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班级管理目标,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影响小学生成长。
  2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2.1改变传统班级管理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影响管理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平等,老师一直处于一种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班级管理经常会出现缺乏实效性,管理目标与实际学习情况偏离的状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老师与小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及时转变这种传统的管理观念,并且班级管理者的主导地位,这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该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将小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开展,也都以促进小学生学习为中心。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让小学生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积极与小学生进行主动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同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已经成绩差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歧视。要与小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小学生积极与老师沟通,交流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这样新型师生关系就可以逐步建立,班级管理的质量也会逐渐提升。
  2.2强化发展观念,减少批评教育
  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点来看,虽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尚未完全成熟,但是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所以如果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一味的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将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实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班级管理目标,老师在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应该在尊重小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多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小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让小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当小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到老师的尊重时,就会自然拉近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对于老师的敬畏心理,从而愿意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后续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更加顺利 ,并且也能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2.3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在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中的积极作用
  在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家长是最了解小学生成长和心理发展情况的,所以在老师开展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在其中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根据现代教育管理观念,要想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由老师为主体完成的,家长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发挥。
  所以老师要想与小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应该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将家长引入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来。老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征求班级管理意见,然后将其最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进而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班级活动,让小学生在活动之中拉近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消除对于老师的恐惧心理,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优化班级管理模式,积极与小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华丽.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0):101.
  [2] 李进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7):78.
  [3] 尹巧云,刘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新生态下的班级关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0):61.
  [4] 田萍,郑德凤,郭宝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12):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