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好习作单元,助力习作起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單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精读课文;观察记录表;例文旁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准确科学解读编排意图
  (一)习作单元编排结构
  统编语文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包含2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2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和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单元与普通单元相比,习作单元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编排意图和教学价值。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这两类课文各有其不同特点和价值担当。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间,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
  (二)习作单元编排位置
  三年级上册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编排有一次习作,而习作单元被编排在第五单元,整册习作话题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发现自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开始,主题和话题的选择指向性更加明确,上册后四个单元的习作话题选择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不管是“缤纷世界”“这儿真美”,还是“我有一个想法”“那次玩得真高兴”,都离不开通过观察来积累习作素材。可见,第五单元是三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的一个重大转折,因此,用好这个单元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读精读课文,落实单元习作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
  根据本单元的编排意图及特点,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在教学内容、积累语言方面应不作太多要求,应重在观察和表达方法的获取,凸显“阅读铺路,读写结合”的理念。笔者在教学这两篇精读课文时候在“感受细致观察”进行了重锤敲打。
  以《搭船的鸟》为例,出示两组句子: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天下着雨。船夫摇着橹。
  1.自由朗读句子,思考: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之处?
  2.交流:
  生1:老师,这两句话都写了雨和船夫。
  师:你真会读书,那这两句话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第一句话写得比较具体,第二句话写得比较简单。
  师:你真是个会认真观察的孩子。那你们更喜欢哪句话呢?说说理由。
  生3:我喜欢第一句话,因为读着第一句话,我仿佛听到了雨声,沙啦沙啦,坐在船舱里听起来特别响,我听过。
  生4:当时的雨肯定很大,作者都说雨点打在船篷上。
  生5:我仿佛能看到船夫摇橹的样子,就跟上次妈妈带我去乌镇玩的时候看到的一样。
  生6:老师,披着蓑衣我也见过,我爷爷家里有一件蓑衣,爷爷说蓑衣就是农民的雨衣,穿着它就不怕被雨淋湿啦。
  师:孩子们,你们都读进文字中去啦,真好!这要感谢作者,他对大雨的声音、船夫的穿着、位置和动作做了观察,像这样多方面的观察就叫细致观察。就像你们说的,细致观察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
  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细致的观察,并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在孩子心中埋下细致观察的嫩芽,顺势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搭船的鸟”的细致观察。
  三、运用观察记录表,积极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教学离不开“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精读课文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方法,也就是“怎么写”。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解决“写什么”问题,对于习作,学生依然是眉头紧锁、紧咬笔头。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呢?毫无疑问,观察并记录下来是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方法。完成两篇精读课文和初试身手的学习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份题为“小眼睛  大世界”的观察记录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习惯,并为后面单元的习作积极积累素材。
  观察记录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中有什么发现,可以用文字、画图、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第二部分是简要记录观察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第一部分力求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拍一拍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第二部分则期待通过记录和分享观察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自发商定相同观察对象,之后互相比较谁发现的事物特点多,在班级中形成了“人人会观察”的良好风气。
  四、活用例文旁批,提升习作评价能力
  习作单元除了安排两篇精读课文之外,还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两篇例文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水果入手,全文语言朴素,情感真实,为学生在取材和表达方法上起了启发和示范作用。两篇例文除了课后习题之外,还各安排了两处旁批。“作者观察得真仔细,他发现‘王子’学‘狗’的时候叫得最欢”“作者把杨梅的变化观察得多仔细啊”指向单元主题“留心观察”。“‘王子’竟敢跟火车赛跑,真有趣”“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这么具体可感,让人想亲自尝一尝它的滋味”则指向表达方法。这种旁批形式不仅是阅读理解的表现,更是阅读体会的输出。但是,三年级的孩子还缺乏自主批注能力,因此如果要合理使用例文旁批提升评价能力的话,就要给学生提供扶手。教学时,笔者在让学生关注和了解旁批之后,提供了句式 “作者观察得真仔细啊,他发现       。”“作者把      观察得多仔细啊!”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对两篇例文进行个性旁批。这个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形成观察意识和习惯;二是为后几个单元的习作互评习得方法,做好铺垫。
  研读精读课文,初步形成了观察意识和习惯;观察记录表的实战演练,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借助例文旁批,进一步体会到了观察的好处。此时,完成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自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学生能从积累的习作素材中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组织语言写清楚。本单元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延续到了后几个单元的学习,用记录表记录生活成了学生们的日常,单元习作“写什么”得到解决。同时,后几个单元的学习也紧扣单元主题挖掘课文中的语用点,解决学生“怎么写”问题。
  用好习作单元,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还习得了习作方法,助推习作起步。作文,肯定不会成为学生口中那件可怕的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