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车载后视镜界面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娱乐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它除了需要美观的界面设计,更加重视用优质智能的交互方式来完善后视镜的整体功能。车载导航产品的使用情境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于其他电子类产品。前者对安全性、准确性和用户体验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论文重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及简化操作流程展开探讨研究。
  关键词:用户体验;智能车载;界面设计
  1 车载应用环境分析
  智能车载产品的使用环境特殊,安全性是用户考虑的首要因素,所以车载产品的人机交互设计,应尽可能降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用户听觉、视觉、触觉等资源的占用。用不同方式的实现成本来比较,在交互方式的实现上,尽量使用语音交互方式,减少触觉和听觉的交互行为,如果一定要用触摸的方式进行操作,可减少点击次数,界面框架也应更加简洁易识别,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元素及视觉引导。
  驾驶环境有日夜的变化、天气的变化、行驶过程中的抖动等一系列影响因素,这些都会对车载产品的设计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环境下的特殊需求,最大化降低外界环境对用户带来的困扰。
  2 车载交互方式分析
  车载后视镜的交互不同于pad、手机,车载的交互方式主要围绕汽车的驾驶安全展开,驾驶安全是首要需求。这也对智能后视镜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合理有效地突出安全驾驶的提示信息,还必须尽可能地删除不必要的功能操作,以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2.1 语音交互,听觉优先
  在车载产品的交互方式中,语音交互是驾驶员成本最低的交互方式,因此也是首要考虑的方式之一。驾驶员只需要说话即可完成指令,不需要触觉和视觉的配合。语音交互功能已经非常成熟,在其他电子产品中应用的也较多,但都以普通话作为标准,部分普通话水平有限的用户使用起来的体验会相对较差,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问题终究会被解决。
  2.2 体感交互—
  体感交互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很多电动游戏产品设计中已有广泛应用。用户主要可以通过手势晃动跟智能后视镜互动,用摇晃的手势唤醒操作界面,运行成本非常低,适合在汽车中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更加丰富的体感交互操作方式。
  3 车载后视镜交互界面分析
  由于智能后视镜界面尺寸大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界面设计不同于其他智能设备的设计。手机和pad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状态栏和导航栏的布局是上下位置。而智能后视镜需要左右布局,才能最大化利用其设备小空间大的特点。通过以上描述,为了更合理地利用界面空间,同时减少过多信息层级带来的困扰,在设计过程考虑使用左右结构的卡片式布局。
  3.1 点击范围的设计
  正常环境下电子设备避免误操作的点击范围,苹果公司定为88px,google定为96,这里强调的是较为舒适的正常使用情境下。而在特殊的车载环境下,产品应尽可能地增加点击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操作的准确性,降低误操作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操作热区的划分。红色属于用户困难操作区域,是驾驶员不容易去操作的死角,这个区域的按钮会给驾驶员的操作带来困难。橙色属于可操作区域,即相对舒适区域,这个区域的操作会增加驾驶员的操作成本。绿色是用户距离最近的位置,是驾驶员在抬起手臂的时候最容易操作的区域。
  3.2 交互界面布局的设计
  九宫格式入口是现在比较主流的首页功能布局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借鉴了windows的桌面菜单设计。这些功能入口有可能是均等的布局方式,也有可能是根据功能等级的不同有区域大小的不同。
  分屏幕设计是指将智能后视镜分为菜单区和导航区。菜单区域的功能与九宫格入口式的设计思路基本相同。导航区域是专门为安全驾驶设计的,这个区域不会被任何功能所覆盖。该区域分为交通报警状态和导航状态。在路况状态驾驶员可以轻松查看周边路况信息,比如周边路况是否拥堵等信息。导航状态将显示更多驾驶信息,以指导驾驶员安全驾驶。
  在场景之间切换,特斯拉的内容显示思路是首先默认将交通信息显示为桌面背景,其他功能以快捷菜单的方式展现。点击内容后,内容会通过分屏的方式在路况上展示。这种操作方式默认首先满足安全驾驶的要求,其次在操作时通过分屏满足内容展示的要求。在这种交互布局中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切换功能,无须退出界面操作,操作成本较低。
  4 结语
  智能车载产品在不断更新改进以跟上科技的步伐,但始终都围绕驾驶的安全性展开研究。如今体验至上、用户为王的时代,在满足基本驾驶安全的同时,如何让交互体验更加舒适需要继续研究然后优化改进。语音交互、触摸交互、体感交互都是目前涉及较多的交互方式,在未来,成熟的科技会让用户体验与智能车载产品更完美地统合。
  参考文献:
  [1] 车载智能后视镜交互布局分析[DB/OL]. https://www.uisdc.com/car-rearview-mirror-layout-analysis.
  [2] 智能后视镜用户体验设计前期分析[DB/OL].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DIzOTAw.html.
  [3] 劉昕.车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轿车智能后视镜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