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新时代地质成果资料信息有效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时代地质成果资料信息服务工作应加强信息资源供给,提高服务产品开发质量,开展需求精准对接服务,构建地质资料服务社会共享体系。紧密围绕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不断提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水平,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有效服务。
  关键词  新时代 地质资料 信息 有效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73.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09-2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ge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product development, carry out precise demand meeting service, and construct a social sharing system of geological data service. We should closely revolve around supporting the national energy resources security and meeting the needs for serv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to achieve effective service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Keyword new era; ge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effective service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地质调查工作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坚持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记录和成果的表现形式,包括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来源和战略性信息资源,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落实新發展理念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地质资料成果信息社会化服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管控,构建开放共享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新格局,实现自然资源时代地质成果资料信息有效服务。
  一、加大地质资料公开信息资源供给
  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加大公开信息资源供给,将更多的地质调查科研成果资料面向社会公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1.加大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汇聚。切实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做到应交尽交,汇交管理与储量评审等管理环节相衔接,确保汇交及时、完整。全面清查以往的汇交欠账,依法依规组织催交、补交、保证汇交率和汇交质量。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补充完善馆藏目录摘要与目录信息并向社会公开,对于新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天内完成摘要与目录信息采编并向社会公开。保证发布的目录体现最新的服务资源。
  2.做好地质资料的定密和涉密地质图保密技术处理工作。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界限,规范地质调查成果与相关资料定密工作,加快涉密地质图保密技术处理工作,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地质资料的需求。
  (1)推进地质资料国家秘密密点标注工作,通过准确标注国家秘密,明确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便利了非涉密信息的合理利用,基本解决了保密与公开之间的矛盾以及定密工作中重定密轻解密问题,推进存量国家秘密解密工作,促进信息公开和地质调查成果的开放共享。
  形成常态化解密机制,促进成果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当国家秘密确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变更或解除国家秘密,对已解密或不涉密的地质资料,经保密审查后及时公开,不断丰富公开地质信息资源。
  (2)加快涉密地质图保密技术处理工作,尤其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图处理。已完成覆盖全国的公开版1:50万地质图、公开版1:20万地质图、公开版1:25万地质图、公开版1:25万构造建造图、公开版1:20万水文地质图共五套中等多尺度、多专业的公开版地质数据处理方案及公开版的中等比例尺地质空间数据库。满足了国家、社会急需数据的需求,提高了涉密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能力以及地质图服务的能力。
  3.推进地质成果资料需求即时服务。按照国家地质资料管理有关规定,地质调查科研项目结束地质资料需经科学系统整理进行汇交,资料汇交验收合格进馆到公开服务一般需要一年左右。实行地质成果资料即时服务,将地质成果资料和数据服务前置至项目审查完成或专家论证通过,可使项目成果服务提前半年,大大缩短了服务时间,及时向需求方提供成果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二、提高地质资料服务产品质量
  不断加大服务产品开发力度及质量,围绕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经济区带建设、新型城镇化、海洋强国、防灾减灾、污染防治等重大需求,依托馆藏各类地质信息资源,提升编研和服务产品开发水平,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题,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1.地质资料信息发布力度不断加强。在继2015—2016年连续两年发布1:5万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2017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公开版1:5万区域地质图近1000幅、累计发布量达2600幅,同时还发布了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海洋地质调查数据、国产遥感数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数据等地质资料信息。2018年4月,自然资源部首次公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地质数据资料,内容包括近年来我国最新完成的多个重要领域覆盖全国的矿产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等多类别地质资料数据,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关键地质资料,有助于地方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信息支撑。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的多个新能源利用领域的地质资料也在此次公开范围之内,例如可在城市供暖制冷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利用地下200米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能量供暖制冷的浅层地温热就公开了全国36个重要城市和15个省份的主要城市的评价报告和成果报告。   2.地质资料数据创新应用成果。创新编制《支撑服务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地质调查报告》,调查成果表明雄安新区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较轻,没有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开发;土地质量总体优良,有8600亩耕地,硒含量0.4-3.0mg/kg,且无重金属污染,符合绿色富硒耕地标准,是珍稀的优质耕地资源;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浅层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一定控制;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
  《全国自然资源图集》完成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林地、草地、湖泊和湿地资源,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地质遗迹和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和空间规划八个方面分省自然资源图集的编制工作。将有效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全国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图》反映了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和安全程度,揭示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区域分异特征,为城镇和工程建设选址综合安全评价和用途管制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记录了我国35个世界地质公园的分布、种类,展示了其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景观创造了无数奇美的地質风景。有助于普及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历史,促进旅游发展地方经济。对宣传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第一批九张图件,包括中国地质环境分区图、中国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图、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图、中国及毗邻海域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图、中国地下水资源图、中国地下水环境图、中国地面沉降现状图、中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图。《图系》包括全国和区域地质环境图件36张,其中地质环境条件类19张、地质灾害类5张、地下水类8张、矿山地质环境类2张、地质遗迹类2张。系统总结集成了我国多年来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成果资料,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将促进水工环地质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需求。
  《中国绿色矿山遥感监测图集》利用2016年和2017年的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数据和补充获取的高分辨率国产卫星数据,对661个绿色矿山中的非油气、放射性矿山(641个)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掌握矿山开发占损土地现状及变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变化。自2011年发布首批37个“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录开始,自然资源部已发布四批次、661个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地域涵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矿种涉及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稀土分散元素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图集和报告反映了当前我国绿色矿山开发环境现状及变化情况,为进一步促进绿色矿业的科学发展、绿色矿山建设和管理、国土绿化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常见地质灾害识别与避让科普手册》介绍了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大巴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灾减灾要求,逐一介绍了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的定义、形成条件、潜在识别、危险预兆、避让、逃生等。首次采用3D动画卡片模拟了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成灾模式,将枯燥的地质知识转变为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科普读物。
  三、实现地质资料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
  新时代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地质信息资源,解决立项与需求、成果与应用对接不精准的问题,围绕能源保障、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城镇化、民生加强地质调查科研,开展清洁能源开发、湿地、海岸带、水-土壤-粮食系统调查研究及安全评价,提供公益性、基础性和先行性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满足新需求,落实新任务。
  1.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服务城市走向集约、绿色、安全和智慧。开展多要素综合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加强城市地质基础工作、主动服务城市开发建设、积极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健全完善城市地质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公布后,地质工作迅速行动,围绕雄安新区规划编制需要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土地和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资源与地面沉降现状等多要素地质调查,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地下空间、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提供了依据。提出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建议。雄安新区是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第一个试点地区,首次以空间、资源、环境、灾害为调查对象,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为服务对象,以多方协调联动为工作机制,雄安新区打造了全国城市地质调查样板。
  2.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尤其是保障清洁低碳能源供应。
  (1)一是加强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的公益性调查工作。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201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7.4%,天然气达39%,这种态势未来10—20年不会改变。因此,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公益性油气调查提供更多有利勘探区块,发挥公益性油气调查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努力攻克页岩油科技难关,为国家能源保障和“百年大庆”建设提供新的接续能源。
  (2)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清洁能源勘查开发。我国石油、天然气等相对清洁能源的一次消费量占比过低,石油占比为18.3%,天然气为6.4%,远低于全球平均的33%和24%。加强地热能勘查力度和科技攻关,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解决冬季供暖的最现实、有效的措施,是减少废气排放治理雾霾污染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干热岩绿色清洁能源利用,破解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从长远战略来看,干热岩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是地热能资源中最具潜力、不可替代资源。
  (3)持续推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勘查”,特别是支柱性矿产、紧缺矿产与新能源新材料矿产重要性矿种矿产勘查,解决矿产资源进口依存度高的现实。发挥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导作用,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满足未来能源和矿产供给所需要的资源储量。   3.服务资源枯城市转型升级。一是加强矿业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指导地下空间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监测和地灾防治监测预警机制。如东北是矿业城市集中地区,有矿业城市达42座,面临着资源衰竭和转型发展困境,矿业城市由于矿山与城市高度重叠,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给城市建设发展造成极大隐患。开展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地质环境与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创新以及深部接替地质资源调查,解决影响矿业城市地质环境安全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开展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修复治理技术研究,为矿山重建和环境整治提供支撑。评价预测后矿业时期地质环境安全性与生态环境健康风险,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开展矿山深部接替地质资源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二是推动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绿色勘查、矿山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多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绿色矿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加强黑土地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东北黑土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开展黑土地退化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配及组成特征的关系及对农作物、牧草等生长的影响作用;查明土壤中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东北黑土地土壤肥力现状、土壤重金属现状,绿色食品产地分布等,查明松辽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地质量状况,为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基本农田划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为东北国家商品粮基地主体功能区划分、黑土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质量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四、完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建设
  进一步建设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支撑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之间开展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利用,形成统一、动态更新、多级联动、权威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用户能够得到足够丰富具体的地质信息资源,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務新模式。
  1.开发国家地质数据库统一管理系统、加快新采集地质调查数据动态汇聚速度,加大国家地质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力度。
  2.借助“地质云”平台,加大资料挖掘深度,提升数字服务价值。将丰富地质数据更科学、高效、精准的利用起来,强化资源共享,深化社会服务,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和手段。基于“地质云”开发更加满足政府和专业人员等需求的服务产品。提高云上共享数据库质量和信息服务产品质量,增加云上共享资源数量,推动建设地质数据共享联盟等措施,提升地学数据共享水平,提供海量数据产品智能搜索服务,增强信息化工作对地质调查、管理和社会的基础支撑与服务能力。
  3.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管理创新能力,依托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形势,切实推动地质资料成果转化,加大服务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基于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合地质资料自身的特质,增强服务产品开发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度,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及时有效的提供具有针对性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精细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发展水平对地质资料服务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信息[Z].
  [2]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年鉴[Z].
  [3]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2017年度)[Z].
  ★作者简介:陈婷玉,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副研究馆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