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视觉障碍者感知行为分析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视觉障碍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障碍,并结合其感知行为如听觉、触觉、视觉进行分析,把相关的感官刺激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给视觉障碍者提供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视觉障碍者;感知行为;感官刺激法
  1 中国视力残疾人的现状
  1.1 视力残疾患病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视力残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1]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单纯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0.94%。其中,盲患病率为0.31%,低视力患病率为0.63%。盲视力与低视力患病率之比为1∶2.03。根据我国现有人口13多亿人推算,我国单纯视力残疾的人数达1230万人。大部分人具有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分析视觉障碍者的感知行为并把它用到实际生活中,对视觉障碍者来说,能够大大提升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使他们更积极更阳光地面对生活。由于视力残疾人中轻度视力残疾人占多数,所以视觉障碍者在有障碍人群中不易被发现。
  1.2 视力残疾的影响因素
  视力残疾受地区、年龄、医疗水平、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环境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与视力受损的相关性最强,随着视觉障碍者年龄的增长,失明和视力障碍的患病率都在增加,在不同的年龄段主要的致病因素也不相同。在40~69岁,青光眼是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70岁后白内障是导致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1]
  1.3 视力残疾人的主要障碍
  视觉障碍者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像正常人那样通过视觉观察外界环境,无法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在交通复杂的情况下,视觉障碍者面对拥挤的通道无法行走;在铺设盲道的地面,脚部触感不强或者盲道有损坏;地面与地面之间存在高度差,如坡道、楼梯等;行走空间存在阻碍行走的障碍物;地面过于光滑也会给视觉障碍者带来不便;楼梯的扶手只在一侧或者扶手与扶手之间存在断层不连续的现象;一些生活设施布置不合理,给视觉障碍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指示牌等带有引导作用的标识存在不清晰或者存在误导现象。
  2 视觉障碍者的感知行为
  感知行为指听觉、视觉、触觉等一系列感觉系统引导人类做出的一些辨别外界事物的行为与能力。人体各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比例分别为87%(视觉)、7%(听觉)、1.5%(触觉)、3.5%(嗅觉)和1%(味觉)。[2,3]由于视觉障碍者对于视觉这方面感觉系统比较弱,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感官行为进行分析。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都能对感知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内部刺激即通过大脑使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外部刺激如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等。
  视觉障碍者主要通过视觉以外的感知行为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视觉受限,大部分通过听觉和触觉来实现,视觉障碍者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官获得的,味觉和嗅觉感官对于视觉残疾者来说使用起来比较困难。
  2.1 听觉感知行为
  听觉是人类除了视觉之外最重要的感觉,几乎每个环境都会存在声音,人们都能感知到声音的存在,所以说听觉具有广泛性。视觉障碍者通过周围物体发出的声音来识别自己的方向和位置,从而进行下一步行动。比如,在空旷的场地中大声喊叫会产生回音,通过这个回音有时可以判断出自己所在的方位。众所周知,声音有动听和刺耳之分,我们要学会利用动听的声音给视觉障碍者提供帮助,规避刺耳的噪音,尽量把它的影响降到最小。
  2.2 视觉感知行为
  这一感知行为主要针对没有完全失明的视觉障碍者,对于低视力者,他们能够感觉到微弱的光线、强烈的色彩对比。[4]一些指示标识常常采用底色和文字颜色对比搭配,突出文字的颜色,给低视力者眼前一亮的感觉。盲道的凹凸纹路给视觉障碍者触觉方面的体验,而它与路面地砖不同颜色则是为了引导低视力者。盲道通常使用黄、绿、灰三种颜色。
  2.3 触觉感知行为
  触觉,即通过皮肤的感觉变化传达到大脑神经来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触摸玻璃和金属,玻璃给人冰冷光滑的感觉,而金属除了这些感觉外还可能会有触电的感觉;触摸三角形和圆,感受线条变化,三角形给人尖锐的触感,而圆给人光滑的触感。视觉障碍者通过触摸感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得外部信息,引导前进方向,同时感受自己的位置变化,确定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盲文是专门为视觉障碍者设计的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是视觉障碍者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3]视觉障碍者需要通过触摸来辨别不同质地、形状的物体,利用脚部触觉感知盲道帮助行走,在室内无障碍设计中我们可以结合触觉感知来进行相应的设计。[5,6]对于一些视觉障碍者来说,他们常常会认为触觉获取的信息比听觉获取的信息更加可靠真实,因为通过触觉获得的信息是他们亲身体验来的,具有更真实、更直观的感受,触摸这一行为针对的是某个固定不动的事物,而声音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在无障碍设计中应更加注重触觉方面的应用,以给予视觉障碍者更多的安全感。
  3 感官刺激法
  由于视觉障碍者的视觉感官受到影响,一般运用其他感官对周围环境进行分析,如除视觉感官之外的听觉感官和触觉感官等。将视觉障碍者的这些感官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其进行有效的社会生活活动。
  3.1 听觉刺激法的应用
  听觉刺激法即利用视觉障碍者的听觉感官,在所处环境内进行声音的提示,让其通过声音的指示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信息。比如,视觉受损往往使残疾人具有比一般人更加灵敏的听觉,在室内无障碍空间设计中巧妙利用一些微小的聲音提示,可以给视觉障碍者较大的帮助。在公共空间中用不同的声音划分不同的空间;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位置安装语音提示系统,在室内空间中安装大型商场安装的入门会发出语音提示的装置系统;在房间的窗户旁边放置风铃,利用风铃发出的声音提示视觉障碍者注意到窗户的存在。   3.2 视觉刺激法的应用
  视觉刺激法主要是利用室内环境中的色彩和光线的变化,对视觉障碍者产生视觉上的刺激,便于其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将空间环境用不同的色彩加以区分,这样对于低视力患者能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帮助其了解空间方位。另外,室内环境中光线的变化也能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室内空间采用多样的采光和照明方式,给视觉障碍者营造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空间。其实,多样的采光和照明方式的变化,不仅能够对视觉障碍者起提示作用,也给身处其中的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3.3 触觉刺激法的应用
  触觉刺激法主要是在室内环境中利用地面不同材质对人脚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效果,从而对视觉障碍者进行提示的方法,或者在行进過程中利用手部触觉感官触摸身边事物,或者利用皮肤对空气中温湿度变化、气流变化的触觉感知。比如,改变地面的材质,对于触觉敏感的视觉障碍者来说,其能够轻易地感受到地面材质所发生的变化,利用这些变化对其产生引导提示的作用;又如,在走道墙壁上设置触摸提示点等。就通过刺激皮肤而言,可以改变室内的温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使视觉障碍者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感受其所处空间的变化。采用这种设计手段不仅能够对视觉障碍者起到提示方位的作用,还可以激活他们某些正在退化的身体感觉机能。
  4 结语
  分析视觉障碍者的感知行为是为了给有障碍人士提供切实的帮助,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视觉障碍者往往因为较其他残疾人来说不易被察觉,经常成为被忽视的群体,所以针对视觉障碍者的感知行为分析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王宁利.中国视力残疾人群现状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1(01):29-31.
  [2] 王煜华,于娜,汪洋,等.卡通造型对儿童家具色彩视觉感知的影响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2):78-81.
  [3] 于娜,张聪.古典坐墩造型设计的感知意象研究[J].包装工程,201738(12):104-109.
  [4] 孔祥炎,王玮.城市景观的视觉表征对城市文化传播效果的研究——以杭州南宋御街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3):82-83.
  [5] 李慧敏,吴智慧.面向老年人的新媒体家具系统设计研究[J].家具,2017(38):41-45.
  [6] 徐颖异,吕九芳,王玮.老年人卧室家具现状分析与改进[J].家具,2017,38(2):87-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921.htm