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的文化元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学前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启蒙教育指导师,在学前专业教学中,幼儿舞蹈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民族舞蹈的元素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指导幼儿凝聚民族情结,还能将民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为传承民族舞蹈播下希望的火种。探讨幼儿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的表现元素,为传承民族舞蹈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关    键   词]  幼儿舞蹈教学;民族舞蹈;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20-02
   幼儿舞蹈是指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1]幼儿舞蹈的特点在明快中表达情感,和咿呀学语的幼儿启蒙一样,天真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扎根,童话铺就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他们确信的童话世界永远像光亮一样照耀纯净的心灵之都。这一时期的启蒙教育容易打上深刻的烙印,植入终生难忘的人生情怀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塑造一颗又一颗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国情怀的高尚心灵的重大责任,因为幼教工作者同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幼儿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熏陶而成的道德规范,是否符合民族精神,这就需要启蒙阶段的文化沐浴。文化沐浴是心灵鸡汤,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沐浴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把民族舞蹈的神韵、风俗、情感用最直接的肢体语言——幼儿舞蹈,传授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眺望未来和守护未来的重大事情,是对幼儿进行文化沐浴的具体教育形式。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意义
   如果幼儿未来的道德和精神铸模在少儿舞蹈中能够得到确信的答案,笔者愿意把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结合起来,在学生身上开始播种这种民族情怀,让一届一届学生去悟觉、亲身感知、躬身实践。树万千桃李,育一代新人。笔者相信一个教育者始终把民族情结与个人感受结合起来,就能把幼儿舞蹈这门专业课植入民族元素和民族情感。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汇聚而成的大家庭,民族舞在各自民族之河的支流中流传演进,受民俗、地域、文化、环境的制约、各民族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所有的民间舞就是本民族漫长历史的画卷,文化元素无不打上了本民族的历史烙印。艺术家认为,“民族舞蹈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2]这种包容性决定了所有的文化表现形式都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准确表达本民族的意志和民族的精神。民族舞蹈是各民族的人民在劳动中的艺术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我国历史文化、艺术形式、民族特征的重要标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属于世界的文化艺术最具生命力。所有的民族舞蹈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培养传承者。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文化艺术的接棒人,幼儿舞蹈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元素是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方式之一。同时,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中,有助于幼儿四肢健康发育、思维扩展,利于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对提高幼儿舞蹈表现力,促进幼儿对舞蹈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蹈的融入途径
   (一)引导幼儿营造民族舞蹈氛围
   氛围是艺术环境营造表现力的关键一环。所有的民族舞蹈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舞蹈特点,幼儿不可能领悟到民族舞蹈的全面,但能感受到一个民族舞蹈的特性与氛围。所以,如何在舞蹈场景下营造一个民族舞蹈氛围很有必要。如民族版画、民族标识、民族服饰、民族语言、民族音乐,这些东西都可以在练功房、表演厅内完成对环境的布置。民族版画是直观的,只要贴在墙上,民族风情就浇铸在这面墙上;民族标识是一个民族图腾的象征,如胡杨、馕、花帽就是维吾尔族的标识,伽倻琴和长鼓舞为朝鲜族的标识,泼水节和孔雀舞乃傣族之标识……有这些标识的烘托,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的,孩子们一看到这些图片和影视背景资料,加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和表演,定能在幼儿的幼小心灵里点燃民族情感的艺术之火。民族服饰更直接、更能讓幼儿辨识民族风格。如曲巴装就是藏服的标识。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只要一穿上藏服,藏民族的风格和神韵似乎就呼之欲出;又如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只要一穿上袍服,站在蓝天白云下,头顶上一排排大雁展翅高飞,不用多少解说,孩子们自然领略到草原风情的旷达与辽远。至于民族语言,56个民族按照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等五大语系。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根据《中国的语言》《中国语言地图集》,我国有130余种语言,约30种文字。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歌曲,只要序曲一出来,代表本民族的方言土语吐出来,民族风情的味道就是那么浓郁和醇厚。民族音乐是营造民族氛围的最后一道料,也是最重要的料。因为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元素,舞蹈要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才能完成。离开了音乐,舞蹈就是无本之木,也就是说,音乐和舞蹈是和谐共生的,没有音乐,就无法谈及舞蹈。与此同时,音乐的感染力是其他表演形式无法代替的,尤其是民族音乐的感染力具有震撼性和号召力。为了提高幼儿对民族艺术的融入程度,必须引导幼儿,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利用音乐的感染力,在不同的时刻选择合适的民族音乐进行播放,提高幼儿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的理解。老师适时讲解定会增强导学前奏的音乐环境影响效果。    (二)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教学环节
   笔者所指的教学环节,并非指某一门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而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所有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只是专业课程之一,在本课程教学课程中,把民族舞蹈一些经典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中,笔者已有五年以上实践经验。具体归纳为几个字:即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认知—感知—演练—再创造。”幼儿在认知阶段,需要老师逐个引导和反复提示,一盏红灯笼、一个手帕、一件服饰这些具体可触的民族符号,并非孤立存在的实物,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肢体语言、一个眼神和颈、肩、胯的律动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舞蹈元素,它应该有民族音乐、故事、传说、情感等文化元素来支撑。因为舞蹈不是广播操,是肢体语言、是情感的宣泄,幼儿在认知阶段也许朦胧的、幼稚的,但作为老师不得不引导孩子去认真学、认真听。把舞蹈环境民族化、把舞蹈背景电声化、把舞蹈元素民族化,让孩子在对民族舞蹈的认知过程中逐渐感知一个民族图腾的艰辛、漫长、复杂。只有这样,每一个舞蹈细节才会在深刻的背景下得到完美的诠释。幼儿的感知是在不断的认知过程中得到刷新和提高的,感知是认知的升华,感知的舞蹈是有思想的舞蹈,感知的情感宣泄不是狂想和幻想,而是对作品的情感投入的结果。有人认为,幼儿的情感宣泄比之成人来得更直接、更有纯洁度。因此,幼儿的感知老师是完全能够捕捉得到的,从懵懂到情感升华,老师必须抓住闪电般的火花,点燃孩子的身心,与之共鸣,在这一时机反复演练、总结提高,最后达到再创造的演绎高潮。演练和再创造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断断续续。一气呵成的演练创造效果往往如行云流水,幼儿易记易练;断断续续的作品,是因为一时找不到感觉,在反思的过程中结合民族舞蹈的某个背景、某个元素、某个故事找到了所有表达的舞蹈语言,这样精雕细刻的幼儿作品,也许就是精品。一言以蔽之: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是指导幼儿舞蹈教学的“金钥匙”,是培养孩子从小拥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方法之一。
   (三)幼儿舞蹈与民族舞蹈融合的基本技法
   幼儿舞蹈活泼简单,民族舞蹈博大精深。两种舞蹈属性要实现情感上、表现技法上的深度融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在借鉴与融合两种思维模式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说借鉴,借鉴的本质是参考性改进,与融合有着本质的区别。借鉴只是根据幼儿舞蹈的形式,把民族舞蹈的部分内容或经典动作照搬过来,改变民族舞蹈的律动规律,在幼儿舞蹈的律动规律中演绎民族舞蹈的部分内容。比如,用幼儿舞蹈的旋律来演绎东北秧歌舞蹈,让幼儿结合音乐、视频或者音频等教学辅助工具,学习东北舞蹈的步法以及秧歌的摆动幅度、跳跃、表情等,这将有助于提升幼儿对东北秧歌文化内容的辨识性理解。其次,融合的层面不是简单的借鉴,融合不仅要分析民族舞蹈的动作和内涵,而且还要把舞蹈动作和内涵与幼儿舞蹈的形式衔接起来,融会贯通,成为一段比较流畅的幼儿舞蹈,这样的融合难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幼儿模仿民族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度分析舞蹈动作背后的内容。幼儿一般只有辨识能力而无分析能力,如何让深奥的民族舞蹈内涵成为一幅幅画面,渗透到幼儿的脑海里,这就需要从借鉴的层面上提升到融合的层面上来。民族舞蹈中每一个动作要么有故事、有历史渊源。要把这些久远的故事变成童话一样的意境,用画面传达给幼儿,课前必须做足“功课”。笔者通常是用影视资料导入课程。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时,播放草原文化的视频资料。蒙古舞蹈动作中的骑马文化,抖肩、柔臂等舞蹈动作,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用幼儿舞蹈的分解法拆卸开来,这些动作早期都来源于草原上的马背文化,笔者让幼儿骑在电动马背上感受马背上抖动的欢快与奔放。最后,把蒙古舞改编成适合幼儿舞蹈特点的融合性幼儿民族舞蹈。这是一个再创作、再认识的过程,目的是让融合后的民族舞蹈具有一定的辨识性、合乎幼儿舞蹈的基本属性。
   三、幼儿舞蹈教学融入民族元素后的再认识
   几年的舞蹈教学实践,笔者始终饱含一颗民族责任心,把民族情感与职业结合起来,用行动来兑现自己的初衷和热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民族艺术情感在教学中表达就是把舞蹈民族化,把艺术民族风格化。这种坚持是笔者的从教之路,也是不断探索之路。诗人说诗心在远方,而笔者也要说舞者的心路也在远方,因为民族艺术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永远是发展的、动态的。发展和动态的艺术也将把每一个舞者带向远方,不管有多远,笔者都要用脚去丈量。
   参考文献:
   [1]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劇之家,2015(5):34.
   [2]庞志娟.浅谈怎样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J].艺术科技,2014(3):78.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