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公共管理理念对我国高校管理机制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其生源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整个高校教育管理事业迅速得到发展,在提高毕业生基本数量的同时,也需要自身的管理机制发展。公共管理理念中的许多理论可以应用到高校管理机制的发展中,因此,首先介绍公共管理的理论内涵,其次分析公共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机制的意义以及指出其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最后提出促进高校管理机制发展的相关对策,对我国今后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建设性意义。
  [关    键   词]  公共管理理念;高校管理机制;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90-02
   在生源量不断增多的同时,高等院校的教育事业也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在教育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急需进行改革。这就需要高校在整个管理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吸收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保证高校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公共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强调服务职能,在保证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宏观调控基础上,在高校的建设过程中认识到自身职能的转变。因此,必须对公共管理的内涵進行分析,进而分析其对高校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学界对公共管理的内涵已经有了众多研究,在其定义上也形成了有关共识。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一系列公共组织,比如政府以及学校,这些组织一般而言都有着较为确定的公共权力,可以在行使自身权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作出贡献。公共管理的客体是一系列社会中的公共事务,在公共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管理,并且融入一定的社会活动之中。
   二、公共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机制的意义
   (一)符合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质
   公共管理理念对高校管理机制的意义体现在符合高等教育本身的性质上,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语境下,可以将市场中的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共产品,另一种是私人产品,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在萨缪尔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公共产品的特征进行准确了解,在社会成员进行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我们可以指导其中存在的非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并不影响他人使用,在公共产品的收益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非排他性,两种特征相辅相成。在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中,我们可以将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作为研究重点。我们再把视角转移到高校上来,其提供的教育服务属于一种公共服务,并且其公共产品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因此其也具有服务的非排他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教育资源如同其他资源一样有着稀缺性,但是其属于公共产品的相应范畴。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存在的公共产品特征符合公共管理理念中的相关知识,因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借鉴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后续的改革工作。
   (二)符合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
   在公共管理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其核心价值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政府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端,需要进行相关的机制改革,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运行方式,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运行效率,在整个运作方式上也有着较大的改变。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有了新的改革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具体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认为高校已经渐渐作为一个公共组织独立出来,并且有着较轻的政府管制,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有着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在内部制度上可以进行较大的改革,改革的相关工作重心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转移,这种转移的方向从学校外部转移到了高校内部,可以看出处理政府的关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是将高校的众多资源转移到相关的微观体制改革过程中,这与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一致的。
   三、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机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管理机制较为落后
   在针对高校管理事业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其教育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在公共管理的理论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与传统公共行政中的重大不同,并且可以在遵守既定法律的前提下,可以针对相应的法规进行员工绩效的测定与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整个管理评估的方面,在行政规制的具体方面,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进行放松,与传统的严格行政规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有着明确的绩效控制目标,公共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在高校的具体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上进行具体的相关规定,也可以在科研工作上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但是原先的制度中有着较强的层级化特征,在这种模式下很难进行较为具体化的测量工作,不能保证其进行数量化的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制定特定的管理标准进行考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高校后勤服务机制发展缓慢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理念中,认为政府需要在特定的管理过程中引进市相关的场机制,以弥补自身公共产品生产的不足,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共服务在供给层面的垄断性特征。在高校的后勤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其本身的改革节奏并不是很强,在实践的具体情况中,我们看到整个高校的后勤服务机制并没有进行完善的社会化改革,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不能有效支持整个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高校中的后勤部门在实践过程中缺少主动拓展学生以及教师服务的深度,在服务的广度上也没有较为持续的发展动力。在中国当下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些高校往往在合并之后没有进行充分的后勤管理机制改革,并且模式运行的方式也有着较大不同,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与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    (三)教师团队素养有待提高
   在当下的高校管理机制发展过程中,可以发展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个高校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外延建设,包括整个校园的规模建设,其中也包括整个宿舍条件建设。这些建设是一个高校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硬件,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也存在着特定的建设需求,比如一个学校自身的文化以及高校当中的教师资源建设。在当下高校的教师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对高层次的博士人才的引进比例并不高,导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出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是高校领导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应对公共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机制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为教师发挥自身创造力创造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理念指导下,高校领导需要为教师进一步发挥自身创造力创设良好的环境,高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办学理念的改革,保证学校的管理体制可以有着充分的自身活力。教师的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一方面要看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否过硬,另一方面要看学校是否有着较为先进的教师管理理念。在整个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处理与学院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并且對之后的教学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两者在实际的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对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学院的工作中,其具体承担了相应的专业教学工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科研相关工作,在高等院校的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将学院作为整个工作的重心所在。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学校的具体工作方向,将自身的工作资源进一步倾向于学院,再对学校的管理方式要及时更新,保证为学院中的教师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公共管理理念的具体指导下,政府的整体监管职能在逐渐减少,将一部分政府的运作部门成功纳入市场的体系之中,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保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可以将自身的机关单位进行管理重心的转移工作,保证其角色从要将单纯的教学者转变为具有综合管理职能工作人员,进一步简化学校的职能,保证学院有充分的自主性,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其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计划。
   (二)通过第三方组织促进教育管理机制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效仿公共组织业务外包的方式积极发展第三方组织,促进整个教育管理机制发展,在整个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针对相关的机关单位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通过第三方组织的加入,可以激发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中采用激励机制,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工作,帮助提高其科研能力,使教师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自身的职业规划。
   (三)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要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并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功,给学校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比如,在具体的课堂上,有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疑问不是很重视,不能保证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另外一些教师还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证教师对学生的疑问加以重视,并且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优化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管理理念不断发展的同时,可以发现其对整个高校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理论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众多问题,比如教师管理机制较为落后、高校后勤服务机制发展缓慢以及教师团队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为教师发挥自身创造力创造环境、通过第三方组织促进教育管理机制发展来进行问题解决,并且要注意教师整体素质的建设,保证高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申健.基于新公共管理的普通高校管理改革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2]李金龙.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3]田培杰.协同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与分析模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4]钟铁铮.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