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旧的传统班级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改变班级管理观念,将“以生为本”思想融入班级管理中,科学合理地调整班级管理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措施加強班级凝聚力,加强家校沟通,从根本上改善班级管理水平与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188-02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载体。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观念陈旧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他承担着班级管理的执行工作,以及协调各方教育影响因素的责任。但班主任除了承担班级管理事务以外,也同样有着不轻的教学任务,这使得班主任分身乏术,班级管理工作也走入程序化。班主任只管保障学生的安全,维持班级的正常运作,很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
  (二)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对班级的管理目标。小学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生活、纪律等进行常规管理,在繁忙的工作压力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将班级管理做的更好、更完善,模式非常单一。
  二、小学班级管理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时代在改变,学生在变化,教育也在改革,然而班主任的理念仍停留在以往过去的经验,无法应对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变化。
  首先,学校应注重培养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激发班主任的创造能力;在班主任培训中,主动模拟各种情景,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其次,班主任要利用课外时间读书学习,站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且专业的心理辅导[1]。
  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让学生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健康成长,班主任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观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一切班级管理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成长而进行,允许学生发扬个性,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意沟通艺术
  首先,要真诚的关心学生,以朋友的角度与学生谈心,在学生犯错误时要宽容对待,从朋友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借此机会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真诚的鼓励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在发挥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班主任决不可只因为学生成绩而区别对待学生,对于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要主动伸出援手,提供指导,解决学习上的难题,班主任在短时间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得班级管理事半功倍[2]。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推手。民主的管理,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民主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如选拔班委时,班主任要进行民主选拔,另外,在常见的班委成员外,还可以增设学习小组组长岗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促进师生民主关系的建立。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完善,班级管理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班级目标管理、平行管理和情感管理等。其中,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来感染和感动每一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真诚与信任,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之情,彼此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而这种信任正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3]。
  (四)采用多种形式促进生生交流
  过去,班主任的管理过于精细化,常常把班级任务具体到谁倒垃圾、谁扫地、谁摆桌椅……然而,这样固定的安排往往让学生只注意到了自己面前的任务,而并没有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教师不妨将这个任务交给值日小组,教师要收到的效果就是教室卫生,桌椅摆放整齐,而假若出现问题,教师不是追责到哪个学生,而是追责到整个小组,最后的结果好坏,也由整个小组承担[4]。这种分工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到个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团队的荣誉,懂得做人要有担当。这样的小组活动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拓展班级管理的空间与时间
  要真正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必定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其中,与家长沟通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是便于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与家长互动交流;二是可以建立多种沟通渠道,让家长为老师提出各种合理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班级管理中的不足,让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扩大班级管理的范围[5]。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时间进行的是知识的学习,而更多的品德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如教师向学生讲解有关敬老爱幼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应该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师和幼儿的责任,但是在课堂却没有能够具体实践的环境。家庭生活中,学生会在家长的提醒下,经常做一些实践活动,增加敬老爱幼的感悟。因此,老师如果不及时和家长沟通,一方面学校教育的内容无法得到实践,另一方面还会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教育分歧。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这样家长就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配合学校工作,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6]。
  【参考文献】
  [1]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姜红霞.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3]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8).
  [4]江海.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与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5]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8).
  [6]陈媛媛,杨维靖.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