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孙诒让“博”之思想及当代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确定了“博、爱、雅、艺”四个词作为学院“师范气质”核心词。“博,代表着为师者应有的好学精神和包容态度,不仅应广泛涉猎知识,而且应有博大的胸怀与涵养”。而孙诒让在博方面表现突出,不仅具有广博的学识而且具有广博的胸怀。研究孙诒让的“博”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学生自身“师范气质”的提升。
  关键词:孙诒让;博;思想;当代价值
  孙诒让是中国晚清经学大师,郭沫若说他是“启后承前一巨儒”,梁启超称其为“清末第一大师”。作为巨儒和大师,他具有“博”之思想。孙诒让的“博”不仅表现为广博的学识,也体现为广博的胸怀。孙诒让“博”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于治学、教育、做人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孙诒让“博”之思想
  孙诒让的“博”主要体现在广博的学识和广博的胸怀两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学识渊博
  1、博采诸家精义,成一代《周礼》新疏
  南宋初,浙南学者林椅“以《周礼》为周公经世之书”,后陈傅良将《周礼》和朝政联系起来,从他们开始《周礼》便被认为是可治后世的经世之学,被认为是周公治太平之书,历朝历代对其著述作疏的不胜枚举,到了清代由于文字狱,文人开始全面考证历朝历代的古籍,校勘训诂之风大作。而孙诒让正是这其中集大成者。孙诒让以郑注、贾疏为基础,广泛收集自汉唐至清历代疏注以及研治《周礼》的诸家学说,汇聚研究,取舍有度,博采诸家精义,力求在前人基础上形成更精深、完整的一代新疏。据方向东的《孙诒让训诂研究》统计,《周礼正义》中引用的诸家学说共达148家。从汉唐以来刘歆、王肃、杜预、刘炫、孔颖达,宋王安石、薛季宣,以至清顾炎武、江永、焦循、金榜、段玉裁、惠士奇、孔广森、李光地、程瑶田、黄以周、俞樾等均有所采。据杜珠生《周礼正义稿本探略》统计,引用诸家说条数共1704条。
  2、集清人研究精华,成《墨子》最详注本
  墨子很容易被遗忘,但不该被遗忘,墨子的思想是一种来源于社会底层的朴实哲学,墨家精神以风险为核心,是一种积极的救世精神,尽管这种精神有时枉顾人的正常需求,但在精神层面仍然激励着人们刻苦进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墨子的“兼爱”在诸子百家学说之中无疑是空谷传音。孙诒让研究《墨子》,是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子》而已矣”,明确了墨家学说的经世价值,他认为墨家提倡的非攻、兼爱、节用、尚贤等理念,十分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因此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孙诒让治《墨子》也充分体现了乾嘉学派的特点,笔者参考朱瑞平的研究对孙诒让著《墨子间诂》时参考的文献做了以下梳理,涉及类书、字书以及古人注疏三类,如类书涉及魏徵的《群书治要》、《太平御览》,罗泌的《路史》,王应麟的《玉海》,徐坚的《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字书包括《尔雅》(郭璞注)、《说文解字》(二徐注)、《方言》(郭璞注)、《玉篇》、《小尔雅》、《广雅》、《仓颉篇》等著作;参考并融合了《易经》(郑注,孔疏)、《尚书》(伪孔传,孔疏)、《诗经》(毛传,郑笺,孔疏)、《周礼》(郑注,郑众注,郑司农注,杜子春注,孔疏)、《仪礼》(郑注,贾公彦疏)等二十余部古人注疏。总计《墨子间诂》的内容涉及历代著述五十余部,而孙诒让对这些材料并非是拿来就用,而是加以选择,有的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增添、拓展,有的结合不同类型的古籍进行修正。如对于《尚贤下》中“躄”的校雠孙诒让就利用了《说文解字》、《吕氏春秋》和《荀子》。单是校雠一个字孙诒让就灵活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古文经典信手拈来,其学识之博,可见一斑。
  《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的复苏之作,自孙诒让起,这个沉寂了两千多年的学说重现人间。在孙诒让《墨子间诂》问世六十年内,对《墨子》的研究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欣欣向荣之势。1923年《墨子辩解》(伍非百)、《墨子大取篇义释》(张之锐)问世;1926年栾调甫写成《墨辩讨论》;1931年初张其煌写成《墨经通解》,同年邓高镜的《墨经新释》出版;1932年《先秦辩学史》(郭湛波)问世;1933年出版《墨经新注》(鲁大东);1936年《墨子辩经讲疏》(顾实);1956年《墨家的形式逻辑》(詹剑峰);1958年先后出版《墨辩发微》(谭戒甫)、《墨经校诠》(高亨);1961年汪奠写成《墨辩的逻辑科学思想分析》。直至现在,对《墨子》的研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墨子间诂》为底本,足可见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是近代墨学复苏的开端,孙诒让本人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和地位。
  3、筚路蓝缕,成甲骨文开山之作
  孙诒让交友面很广,而且学术包容性很大,他在文字学方面的研究过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孙诒让是“深于《仓》、《雅》、《周官》之学者”,這些积累使得他对商周的史事、制度、文物等都很熟悉。从《契文举例》中可以看出他对《说文解字》的运用是非常熟练的,可以说得心应手:有时他以《说文解字》小篆、古文、籀文与甲骨文进行字形的对比,有时校正《说文解字》的错误之处,有时证实《说文解字》的正确之所,这说明他对《说文解字》非常熟悉,可以说是了然于胸。孙诒让在《契文举例·序》中说自己“蒙治古文大篆之学四十年,所见彝器款识逾两千种”,足可见其学识之博。“他所作《周礼正义》和《古籀拾遗》、《古籀余论》都是极有价值的著作,而尤以后两书推进了金文研究的方法。”这一切使他具备了研治甲骨文的有利条件,加上他创造性地运用一些考释古文字的正确方法,所以一旦涉及甲骨文考释,便出手不凡,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孙诒让的贡献并不只是解读了甲骨文,更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汉字的“幼年形态”。一个文明的传承需要声音,更需要文字,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投身于《格萨尔王》的记录、整理以及藏译汉。一个民族记忆的消失便是最大等级的灭亡,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文字的灭亡。   4、以专带博,学术成果相继出现
  以专带博,这是孙诒让治学的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带动了孙诒让多种学术成果的涌现。
  孙诒让以研治《周礼》为中心,广泛研读了先秦汉唐古籍,几乎遍及所有的主要文献,涉猎范围之广,用力之深,明显带动了《墨子间诂》、《札迻》的成书,以及《大戴礼记斠补》、《尚书骈枝》、《周书斠补》、《九旗古义述》等副产品。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孙诒让在校勘、整理古籍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训诂,而其考据能力尤其得益于古籍学渊博的学识。训诂、校勘、深厚的学识构成了孙诒让古籍整理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基石。《九旗古义述》《尚书骈枝》等都是集训诂、考证、校勘成果于一身的巨著。例如对《说苑·辩物》中“搦脑髓,束盲莫”的校勘,一个姓卢的学者校“盲”为“育”,引用了《史记》中“揲荒瓜幕”一句,认为“盲莫”即“荒幕”,“幕”是“膜”。孙诒让认同他的说法,并进一步指出,《史记》中“盲”作“荒”,是古字通用,“莫”“幕”都是“膜”的借字,引用了《釋名·释形体》“膜,幕也,幕络一体也”一句。又引用古代医典《素问》,《痹论篇》中“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王冰注:“盲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由此,“盲莫”的意思开始明朗。孙诒让解释“盲”一字,引用了卢校、《释名》、《素问》等资料,涉及校勘学、古代医学以及古代史学等方面,而这些资料都是他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需要时从他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出来加以利用便斐然成篇,有理有据,这样的考据在他的著作中比比皆是,思虑周全、论证严密,足可见孙诒让之博学。
  (二)胸怀广博
  孙诒让的“博”不仅表现为广博的学识,也体现在他广博的胸怀上。
  在对康有为的态度上,尽管孙诒让和康有为之间存在着经今古文之争,极不同意康有为对古文经学的武断攻讦。但在面临民族危机,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形之下,孙诒让以大局为重,不持门户之见,坚决地站在康梁变法的一边,肯定了康有为对当时中国局势的判断。他明确表示:“康氏学术之谬,数年前弟即深斥之,去年致章枚叔书亦曾及之。然其七八上书,则深钦佩其洞中中土之症结。与卓如则甚佩服其《变法通议》之剀切详明,不敢以其主张康学之执拗而薄之”。孙诒让在百日维新前后都非常鲜明地站在了维新变法者一边,他在政治上是相对开明进步的,他支持革命,绝不退缩,即使和康有为有着学术上的分歧,但在社会动荡的变革时期孙诒让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博大的胸怀。
  对张之洞孙诒让也是如此。张之洞和孙诒让的交往前期是非常和谐的,但后期两人政见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张之洞随着官位不断上升慢慢成为了封建卫道士,并且曾秘密追捕章太炎,而孙诒让则渐渐向革命派靠拢,他通过黄绍箕等人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章太炎,并让章太炎逃往日本避祸。虽然如此,两人在学术观点上却很接近,也因此两人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对待政见不同的人,孙诒让并不是以偏概全,而是充分肯定了张之洞的学术成就,胸怀之广,令人敬佩。
  二、孙诒让“博”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促进良好治学风气的形成
  孙诒让有非凡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方法,为研治《周礼》,他几乎遍览先秦古籍,引证古文典籍上百种;研究金石和校勘中常常一想就是一整天;得到善本时“狂喜累目”等等。他治学严谨,选择底本时多方面核对,比较,校雠时结合了金石等实物和历代学者的论述,仔细对比,从不草率地得出结论。他勇于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那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条,推动了开放的学术风气的形成;他有着可贵的求变思想,在面临危机时善于灵活处理,善于汲人之长为我所用。当今社会发展飞快,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没有了阅读的习惯,由于学业等各种因素,师范生在校期间的阅读量并不尽如人意,在阅读方面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于师范生而言,应该广泛阅读积累学识,不断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分钻研,潜心研究,形成知识体系,学习孙诒让严谨治学的精神,以他为治学榜样,不能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做终身学习的研究型教师。
  (二)推动思想品德的修炼
  孙诒让有着博大的胸怀,他在待人处事上始终秉持着传统儒家学者“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张载说过,学者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境界应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治学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面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都应有一颗宽容的心,不同观点的碰撞、学术思想百家争鸣才是文化的繁荣。
  孙诒让在人生道路目标上,淡泊名利,淡于科场失利,淡于官场进退,把治学和为官视为平等的人生价值选择。作为当代教师,更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为了得失过于斤斤计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将教书育人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孙诒让宠辱不惊的心境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努力修习的,这不仅是作为师者应有的,更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具备的优秀的品质。
  孙诒让治学严谨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广博胸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人民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而师范生学习孙诒让“博”的思想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有助于自身“师范气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军.孙诒让“兴教强国”实践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7.
  [2]  俞雄.孙诒让传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30.
  [3]  孙诒让.墨子间诂[M].中华书局,1986.7:1.
  [4]  王兴文.孙诒让与温州教育近代化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9:78.
  [5]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孙诒让研究论文集[M].江西出版社集团,2007.12:223.
  [6]  张宪文.孙诒让遗文辑存[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5:95.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一般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张冰洁,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施春晖,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