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下的广告形象设计与品牌塑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不断涌出,面对电子阅读的流行化、移动终端的普及化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对传统的广告形象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设计师应走在时代的前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与时代契合的广告形象,发挥广告应有的价值,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
  关键词:新时代;广告形象设计;品牌塑造
  美国广告学家克劳德·霍普金斯(Claude Hopkins)认为:广告是将各种高度精练的信息,采用艺术手法,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大众,以加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最终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事物和活动。也有人将广告分为了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一些书籍上的定义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基本内涵是相同的,即广告是一切面向大众的传达有效信息的告知活动。
  1 传统广告与新时代广告比较
  传统广告与新时代广告的区别在于传播模式与表现形式不同。在传播模式上,传统广告的传播模式是通过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对目标受众进行单向传播,缺乏互动性。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说服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而新时代下广告形象设计的发展则具有互动性与即时性的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双向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广告信息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传递,品牌空间也得到了延展。在表现形式上,传统广告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渠道传播信息,而新时代下的广告则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与目标受众之间具有互动性,与传统广告结合,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新时代广告形象设计与品牌塑造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设计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传播载体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发展到新媒体,广告形象设计也在慢慢超出原有的范畴,覆盖更加广阔的领域。面对机遇与挑战,设计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将新媒体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领域,促进广告形象设计的时代性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设计的目的是不变的,都是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品牌的形象进行分析定位,有利于更有效的信息传达。
  新时代下广告形象的表现形式多样,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步发展,主要包括了纯文字形式、图文结合形式、互动游戏形式、企业的官方网站以及H5广告等表现形式。
  2.1 纯文字形式广告
  纯文字形式的广告可以通过网页上的文本超链接形式,引领人们到达指定的页面;可以通过网页中滚动的文字,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链接到相应的页面广告;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不同的关键词对应不同的内容。纯文字形式的广告具有较高的定位程度,对相应的品牌有直接的文字描述,针对具体的目标受众,广告效果明显。
  2.2 图文结合形式广告
  图文结合形式的广告为目前最常见的互联网广告类型。大致分为了旗帜类广告、漂浮广告、弹出式广告等。这类广告的主要特点是视觉冲击力比较大,容易引起目标受众的阅读兴趣,进而通过单击到达指定的页面广告,有效地传达信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弹出式广告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出现过于频繁,容易引起目标受众的逆反心理。
  2.3 互动游戏形式广告
  互动游戏形式的广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可以将广告信息作为附加内容在游戏中出现,也可以专门为广告信息设计一个表现品牌形象的互动游戏,激发目标受众的购买欲望。通过互动游戏可以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這类型广告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显著。
  2.4 企业官方网站
  企业官方网站的形式是品牌经常采用的广告形式。这类型广告包含了品牌的简介、产品信息等,信息完整,能使目标受众对品牌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还可以做不定时的活动,方便目标受众购买产品,可以有效地增加产品竞争力,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
  2.5 移动端的H5广告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不断普及,H5广告应运而生。H5广告总称为HTML5,属于移动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具有很好的交互性与移动性。H5广告可以利用大数据,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兴趣推送相应的广告信息,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最大化地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随着H5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具有低成本、便捷、即时性的特点,内容富有故事性娱乐性,能够使目标受众沉浸其中,并且乐于分享给周围的人们,使广告信息的传播范围最大化,从而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品牌的欢迎。
  3 结语
  设计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满足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产品之间的需求。在新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广告形象设计有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新时代下的广告作为品牌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传播模式还是具体的设计表现来看,都离不开品牌塑造和消费者心理的需求。所以,在广告形象设计方面,应从品牌形象、目标受众的情感心理因素等方面多做考虑,从而塑造成功的品牌形象。对设计师而言,需要摆脱单一学科模式,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储备的综合型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 魏莹,柯善军,肖著强.广告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贾琪(1993—),女,山西汾阳人,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